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思想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的春华秋实,中国的发展成为了世界的焦点。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生变化,需要有新的指导思想指导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党和国家还有广大理论工作者多年不断的努力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只有不断加强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社会领导地位,才能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大思潮挑战中处于主要领导地位。①

    [关键词]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周宣佐(1991-),女,黑龙江双鸭山人,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2-0037-02

    每一个理论都会依照自身特点生成自己特有的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至今,党从自身发展变化角度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的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出符合中国时代特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运用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谱写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史上的新篇章,创造出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没有完成时,会继续向前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中国化马克思话语体系,把中国化马克思话语体系与中国发展、变化紧密结合,使其成为符合中国的思想潮流才能掌握其话语权,在大的社会思潮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是创新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虽然反复强调中国特色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特点,但是追其本源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根本,在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进程中自觉性是创新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唯有把自觉性放在首要位置的创新思想才是真正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有很多马克思主义經典文本中的真正含义被严重歪曲。例如“个别话语”的形式“在场”与精神实质的“不在场”。有这种状况的出现大多是因为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研究不彻底,才会导致观点叙述的不正确。如此一来就有很多社会思潮纷纷以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自居,在不同的领域、不同方式的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了错误的解读。例如有人望文生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其晚期是放弃了废除私有制的结论,又有一些观点认为共产主义只是马克思早年时期提出的思想,而在其晚年时期已经被抛弃的结论,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旗帜上写的是民主社会主义”②。这种断章取义的错误论断在一定范围内严重扰乱人们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本源理解的不彻底、不深刻,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本源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才会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错误地把马克思主义精神本源与研究方法脱离开来。面对这种现象不能忽视在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进一步增强理论自觉的重要性,不能只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简简单单的书面理解,而是要全面系统的深入探索后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本源与中国实际相联系。在实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创新中,可以准确把握适当性原则,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思想原始精神本质,也不能局限于文本内容中话语逻辑,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出发进行科学发展与创新,在接受各种大的社会思潮的挑战中马克思主义思想会展现出其领导性是不可动摇的。

    二、创新话语体系必须注重吸收和借鉴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可以清晰的看到任何国家的思想文化发展都是对历史成绩的借鉴与吸收基础之上发展的。列宁曾说过“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立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③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产生也不是随心所欲创造出来的,它是在现实中不断的继续和发展,反复批判和借鉴人类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思想史上有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自由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等。马克思主义思想正是在与各种思想的不断碰撞中最终赢得挑战,向人们证明了其科学的优越性与合理性。在如今的社会思潮中为争夺其时代思潮的话语权仍然纷争不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吸收、借鉴人类历史文明弘扬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上,更要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使其在面对大的社会思潮中占领思想潮流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历史的发展证明面对各种思潮的挑战中不断纷争的过程,也是认清和吸收各种思潮、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最佳契机。习近平说过“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④中国文化应作为创新中国化马克思话语体系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思想精华之处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在融入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后生成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符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通过这种方式,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在这大思潮中起到领导作用。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创新与改革开放经验相结合的必要性

    邓小平说“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⑤改革开放以来一路光辉历程让人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又一次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开始时期邓小平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如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这些无不是在总结、借鉴科学理论成果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发展创新伴随发展产生的。也许有些人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话语体系的建立应归纳为对历史的总结与发展,此种说法无疑是比较片面的,如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话语体系单单只停留在对历史成果吸收借鉴,是没有办法创造出于中国发展进步具有强有力的解释力和处于指导地位的思想话语体系,而想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发展成为适应中国历史时代发展变化的思想就离不开与新时代改革开放中的宝贵经验的融合。习近平指出“准确把握所处时代的根本问题和发展趋势,用融通中外的理论框架和学术话语体系形成对中国实践、中国道路的解释力、支撑力和引导力,已成为中国理论界学术界急需研究和应对的紧要问题。”⑥这告诉人们,只有把改革开放的鲜活实践经验与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起来,才能让构建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社会主义思潮中占领主导地位。

    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不仅仅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吸收、总结,更要结合当前中国的形势,与改革开放道路中宝贵的实践科学经验相结合,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的中国式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国从建国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奔向小康社会的幸福之路,从刚走改革开放道路之时的不断探索到40年后的今天,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上都积攒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善于总结、借鉴优秀成果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虽然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深刻探索,但这些好的成果经验是前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可以借鉴最好的资源。改革开放之路,是中国的富强史,也是中国的变革史,是不断创造探索、总结经验、积累经验、运用历史成果发展历程。党加大了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总结的力度,这也为马克思主义者在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认真总结改革開放以来在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将那些经得住改革开放历史所检验的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规律认识融合到今后的发展中,以此对今后的进一步创新起到示范和启发作用。在这里不仅要总结那些成功的经验,对于那些失败的教训也要细心研究,因为这也是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该本着客观的态度,深入分析个中表现,在今后的创新中予以规避,这才是正确发扬马克思主义思想,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正确的做法。

    综上所述,想要构建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是一个客体顺应主体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认识与运用必须紧密结合不可分割。创新中国化马克主义话语体系是一个漫长的道路,它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各种社会思潮在中国都相继出现,这对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是一种挑战,面对这种大的格局环境更是对人们的一种鞭策,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成果的感染力传播给世人,让大家感受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时代魅力。

    [注释]

    ①罗萤,黄汉.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专题研究[R].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②程严君.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J].探索,2008(3):151-161.

    ③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④段勇,李晋斌.关于习近平同志党史国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4):1-4.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⑥罗永宽.“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述评[J].湖北社会科学,2014(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