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在如今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是人才必备的一项特质。初中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为学生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培养创造力的发展是时代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地理学科是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的一门学科,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科的教学效率。因此,文章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创新素养

    创新素养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必备的品质和技能,包括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指人能够突破传统的束缚,通过自身想象能力和各方面素养的共同作用,使得所提出的观点或是某种行为具有超前意识,能够实现变通发展。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是未来地理教学改革的大方向,也是课堂效率提升的保证。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需求和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实现创新能力的有效发展。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丰富、完善教学实践技能,从而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创新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一、 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必要性

    (一)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无不证明了创新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所起的作用。站在中国开始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做保障,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肩负起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素养。

    (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如今,社会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社会竞争的本质由资本竞争向人才竞争转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创新素养,能够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学生自身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充分想象和思考,从而使得个人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在个人潜能和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社会价值,实现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

    (三)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能够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进而更好地理解学科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教学的质量。地理学科是一门具有众多抽象概念的学科,创新思维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知识。同时,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势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让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实现民主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使得学生更加投入到学科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中,要想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创新素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创新素养作为综合素养中的一种,能够带动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意识的可塑性强,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些都为创新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而地理学生的研究范围广,是沟通知识与自然、知识与社会的桥梁,而创新素养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将学科创新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二、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充分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保障。在地理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品质,就要将激发学生创新发展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教学情景的创设既能够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创新意识,在思考和质疑中,突破原有的思维界限,提出具有创新的观点,逐渐形成创新素养。

    例如,在讲授《日本》这节课时,教师在导入阶段可以播放日本3.11地震的新闻视频,师:“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2011年的这次地震震级更是高达9级,同时引发了海啸以及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得日本遭受重创。为什么日本的地震、火山灾害频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本的自然情况吧。”通过视频资料和教师的讲解,给学生营造了探究日本地形、查找自然灾害多发原因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集中于地形特点的学习,并根据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分析探讨,叙述自身对于这一问题的想法。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与自身的观点进行融合,从而使得学生提出更具创新意识的观点。

    (二)革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将知识点的记忆当成主要的教学目标,并不重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学习总是在重复且被动地记忆知识点,教学的整体效率得不到提高。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就必须要革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探究中,发挥想象能力,提出新的观点和认知,从而形成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授《民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先通过播放各民族的代表歌曲、舞蹈視频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猜猜看的活动,初步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族构成状况的认知,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讲到独特的民族风情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选择某一民族的独特风俗、饮食习惯等等,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将整理好的资料与同学分享。学生自主整合分析材料的过程,就是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在其中融合自身最真实的想法,创造出不一样的观点。

    (三)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创新方法

    在新课改理念下充分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且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具备创新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丰富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应用,得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有效发展,逐步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得到创新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祖国的首都——北京》这节课时,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学生对城市都具备一定程度的认知,为了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探究,了解得更加全面,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北京一日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并以小导游的身份给班级同学介绍,如关于何时到北京旅游更合适,就要涉及气温、降水等因素;还有历史文化传统,故宫、长城等;现代建设成就鸟巢、水立方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堂小主人的地位,创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得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三、 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

    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和創造性发展的前提,是创新素养形成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放在首要位置,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创造性地对知识点进行整合,敢于打破传统的知识点,从而得到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改进教学的形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的想法和建议,并能够积极采纳,从而使学生获得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信心,能够更加敢想,逐渐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进而促进创新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注重师生有效互动关系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教师还要与学生进行紧密的互动。师生之间课堂互动关系的良好性,能够帮助营造更有利于学习的教学气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集中到知识的探究中,再辅之以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在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内,学生敢于将自身的想法表达给教师,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得到充分提升。

    (三)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地理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变革传统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教学中,第一,注意利用“导学案”等载体,设置具有思维容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二,注意组织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与生、生与师的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第三,注意开展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地理教学中通过阅读材料、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式对于地理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在选择、探究、质疑、批判、创造中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克服地理教学中只看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看不到探索与批判,只看到对学生的强行塑造而看不到创新潜质的精心呵护等不良现象,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总而言之,地理学科作为初中阶段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不仅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空间,还能有效引导学生实现地理学科的创新发展。但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漫长且不断成长的过程。因此,就需要教师具备充足的耐心,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提升自身创新教学方法和技能,进而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文娟.初中地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18):54-55.

    [2]梁福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新课程,2011(6):167.

    [3]李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5).

    作者简介:马英芳,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夏青铜峡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