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

    仲雪荣

    [摘? 要] 一线教师不是纯粹的理论工作者,面向学生的学习,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设计与课堂教学. “导学互动”这一模式的实施,可以建立三个策略:基于学情研究的“导学互动”模式设计策略;基于学习发生的“导学互动”模式教学策略;基于教学优化的“导学互动”模式提升策略. “导学互动”强调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建构学科认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模式;教学运用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最希望获得的帮助往往是“有操作性”的指导,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说明一线教师不希望脱离实践的理论;二是说明当前的有些教学理论确实脱离了教学的实际. 笔者在教学中也有这样的感觉,一线教师不是纯粹的理论工作者,面向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进行有效的设计与课堂教学,才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样态. 后来笔者发现,其实作为一线教师,不应当只期待专家提供的纯粹理论的指导,更应当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探索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理论,这样的理论往往来自于实践,因而对习性教学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模式效应,可以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在实践中迅速上手. 在这样的思路之下,笔者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对“导学互动”模式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多收获,再次将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结果做一个梳理,以希望自己的一些心得能够对同行有实质性的帮助.

    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模式解读

    所谓“导学互动”,就是“互动探究”和“导学结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张学生在教师导学案下自主探究问题,并且在这过程中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运用课堂教学时间,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有着很高的适切性,这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面临的挑战还是比较大的: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尽管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很多时候这种能力还不足以支撑数学知识的建构,因而学生学习起来有压力,甚至还有可能变成学困生;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比较单调,而学生如果长期处于单向的听讲当中,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压制,从而就很难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主动建构的意愿与能力. 从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无论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内容,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说学习内容无法由教师来决定的话,那么教学方式的优化,无疑是最有價值的突破口.

    如此在分析“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就可以发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导学互动拥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其所强调的“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正可以弥补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不足,释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具体来说:“变教为导”可以消除传统享受式教学中教师强力的控制性,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主动地激活自己的前概念,充分地发挥自己主动建构的活动,从而实现“以导促学”;同时,这一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只是单纯地听教师讲,也不只是一味地跟在教师后面被教师导,而是强调“学思结合”,这符合中国传统教育所强调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有了这样的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导学互动”也就能够实现,而一旦实现导学互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能够更加彻底地发挥了.

    “导学互动”模式的运用策略

    具体到实际教学中,“导学互动”这一模式的运用,是要讲究实施策略的. 有研究者提出这样的研究思路:从自学导纲、合作互动、导学归纳、反馈训练四个方面进行深度研究. 其实这个思路对一线教师的启发就在于,“导学互动”这一模式的实施,也可以从中寻找策略思路. 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这样的几点策略,现以“二次函数”知识的教学为例来说明:

    策略一:基于学情研究的“导学互动”模式设计策略.

    初中生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已经具有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而比较它们与二次函数的区别,就可以发现学习的重点应当是函数中自变量的次数. 从“导学互动”这一模式的运用角度来看,如何设计一个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导学之下,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去进行互动探究的模式,是运用策略的第一个要考虑的内容. 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认识自主推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如研究“正方体的表面积”,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表面积为y,让学生去推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绝大多数学生此时都能够得出y=6x2,然后提出问题:从函数的形式角度来看,y=6x2与此前学过的一次函数有什么区别?(教师此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考虑是否要给出学生一个一次函数如y=6x,这样学生更加易于比较)

    通过这种基于学生学情的研究而设计出来的教学过程,更大程度上贴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更为主动地进行建构,而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二次函数.

    策略二:基于学习发生的“导学互动”模式教学策略.

    有了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之后,其后就是一个能够体现“导学互动”模式价值的教学过程. 这个过程应当紧扣让有效学习发生这样一个目的,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教师的导学.

    互动是为了探究. 当学生比较所得到的y=6x2与一次函数如y=6x时,很容易发现自变量的指数不同,甚至学生会自主地定义其为二次函数——当学生的这一个体发现在交流中得到共鸣时,他们就会确认自己的结果是正确的. 笔者注意观察学生的互动探究过程,发现不同的小组当中,数学基础较好者都能够自发地提出一个问题: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性质?很显然这个问题来自于全面知识的学习,但是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就说明这样的策略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意识的产生.

    导学是为了更好地探究. 当学生在探究二次函数的图像时,第一反应就是去作图,而作图是需要方法的,初中阶段主要运用的方法就是描点法,即先找点,再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选哪些点比较好”这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约而同地问出的一个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论上点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要作出一个准确的二次函数的图像,这些点必须具有代表性;考虑到作图的便捷与选点的准确,最好还必须是整数. 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自然会想到去寻找整数.

    特别值得重视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刚开始大多数都是选择的x为正整数的情形,后来有学生发现函数中的二次关系,就发现x取1与-1、2与-2时,对应的y值是一样的,这一发现让不少学生欣喜若狂,他们主动交流,并且有点迫不及待地将这些点连接起来,结果就发现“二次函数的图像是对称的”(学生语),这一发现实际上就奠定了对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探究的基础.

    策略三:基于教学优化的“导学互动”模式提升策略.

    这是本模式运用之后,基于教师教学需要而进行的反思环节,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思考模式的运用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优化,可以让模式运用更加科学,限于篇幅,这里只作提醒,不再赘述.

    “导学互动”模式的运用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施行“导学互动”模式,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科学,同时对数学学习产生正确认识——数学不只是简单演算,不是机械重复,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是一门简洁的学科,用最为简单的数与形去描述非常复杂的生活事物,才是数学学科的本来面目. 而这些认识的建立,都是在科学学习过程基础之上的,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心旷神怡的感觉,他们才会对这个学科有亲近的愿望,从而形成科学的认识.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导学互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所以,将导学互动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将学生与数学作为研究的两段,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研究如何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只有教师有了这样的高度,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度. “导学互动”强调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建构学科认识,应当说这一教学模式是可以实现前面所设的目标的,因而是有着显著的实践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