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结对教育帮扶贫困儿童的长效机制研究

    严成滔

    

    摘 要:贫困家庭儿童作为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是当前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而高校具备人才智力优势,承载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在关爱贫困家庭儿童行动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但是,很多高校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在结对教育帮扶贫困家庭儿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南宁学院结对教育帮扶邕宁区贫困儿童为例,探讨结对教育帮扶家庭贫困儿童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结对教育帮扶;贫困儿童;长效机制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305

    基金项目:2016年南宁学院校级课题“高校结对教育帮扶贫困儿童的长效机制研究——以南宁学院结对教育帮扶邕宁区贫困儿童为例”(项目编号:2016XJ13)。

    1 引言

    随着家庭贫困儿童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处境的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贫困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未来与希望,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高校具备人才智力优势,承载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在关爱贫困家庭儿童行动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作为南宁市邕宁区的高校,南宁学院充分认识到服务社会、帮扶家庭贫困儿童的重要性,近年来积极与邕宁区部分学校合作,结对教育帮扶家庭贫困儿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以南宁学院为例,探讨高校结对教育帮扶家庭贫困儿童的长效机制。

    2 南宁市邕宁区贫困家庭儿童教育现状

    通过走访南宁学院参与帮扶的教师、邕宁区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共约30人,发放与回收问卷调查153份,以调查与分析邕宁区贫困儿童的教育现状。

    1)监护人情况。根据现场走访和问卷调查得知,贫困家庭儿童平时主要由祖辈负责监护,占比达到了64.71%,在家监护贫困家庭儿童的长辈,大多只停留在最基本、最简单的日常照顾日常生活层面,达到了94.12%;能对贫困家庭儿童进行比较深层次教育的长辈占比极少,贫困家庭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有限,缺乏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与技能,对贫困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习成绩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2)学习情况。通过调查可知,贫困家庭儿童不管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成绩,都与家庭条件较好的儿童存在较大差距,认为贫困家庭儿童学习不够主动的人员比例达65.36%,认为贫困家庭儿童学习成绩差的比例达66.67%。贫困家庭儿童学习不主动、成绩不够好的原因有:长辈不去管、不会教,缺乏优质的家庭教育;贫困家庭往往是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隔代家庭等,对儿童学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3)心理情况。通过调查可知,认为贫困家庭儿童内向、沉默,自卑、消极,任性、暴躁的人员占大部分比例,相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家庭条件不好,得到的支持较少,容易产生自卑、消极等心理;家庭父母离异、长期在外等不利因素,让贫困家庭儿童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引导;学校、社会对贫困家庭儿童的关爱不够。

    4)影响其成长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对贫困家庭儿童的教育资助体系比较完备,贫困家庭儿童的学习与生活是有保障的,85.62%的人认为贫困家庭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大因素是缺少心灵关怀与精神引领。因此,我们应该给予贫困家庭儿童更多的心灵关怀与精神引领。

    5)教育帮扶的情况。家长、教师对社会各组织帮扶困家庭儿童存在问题的评价见表1。

    通过表1可知,贫困家庭儿童作为备受关注的弱势群体,社会各组织,纷纷进入学校,与学校一道教育帮扶贫困家庭儿童。但是,帮扶贫困家庭儿童过程中,存在流于形式、给得了物质给不了关爱、帮扶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3 建议与对策

    1)加强监护人的培训与指导。监护人是与家庭贫困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的人员,肩负着教养、保护儿童的职责,对儿童影响最为深刻,最为深远,监护人是怎么样,儿童也是怎么样。南宁学院的师生与部分学校的教师一道,常与家庭贫困儿童的监护人保持沟通与合作,通过多渠道向他们输送育儿知识,提高他们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与技能。

    2)提高贫困儿童的学习兴趣。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不知疲倦地去求知与探索,并在求知、探索中收获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南宁学院在教育帮扶家庭贫困儿童过程中,积极与任课教师挖掘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点与兴奋点,通过大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案例,引导孩子们发现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魅力,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3)加强心理辅导。心理问题,始终是家庭贫困儿童最难解决、最长久的问题。高校结对教育帮扶家庭贫困儿童,要通过整合与稳定教育帮扶家庭贫困儿童的各支力量,培养、配备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与家庭贫困儿童所在的学校成立儿童心灵驿站,让存在孤僻、自卑、胆怯等心理问题儿童有诉说心声、疏导情绪、陪伴健康成长的地方。通过一对一结对,以半年或一年为一个周期,有目的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4)加强精神关怀。目前,国家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是十分完善的,家庭贫困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上,都能得到各方面支持。教育帮扶贫困儿童过程中,高校不仅要在物质上帮扶,而且也要在精神上帮扶,给与贫困儿童心灵关怀与精神引领,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真善美、假丑恶,树立自强不息、崇仁厚德的高尚情操,崇尚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

    5)加強帮扶团队建设。帮扶家庭贫困儿童是个接力活、持久活。高校要使帮扶家庭贫困儿童的工作不断完善,不断深入,取得良好的帮扶成果,则要稳定帮扶队伍,加强帮扶队伍建设。高校可宣传帮扶贫困儿童的深远意义,引起师生的共鸣,不断巩固和发展帮扶队伍。在帮扶工作开展过程中,选取骨干教师或学生为组长,负责帮扶团队的组织与管理,打造团队精神,促进帮扶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形成帮扶的长效机制。

    4 结论

    家庭贫困儿童同样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对他们进行培养与关怀。高校具备人才与智力优势,应不断完善工作模式,总结经验,用实际行动把教育帮扶家庭贫困儿童的精神发扬光大,帮助更多家庭贫困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恒胤,吴文衔,吴长虹,范忠烽,何小春.高校帮扶留守少年儿童长效机制建设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33(08):160-16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