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下新闻严肃性的瓦解与重构

    【内容提要】新闻的严肃性一直以来都是有着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媒体所追求和坚持的品格。在短视频时代下,由于短视频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和特点,媒体利用这一形式报道新闻时,难免会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产生易位,导致一些煽情性新闻、碎片化新闻、浅显性新闻的出现,对新闻的严肃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损害了新闻专业主义。但是,随着对短视频的深入探索,理性讨论、跟踪事实、客观描述等新闻严肃性特征也慢慢地被重构。

    【关键词】短视频 ?新闻严肃性 ?新闻专业主义

    一、短视频与新闻的融合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已经成为当代绝大多数公民的必备工具。据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97亿,占总网民比例的99.3%。①而手机作为短视频平台的重要支撑硬件,给予了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短视频的主要提供者极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据《2019年中国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6月中国短视频行业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8.57亿人。②同时,除了这些以综合类短视频为主的平台以外,梨视频、《新京报》的我们视频等自带新闻资讯服务属性的平台也蓬勃发展,短视频与新闻资讯的融合成为当今中国互联网上的一大景观。

    短视频并不是近两年才在中国兴起的,早在2013年,腾讯公司旗下的微视就已经在短视频领域有所尝试。随后,美拍、秒拍、小咖秀等短视频平台出现,加之“冰桶挑战”“对口型表演”的盛行,短视频开始在网络上流行起来。不温不火几年后,短视频在2017年迎来了彻底爆发。抖音短视频通过音乐+画面的形式,以算法为基础,以“记录美好生活”为口号,重新构建了短视频的竞争领域。至此,互联网上形成了以抖音、快手为主,微博、微视、美拍、秒拍等社交平台为辅的短视频平台格局。

    在短视频用户数量仅次于即时通讯软件用户数量跃居第二的情况下,中国主流媒体为了打通舆论阵地,触及到更广的受众,纷纷入驻各大短视频平台。当然,也有依靠自己的品牌打造独立平台的,如央视频、《新京报》我们视频等。于是,短视频新闻逐渐成为各大网络平台的标配。

    然而,由于短视频的时长限制、传播特点以及受众喜好等原因,各大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新闻传播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削弱了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所具有的真实性、客观性等严肃性特征。但是,随着行业自律性的加强,以及出于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不少媒体纷纷转变思路,开始探索在短视频领域如何打造新的新闻生态环境,重构新闻的严肃性。

    二、新闻严肃性的定义及特征

    新闻严肃性与严肃新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严肃新闻是指相对娱乐性新闻来说,它更注重新闻的内涵、思想、深度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而新闻严肃性是指新闻内容应该真实、客观、严谨并且有深度,不应该断章取义、故意歪曲新闻事实。同时,它还指整个新闻业在报道事实、引导舆论等方面的严肃性态度。新闻严肃性并没有否认娱乐性新闻、趣味性新闻等的价值,更没有否认新闻的文风应该活泼与严肃并存的特点。

    (一)真实客观,不刻意煽动情绪

    新闻严肃性要求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应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前提,站在多种角度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用事实说话,而非用情感表态。这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也是新闻严肃性的基本要求。一个好的新闻报道的确可以改变公众的态度,引导舆论走向正常的发展轨道,但这是基于新闻内容本身的价值以及多元意见碰撞而形成的,绝非是记者运用煽情的文字以及具有明显情感倾向的词语而写出来的。因此,新闻严肃性要求记者以事实为前提,客观为基础,用新闻内容打动读者。

    (二)敢于揭露,也善于收尾

    新闻记者之所以被稱为“无冕之王”,是因为记者能够对社会的丑恶面、阴暗面等许多不为人知的地方进行揭露和报道,从而使事情暴露在阳光之下。新闻媒体不仅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更是社会舆论的监督者,对社会问题进行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存在的价值之一。所以,新闻媒体应该敢于揭露不公平、不公正的事件,利用社会舆论对其进行批评和监督。但是,新闻媒体同样也应该注意,并不是揭露之后就到此结束,而应该善于收尾。这里的收尾,既指新闻媒体应该对所揭露的事情作出应有的价值判断和深度解读,也指新闻媒体应该关注事件的后续以及处理情况等。新闻严肃性体现在对新闻事件的完整报道,而非只看到因,未看到果。

    (三)探析事件全过程,不断章取义

    马克思曾提出“报刊的有机运动”,指新闻报道是一个不断接近客观真实的动态过程。它要求新闻媒体在报道事件时,不能只停留在某一个阶段,而应是事件不同阶段所对应报道的总和。新闻严肃性同样要求媒体以发展、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事实的变化,并且及时对这种变化予以报道,不应断章取义,刻意忽略相关事实。

    三、短视频新闻严肃性的现状及格局

    (一)扳机效应:全国性媒体报道,地方性媒体的二次生产

    媒介扳机效应,指当某一事件被有影响力的媒体,特别是精英媒体报道时,该议题就会被其他媒体广泛关注,进而引发各个媒体的报道与转载,形成媒介间的议程设置。这种现象在短视频平台上显得极为常见。当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中央媒体以及《新京报》、澎湃新闻等全国性媒体对某个事件进行报道后,地方性的小众媒体会将新闻事件简化,并且将其改写成具有煽情性文字的新闻,通常还会配上相关的背景音乐,迎合受众的情感氛围。此时,被报道的新闻事件已经以各种样态出现在受众的眼前,但舆论基调基本一致。

    (二)流量之争:小众媒体的全国性影响

    媒体拥有舆论放大镜的功能,这在具有个性化算法的短视频平台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传统媒体格局下,通常是以较大媒体的报道影响力为主导,小众化的、地方性的媒体只能成为报道的跟随者。但在短视频平台中,由于其推荐机制和受众接触机制的普遍性,加之短视频更侧重于点赞功能,受众在看到自己感兴趣的短视频新闻后,只需动动手指,轻轻一点,即可扩大该视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有许多小众的、地方性的媒体,如新闻眼、福建新闻频道、1018陕广新闻等,都产生过不少有全国影响力的爆款新闻视频。

    (三)舆论引导:官方媒体与自媒体的相互印证

    在舆论引导方面,新闻严肃性也体现在官方媒体和自媒体的相互补充和印证的过程。官方媒体由于具有更大的采访权、更多的信源,所以通常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舆论的生成者。当某一事件被官方媒体报道后,由于短视频的时长限制,不免会舍弃某些信息,这时许多垂直类的或专业类的自媒体就会对其进行补充报道和解释说明,解决受众疑惑。同时,官方媒体也会根据舆论的变化而继续不同角度的报道。

    四、新闻严肃性的瓦解:煽情化、碎片化、浅显化

    由于短视频具有时长短、传播快、容量小等特点,它很难容纳新闻严肃性所具有的特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新闻的严肃性被瓦解。

    (一)从真实客观到煽动情感

    相对于短视频新闻来说,在一般性文字新闻中,媒体的报道更客观,且由于没有画面佐证,也更加注重事件的真实性描述。但是,在短视频新闻中,情感冲突、主观评价、戏剧化字幕等元素,使得新闻事件变得具有强烈的煽情性。许多媒体通过给视频加煽情性文字、煽情性标题、煽情性音乐以及配有主观性引导的文案,刻意渲染情感氛围,使得新闻的严肃性大打折扣。某些自媒体还制作假视频,如移花接木,将不同事件的视频画面剪辑到同一个视频当中,给受众造成是发生的同一件事情的误会。煽情性的引导和主观性的判断是当前短视频对新闻严肃性带来的最大冲击。尽管这种形式能够使新闻得到广泛传播,但这种没有根据的短视频新闻会大大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使新闻严肃性衰减。

    (二)从完整事实到挑选碎片

    完整事实是指新闻媒体对一件事情的原因结果等因素所作出的完整的报道。碎片化报道是指媒体将自己对某一事件所认为的关键信息、重要信息报道出来,传播给受众。在短视频新闻没有盛行之前,由于篇幅较为充足,且报道时间也足够,所以媒体在事实的报道层面上还是比较完整的。并且,当新闻事件发生新进展时,媒体通常会将之前的事实作为背景材料放到新闻当中,再现新闻事实的完整性。但在短视频时代,媒体为了追求速度和流量,不惜牺牲新闻的完整性,只挑选其中具有夸张性、戏剧性的碎片化情节,从而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此外,由于短视频时长的限制,媒体也很难将已发生的事实作为背景材料放到视频当中,所以受众在某些事件上会不可避免地对新闻事实产生误解。不同媒体之间,长期的碎片化报道,会使受众对某一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进而可能会导致舆论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三)从探索深度到止于表面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媒体都非常注重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探索,既有致力于社会重大事件的调查性节目,也有服务于深度思想的访谈节目。它们都是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的解读,由浅入深,从新闻事实到新闻本质的探索。然而,如今在短视频时代,这种类型的节目已经很难满足受众快节奏的要求和阅读特征,想要通过一两个小时的视频新闻来完成对受众的叙事和传播是很难实现的。因而,不少媒体选择了既能降低制作成本,也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方式,抛弃了对新闻深度性的解读,盲目跟风报道一些浅显化的、娱乐性质明显的、搞笑的视频新闻。长此以往,民众只能看到当前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却看不到事情发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看不到事情对社会的整体影响和变革效果。这种对新闻深度性报道的缺失,会使得受众降低批判思考能力,甚至还会使他们选择远离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和讨论,不利于国家和社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五、新闻严肃性的重构:客观描述、跟踪事实、理性讨论

    尽管不可否认短视频给新闻的严肃性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随着新闻业在短视频领域的不断探索,新闻的严肃性也正在慢慢地重构。随着短视频新闻领域的竞争加剧,且流量增速也逐渐减缓,不少媒体开始追求与一般流量新闻不同特点的短视频新闻道路,如更加注重深度的新闻报道,追求事件真相,重回新闻严肃性的本质。

    (一)去除感性主义外衣,注重客观描述

    客观真实是新闻严肃性的本质和精髓,它要求记者在创作新闻时要用事实说话,而非用情感去改变受众的态度。短视频新闻更是如此,由于它的叙事时间非常有限,且背景音乐经常作为关键要素,所以它不可避免地被披上了感性主义的外衣。去除新闻的感性主义不代表要丢掉新闻的人文关怀和温度,只是这种温度和力量是基于新闻事实本身所散发的,而不是靠情绪所左右。在短视频时代,新闻陷入感性主义的风险会增大,所以新闻业应提高警惕,注重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描述,善于运用多方观点和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态度。2020年5月,央视新闻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则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拒绝记者提问”的新闻,通过呈现客观的事情真相,并未对内容进行主观评价与判断,依然获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因此,严肃性的新闻并不是没有受众,而是看媒体如何发现事情的新闻点,并将它客观公正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二)善于跟踪事实,探析新闻表象下的本质

    新闻报道中的严肃性从来不止于新闻事实,它还要求媒体能够深入新闻事实,分析事实背后的隐藏因素,把新闻事件放到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下来分析。善于跟踪新闻事实,不仅指媒体应该对新闻事件作出连续性和跟踪性报道,也指媒体要善于挖掘事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善于跟踪新闻事实,仅止步于新闻事件的某一个阶段,既不符合新闻严肃性的要求,也不符合具有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媒体责任,更是辜负了社会公众对新闻业和媒体记者的期待。《新京报》旗下的我们视频《局面》《世面》《紧急呼叫》等栏目,通过深入采访和调查,以及多方的求证和观点,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完成了相对较为有深度的短视频新闻。加之这几个栏目对于一些重大的社会新闻还会进行分工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对事件进行报道,既满足了新闻严肃性所提倡的连续和跟踪报道新闻事实,也满足了对新闻表象的本质探索。

    (三)理性讨论,给予公众思考空间

    短视频领域中,新闻“漂移”现象越来越常见。新闻“漂移”现象是指新闻传播活動中媒体对新闻事实本位的偏移乃至脱离的现象③。在短视频领域,它主要体现在言论膨胀和“伪新闻”两个方面。越来越多的短视频新闻在缺乏事实根据甚至是虚假的情况下,媒体直接对新闻事件作出评论,甚至还大放厥词。另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伪新闻出现,即媒体注重报道那些内容空洞、避重就轻的新闻和大量的软性新闻。这种不以新闻价值为本位的报道,会使社会公众丧失对事物的批判性,沉迷于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中。所以,媒体应该回归新闻事实本位,给社会公众更多的空间去思考新闻事件的意义或教训。

    六、结语

    从传统媒体时代到博客时代,再到社交媒体时代以及目前的短视频时代,新闻的严肃性特征一直都在发生演变,但是其真实客观、对公众负责的本质是没有改变的。尽管在某些阶段,其严肃性可能会被削减,但总会有负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敢于站在问题的对立面,对新闻的过度娱乐化、过度碎片化以及过度情感化等进行批判。在短视频时代依然如此,有人对娱乐性新闻热烈追捧,也有人对严肃性新闻保持关注;有人对新闻真实漠不关心,也有人对深度调查坚持不懈;有人对煽情性新闻爱不释手,也有人对理性客观继续追求。这也是在媒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新闻的严肃性依然能够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

    ②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年中国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2019.

    ③杨保军,李泓江.新闻的“漂移”及应对之道[J].新闻记者,2018(10):19.

    作者简介:秦华民,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长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