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洲村之水乡衢市特色
邢君+赵建华
摘 要: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小洲村是岭南地区有代表性的水乡衢市,在村镇街市布局、道路系统、防御系统、街铺建筑及其深厚的人文、历史、民俗文化方面颇具特色;针对历史文化受损日益严重的现实状况,对其将来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洲村;岭南水乡;衢市果埠;保护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6-000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about Xiaozhou village in Haizhu District of Guangzhou which is a typical village in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Xiaozhou village was famous for its special layout and ancient buildings. The village has been built for 500 years. Its long history and special folk-customs are marks of Xiaozhou village. This village was the garden reservation in the city planning of Guangzhou. Based on its special condition, the writer tried to offer some ideas about how to protect its history condition and how to get a properly exploitation of tour.
Key words:Xiao Zhou village;Layout;Ancient stores
1 水乡果埠小洲村简史
小洲村位于广州海珠区新滘镇,别名瀛洲,始建于元末明初,先民是南雄珠玑巷的移民。村内历史文化内涵深厚,至今保存着众多古祠庙民居,村落格局、街巷肌理完整,最为突出的是保存完好的登瀛和东道两条通衢古街市。广州老城区内一直商业繁盛,而街市因资金流转向有持续改建、新建的特点,保存原貌特别不易。小洲村地处南部海珠区腹地,经济上不如内城发达。清末民初的贸易虽为附近的官山圩所超越,但还保留了完整清末街市原貌(图1)。
小洲村东南部为果树保护区,南临珠江南河道,隔江与番禺相望,东临牌坊河,对峙官洲岛和仑头,西北与土华村相接。全境皆为珠江冲积而成的沙坦,村落总面积达4.17 km2,其中4 km2为果园。境内河涌密布,长度竟达10 km。至今村内的河涌仍受着珠江潮水的影响,每天两起两落。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共有1万多人。
海珠区又名河南,其名源于东汉杨孚的典故,可见开发很早。陈徽言在《南越游记》称:“广州城南隔河有地名河南,富者多居之。人烟稠密,栉比相错,道光戊申春(1848),英夷欲勒租其地,并建洋楼,居人不与”。潘正炜、伍祟曜等洋务行商巨富也是河南人,在西人亨特的《旧中国杂记》中,多次提及到河南游宴的情况。可见清代珠江南岸沿江地带在北岸的经济带动下,已经逐渐发展成人烟稠密的市廛。《越東笔记》即说:“珠江之南有茶者三十三村”,又庄头村有“花田”之谓盛产素馨Jasminum grandiflorum,小洲村的果木种植业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1]。
明末清初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描绘了生果交易的繁盛场面。“广人多衣食荔枝、龙眼。其为拷箱者打包者各数百家。舟子车夫,皆以荔枝、龙眼赡口。……每当荔枝熟时,舟自扶胥历东西二洲至于沙贝。一路龙丸凤卵。若丘阜堆积。估人多向彼中买卖。”[2]扶胥镇位置在黄埔区庙头村,而沙贝在广州市西白云区,两地间即便直线距离也超过二十三公里。这意味着沿珠江广州段南北两条航道遍布圩市,连干果装箱都有数百家,生果交易繁盛如此。小洲村借重珠江南航道及官洲码头的便利交通,成为远近驰名的生果交易地。解放前贩运生果的船只,在村口登瀛埠头处聚集交易。河道一个方向运送生果进广州,另一个方向往官洲码头沿珠江南航道运出广州。
2 岭南水乡衢市特色
广东的村镇布局,大体上分为两种——沿街建筑或者农业聚落形式的集镇住宅[3]。其中沿街建筑就是依据商业活动的要求而发展出的村镇形式。元代小洲村是依靠小山丘的集镇式团状布局,受了后期交通贸易的影响才开始发展街市。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小洲村的形状呈团状,跟依赖交通贸易发展来的沿街建筑的条状形态有很大不同。街市沿着石板路延展开去,又受着河涌的影响曲折蜿蜒起来。形成了以山丘为中心、街铺为放射线的中心放射型布局。穿插各个小埠头、小广场节点,共同组织了一幅岭南水乡的烂漫画卷。街道和河涌,或并行或交错,形成曲折多变的空间。结合了村内的绿化、临水巷道、小广场等,空间上开阖有致、趣味十足。
2.1“非”字形街巷和广场
诚如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所述,“蜿蜒和富于变化的街道可以使得步行更为有趣”[4]。相对于广府地区常见的梳式村落中规整的“非”字形道路网,小洲村的道路因水道蜿蜒曲折,更富有吸引力。商业主街的路面由五条纵向鸭屎石铺就,道路宽度约1.5 m。而村内民居住宅间的巷道宽度在80 cm左右。《周礼·夏官·司险》:“設國之五溝五涂,而樹之林以爲阻固,皆有守禁。”郑玄注:“徑、畛、涂、道、路,皆所以通車徒於國都也。徑容牛馬,畛容大車。”80公分也就是牛马可以通过的宽度,将之称为“徑”应无异议。那可以容大车的“畛”到底应该多宽呢?《周礼·考工记·匠人》:“經涂九軌”,即“經”的宽度足容九辆车,就是用车轨的宽度来裁定道路宽度。郑玄注《考工记》云:“軌謂轍廣,乘車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里以清代工部营造尺为标准,“将周制铜剑茎较于今尺(一尺的)则为五寸一分半;以曲阜颜氏所藏周尺较于今尺则六寸七分”。清营造尺一尺折32 cm,取两种记录之中间值计算,则周尺一尺折合今制19cm,八尺也就是1.5 m,恰合商业主街的宽度。暗合周制从侧面说明小洲村的道路系统受到农业村落的影响。
摘 要: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小洲村是岭南地区有代表性的水乡衢市,在村镇街市布局、道路系统、防御系统、街铺建筑及其深厚的人文、历史、民俗文化方面颇具特色;针对历史文化受损日益严重的现实状况,对其将来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洲村;岭南水乡;衢市果埠;保护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6-000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about Xiaozhou village in Haizhu District of Guangzhou which is a typical village in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Xiaozhou village was famous for its special layout and ancient buildings. The village has been built for 500 years. Its long history and special folk-customs are marks of Xiaozhou village. This village was the garden reservation in the city planning of Guangzhou. Based on its special condition, the writer tried to offer some ideas about how to protect its history condition and how to get a properly exploitation of tour.
Key words:Xiao Zhou village;Layout;Ancient stores
1 水乡果埠小洲村简史
小洲村位于广州海珠区新滘镇,别名瀛洲,始建于元末明初,先民是南雄珠玑巷的移民。村内历史文化内涵深厚,至今保存着众多古祠庙民居,村落格局、街巷肌理完整,最为突出的是保存完好的登瀛和东道两条通衢古街市。广州老城区内一直商业繁盛,而街市因资金流转向有持续改建、新建的特点,保存原貌特别不易。小洲村地处南部海珠区腹地,经济上不如内城发达。清末民初的贸易虽为附近的官山圩所超越,但还保留了完整清末街市原貌(图1)。
小洲村东南部为果树保护区,南临珠江南河道,隔江与番禺相望,东临牌坊河,对峙官洲岛和仑头,西北与土华村相接。全境皆为珠江冲积而成的沙坦,村落总面积达4.17 km2,其中4 km2为果园。境内河涌密布,长度竟达10 km。至今村内的河涌仍受着珠江潮水的影响,每天两起两落。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共有1万多人。
海珠区又名河南,其名源于东汉杨孚的典故,可见开发很早。陈徽言在《南越游记》称:“广州城南隔河有地名河南,富者多居之。人烟稠密,栉比相错,道光戊申春(1848),英夷欲勒租其地,并建洋楼,居人不与”。潘正炜、伍祟曜等洋务行商巨富也是河南人,在西人亨特的《旧中国杂记》中,多次提及到河南游宴的情况。可见清代珠江南岸沿江地带在北岸的经济带动下,已经逐渐发展成人烟稠密的市廛。《越東笔记》即说:“珠江之南有茶者三十三村”,又庄头村有“花田”之谓盛产素馨Jasminum grandiflorum,小洲村的果木种植业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1]。
明末清初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描绘了生果交易的繁盛场面。“广人多衣食荔枝、龙眼。其为拷箱者打包者各数百家。舟子车夫,皆以荔枝、龙眼赡口。……每当荔枝熟时,舟自扶胥历东西二洲至于沙贝。一路龙丸凤卵。若丘阜堆积。估人多向彼中买卖。”[2]扶胥镇位置在黄埔区庙头村,而沙贝在广州市西白云区,两地间即便直线距离也超过二十三公里。这意味着沿珠江广州段南北两条航道遍布圩市,连干果装箱都有数百家,生果交易繁盛如此。小洲村借重珠江南航道及官洲码头的便利交通,成为远近驰名的生果交易地。解放前贩运生果的船只,在村口登瀛埠头处聚集交易。河道一个方向运送生果进广州,另一个方向往官洲码头沿珠江南航道运出广州。
2 岭南水乡衢市特色
广东的村镇布局,大体上分为两种——沿街建筑或者农业聚落形式的集镇住宅[3]。其中沿街建筑就是依据商业活动的要求而发展出的村镇形式。元代小洲村是依靠小山丘的集镇式团状布局,受了后期交通贸易的影响才开始发展街市。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小洲村的形状呈团状,跟依赖交通贸易发展来的沿街建筑的条状形态有很大不同。街市沿着石板路延展开去,又受着河涌的影响曲折蜿蜒起来。形成了以山丘为中心、街铺为放射线的中心放射型布局。穿插各个小埠头、小广场节点,共同组织了一幅岭南水乡的烂漫画卷。街道和河涌,或并行或交错,形成曲折多变的空间。结合了村内的绿化、临水巷道、小广场等,空间上开阖有致、趣味十足。
2.1“非”字形街巷和广场
诚如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所述,“蜿蜒和富于变化的街道可以使得步行更为有趣”[4]。相对于广府地区常见的梳式村落中规整的“非”字形道路网,小洲村的道路因水道蜿蜒曲折,更富有吸引力。商业主街的路面由五条纵向鸭屎石铺就,道路宽度约1.5 m。而村内民居住宅间的巷道宽度在80 cm左右。《周礼·夏官·司险》:“設國之五溝五涂,而樹之林以爲阻固,皆有守禁。”郑玄注:“徑、畛、涂、道、路,皆所以通車徒於國都也。徑容牛馬,畛容大車。”80公分也就是牛马可以通过的宽度,将之称为“徑”应无异议。那可以容大车的“畛”到底应该多宽呢?《周礼·考工记·匠人》:“經涂九軌”,即“經”的宽度足容九辆车,就是用车轨的宽度来裁定道路宽度。郑玄注《考工记》云:“軌謂轍廣,乘車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里以清代工部营造尺为标准,“将周制铜剑茎较于今尺(一尺的)则为五寸一分半;以曲阜颜氏所藏周尺较于今尺则六寸七分”。清营造尺一尺折32 cm,取两种记录之中间值计算,则周尺一尺折合今制19cm,八尺也就是1.5 m,恰合商业主街的宽度。暗合周制从侧面说明小洲村的道路系统受到农业村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