新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曲满姑·塔力甫
摘 要:本文以2000—2018年新疆旅游業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两大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18年新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新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②2000—2014年,新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处于失调阶段,新型城镇化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比旅游业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快,属于旅游业滞后发展类型。其中2000—2005年,新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处于中度失调阶段,2006—2010年处于轻度失调阶段,2011—2014年处于濒临失调阶段。③2000—2014年旅游业的发展进程缓慢,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迅速拉开差距,发展趋势和协调度也有一定的差异,二者出现了明显的不同。④2015—2018年,新疆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发展始终处在协调发展的阶段当中,其中2015—2016年勉强协调,2017—2018年初级协调,在这个过程中2015—2017年,旅游业城镇化系统综合发展的水平已经明显落后,且新型城镇化系统的水平滞后于旅游业。到了2018年,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已经高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但仍然处于滞后地位。
关键词:旅游业;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新疆
中图分类号:F592.7;F29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喀什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新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19(1669)”资助。引言
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已经将关注度带入旅游业与城镇化关系的基础研究当中[1-4]。高楠等运用耦合模型,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调查了西安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并定量分析其中的互动因素[5]。梁巧霞等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5年吐鲁番市城镇化与旅游业的耦合关系进行综合分析[6]。吕惠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衢州市2008—2017年的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其纵向演变特征[7]。王东琴等在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对云南省2005—2014年旅游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耦合关系进行定量分析[8]。杨昌鹏通过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对贵州4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9]。鉴于此,本文以新疆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2000—2018年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目的是为了提供新疆等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关系的数据,并提供一些借鉴依据,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期给新疆地区的发展带来重要意义。一、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
本文研究的首要内容是分析新疆地区环境概况,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温变化较大,会产生丰富的光热资源,降水量较少,导致空气十分干燥。由于处于欧亚腹地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现象,属于典型的干旱区和生态脆弱区,因此分析新疆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概况十分必要[10]。新疆有着较为特殊的地形,被称为“三山夹两盆”,这种地形带来了十分丰富的旅游发展资源。截至2017年,全区共有341家A级景区,其中3A级以上的景区所占比率达63.34%,5A级景区有12家[11]。近年来,新疆旅游业发展持续增长,国际游客量由2000年的2.56×105人次增长至2018年的2.63×106人次,从2000—2018年,由1.36×1011增长至1.22×1012,呈指数级增长。旅游的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增长也十分明显,18年间增长了16.09%,这些数值的增长都说明新疆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带动当地经济稳定发展。
(二)数据来源
本文遴选的22项指标数据来源于《2001—2019年新疆统计年鉴》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官网。
二、研究方法
(一)指标体系构建
在遵循指标构建体系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结合数据的可得性,构建了新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两大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7,12-14]。其中,旅游业指标系统包括旅游经济、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规模3个一级指标体系,11个二级指标;新型城镇化指标系统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4个一级指标体系,11个二级指标(表1)。
(二)数据标准化处理
从选取的2000—2018年各指标数据来看,由于各项指标具有不同的计量单位,无可比性,不便于分析,因此本文采用极差法对原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15]。其计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