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口语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中介语石化严重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向目标语靠拢,极大制约着二语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其中对学生口语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最为显著。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生英语口语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现状,并根据石化成因分析了初中生英语口语学习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存在的错误,以期通过营造氛围、培养跨文化意识、优化输入输出质量、混合式教学等方式,探索解决初中英语口语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新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口语;中介语石化现象;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耿羽倩(1999-),女,汉族,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对外交往的持续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英语人才,越来越多的地区选择将口语成绩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然而,中介语石化现象却成为桎梏学生二语习得和口语进步的重要阻碍因素。这个问题不仅使学生、家长、教师长期处于疑惑焦虑的状态,也造成了英语口语教学始终无法走出“费时多,成效低”的怪圈。本文通过探究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作用机制及其产生的本质原因,帮助师生形成正确认知,以期改善初中口语教学的现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从而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中介语理论与中介语石化的概念
美国学者Selinker在1972年提出的“中介语假说”使得国内外研究者开始将目光聚焦于“中介语”的概念。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立建构的语言系统,学习者在接触到目标语后,可以使用母语和目标语的基本知识来完善和修改既有的独立语言系统,使得这一系统逐渐向正确的目标语形式靠拢,但又不会完全达到目标语的标准。
石化是指“中介语的僵化”(Han,2013),它作为一种潜在机制始终存在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心理结构中,表现为学习者在目标语习得的某个阶段会出现错误回弹的倾向,导致成绩停滞不前的状态。尽管中介语石化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難以避免的,但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初中生在语言知识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普遍问题,能够探寻出减少石化现象的教学策略,为今后的口语教学实践和口语技能培训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观点和建议。
二、初中英语口语中介语石化现象表现及成因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落实,口语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在英语口语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时常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Selinker,1992),而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笔者将在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方面分别进行讨论。
1.语音石化。语音是一种语言最基础、最直接的载体,也是学好语言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由于初中生对英语发音技巧、方法和规则了解甚少,缺乏良好的英语发音习惯,甚至对开口说英语有畏惧心理,所以常把汉语拼音的发音规律生硬搬套到英语发音中,造成他们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现象,最终形成了语音石化现象。
由于汉语拼音没有严格地区分长短音,所以初中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发元音时长短音不分。在他们看来,seek[si:k]和sick[s?k]的发音没有分别。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受母语的影响,英语发音时会出现用拼音替代和类推的现象,例如将favourite /?fe?v?r?t / 发成/?fe?w?r?t? /;受汉语拼音中声母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习惯在清辅音 /t /后面加上一个短促的 /? /来结尾,听起来像是汉语里“特”的发音。其次,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唇齿音发音方式,往往在说this[??s]、think[θ??k]时,用[s]来代替[θ],用[z]来代替[?]。此外,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前者以音节定时,而后者以重音定时(许曦明,2007),学习者在阅读文本或者日常交际时会习惯将汉语中“音节重读”的习惯带入英语交流中,对每个单词都进行重读并且不注意升调降调,破坏了英语原有的音律节奏。
2.语法石化。学生有时不能全面细致地掌握英语的语法规则,这导致他们片面地把一些目的语规则进行类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语法石化现象。比如学生在学习完“名词单数变复数”规则后,理所当然地认为凡是以“sh”结尾的单词变成其复数形式时都要加“es”,于是就出现了类似“five fishes”的错误。我们可以把这种错误类推归因于思维惯性,这种思维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英语的输入和输出无法恰当衔接。如提及“丢面子”时,学生通常习惯性地将“面子”一词与“face”相联系,但实际上“丢面子”的正确翻译为“make sb look bad”,而由于思维惯性的存在,他们会无意识地将“look bad”与“看起来很坏”建立不当联系。二是过度概括目标语或对目标语概括不足。学生长期依赖中文进行类比就会被思维惯性带入认知误区,如“小明通常七点起床”,学生会误译为“Xiaoming usually at 7 gets up”,这是因为学生错误地认为英语语序和汉语一样,都要把状语放在谓语中心词的前面进行修饰,这就导致他们错误地使用中介语的语法结构来表达相似的含义。
3.词汇石化。一直以来,各年龄阶段的二语学习者都将词汇学习看作二语习得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英语作为曲折语的一种,其词汇本身就具有语法功能(杨德霞,2006),因此学生在英语表达时往往会忽略改变动词或名词形式以造成词汇石化现象的产生。学生经常犯“He is looking you”之类的错误,是因为他们总忘记look是不及物动词,后面搭配介词at才是正确表达方式。此外,学生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使用不当也容易导致其词汇石化(邓联健,2006)。很多学生在初学一门语言时为了使自己的交际过程简单流畅,喜欢将目的语简化,忽略了词汇的精准度和多样性,通常使用一些初级的词汇和句型遣词造句;而他们在具备相对较强的语言能力之后,又会用简化、替代或者回避的方式来达到交际目的,使语言输入处于持续停滞的状态,从而造成词汇石化现象。
4.语用石化。文化负迁移是造成中介语语用石化的重要因素。当本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学习者通常倾向于自觉使用本族语的言语规律、交际方式、文化习俗和思维特质进行对比,造成语言上的错误和多元文化交流障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语学习的进程。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初中生大多无法直接体验目标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环境,再加上课堂上教师缺乏文化教学的意识,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语言的知识与结构严重失衡的现象。比如国内学生对外国人身体抱恙表示关心时,往往会像对待国内亲人朋友一样提出一些操作性建议,如多喝水、按时吃药等。然而西方人非常看重个体的独立性,认为弱者才需要别人照顾,这些关心的话语往往让他们感觉被冒犯,因此礼貌的表达应该为“Bless you. I hope you will be better soon”。
三、应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教学策略
1.重视目的语文化背景,培养跨文化意识。目的语文化由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部分组成,对学生言语发展和教师语言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个体进行交际时常因为对某些词汇句法的理解和应用不同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如错误使用词汇或在不当场合使用等。在中国,人们把龙“(dragon)”看作权力与尊贵的象征,然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表示“evil”(邪恶的),是撒旦的化身,同一事物在两种文化中内涵的区别一目了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在课堂上适当导入目标语文化,提高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接受性和敏感度。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半真实的文化氛围和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授新知时,教师不仅要讲解某个单词的含义和用法,还要比较其在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文化知識和使用规则,进而使学生掌握区分不同文化内涵词汇的方法,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本族文化的干扰,使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延缓石化现象的发生。
2.优化语言输入质量,增加语言输出机会。教师作为学生目的语输入的主要来源,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并改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使用二语教学,同时增强对学习者高质量原声语料的输入。与此同时,还应拓展输入渠道,改变只依赖教师这一输入来源的传统做法,教会学生主动通过阅读英文报刊、多听多看英文原版音视频、练习开口唱英文歌等各种渠道去获取大量鲜活、正宗的语言输入材料。
此外,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多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足量的语言输出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学业自信心和口语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比如,教师在开展语言知识与技能层面的口语训练的同时,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配音、演讲比赛、英文歌曲大赛、戏剧大赛等,鼓励其通过利用教师营造的真实语言环境运用英语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使用混合式教学,延长口语学习周期。“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网络学习和实体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为初中生英语学习提供优质资源、交流空间和便利条件,充分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微课、慕课以及英语学习App为初中英语口语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线上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内容精彩翔实,主题贴近生活,比传统教学更能吸引学生注意,且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打破了时间与空间对口语教学的限制。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指导,线上教学不仅图文并茂、声像并举、有趣生动,还能通过多感官渠道开阔学生的英语视野,使其在学习中广泛积累知识,使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英语口语能力得到协同发展,促使初中英语口语教学逐渐向现代化方向迈进。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递为主的口语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构建精彩纷呈、生动有趣、直观具体的英语口语课堂与练习环境,促进全员参与、主动参与。
结语
综上,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初中英语口语学习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分析,探讨了石化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学生和初中英语教师对于中介语石化现象足够的关注,并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Han Z H. Forty Years Later: Updating the Fossilization Hypothesis [J]. Language Teaching, 2013(2).
[2]Selinker L.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92.
[3]邓联健.二语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研究综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25-27.
[4]许曦明.从英语重音看汉腔英语[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5):63-68.
[5]杨德霞.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与翻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