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合奏:第一学段绘本创意读写教学策略
李萍
[摘 要]绘本是图文合奏的艺术。绘本适合第一学段学生阅读,是这一学段开展课外阅读和拓展写话的主要内容和凭借。在第一学段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图画的方法,发现图画中藏着的细节;引导学生赏读绘本的文字,发现表达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借助绘本这一图文合奏的艺术,指导学生开展创意读写,丰富写话形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样,能让第一学段学生感受到绘本阅读的魅力,从而爱上阅读。
[关键词]图文合奏;创意读写;价值考量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4-0001-03
绘本,就是图画书。“绘本”和“图画书”这两个词,都源自英文 “Picture Book”。它是以图画或由图画搭配文字,通过连续的页面来叙述一个故事,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园与第一学段学生阅读的图书。当前,绘本被广泛运用到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是第一学段开展课外阅读与拓展写话的主要内容。
一、绘本读写的价值考量
第一学段的学生识字量少,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联想丰富,喜欢表达。这正好与绘本的特点吻合。因此,绘本成了激发第一学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阅读习惯的首选材料。
(一)激发表达的欲望
绘本是图文合奏的艺术,其图画蕴藏着丰富的语言要素。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学生或喜悦,或深思,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而绘本的语言风格是多元的。或优美生动,富有诗意;或幽默诙谐,想象奇特;或思辨深刻,具有张力。绘本不拘一格的语言特色、表达方法值得学生学习、借鉴。
(二)丰富读写的题材
统编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安排口语交际,二年级上册开始正式提出写话要求。教材在一二年级共安排了7次写话练习,写话内容涉及纪实类、实用类、想象类、写人类、观察类等几个方面。绘本的主题更为多元,它关注生活、学习、心理,涉及生命、为人处世等。有品德教育、生命教育、自然生态、科学教育等各类绘本。绘本拓展了学生的生活面。绘本中真实丰富的生活、新鲜灵动的语言,能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说话、写话素材。
(三)提供技法的借鉴
低年级写话从模仿开始。而绘本的语言精练,情节反复,便于学生模仿。在充满趣味的阅读中,学生很容易进入故事情境中,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绘本独特的表达方法、技巧,积累语言。而反复的情节铺展,为学生的写话预留了想象的空间,拓宽了思维,降低了语言表达的难度。绘本让低年级的写话教学变得轻松、好玩。
二、绘本创意读写的策略
绘本是图文合奏的艺术。但是,很多一线教师对绘本“圖码”和“语码”的解读,还存在比较随意、片面的情况。如何借助绘本中的图和文进行创意读写,我们通过多年的研究,提炼了绘本创意读写的一些基本策略。
(一)看图有“法”
图画是绘本的生命,没有图画就不存在绘本。优秀的绘本创作者通过图画表达丰富的信息。如果具备图画的感知能力,就能触动文化层面与生活体验的相关联想,发现蕴藏在图画中的信息。因此,看图有方法,才会有想法,有想法才能学而有得。读图重在培养学生的“图感”,引导他们学习看图。看图可以从图画最基本的几种元素入手,如线条、造型、构图、颜色、细节等,感知图画内容。
1.线条
线条是图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创作者从线条入手开始作画,所以创作者画的第一条线,往往能传递思想与情绪。在绘本中,线条有粗细、曲直、刚柔、正斜、上扬、下垂等各种表现。作者通过不同的线条营造情境,描绘角色的肢体动作与表情语言。
从线条的粗细、曲直的表现来看,粗、直的线条可以表现阳刚的气势,细、弯的线条可以表现婉约、温馨的感受;不规则的线条传递出轻松、自在、活泼的气息;不完整的间断线条能产生动画的效果,让画面充满活力。如《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图1)是宫西达也创作的绘本,作者善用粗、硬的线条来表现霸王龙的阳刚之气。
在线条中,有两种比较特殊的情况:跨页水平线和跨页直立线。在学生读图时,要引导他们关注。跨页水平线是指横跨两个页面的水平线条,或直,或弯,或斜,传达出不一样的角色情绪。横跨页面的平直水平线传递出轻松、平静的氛围;随兴的弧线则传递出自在、轻松的氛围;偏斜的水平线则常有失去平衡或内在不安的暗示。如,《小猪变形记》(图2)用弯斜的地平线凸显出小猪模仿大象失败后的挫败和不安心情,产生失去平衡的心理暗示。
跨页直立线是指纵贯页面的直立线,它通常暗藏着动力,传达出支撑或者支持的力量,同时也有扩展画面长度的视觉效应,延展了画面的活力与张力。若直线倾斜,则呈现出不平衡的情绪张力,甚至意味着冲突与不安的情绪。如,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一绘本中,鼠小弟看着高高的苹果树,那一个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令它垂涎欲滴。于是,它想尽办法去摘苹果。直立的线条(苹果树)往高处延伸,表现出主角不屈服、想奋力一搏的勇气。
2.构图
绘本的构图是指创作者的画面布局,包括主角、配角与各种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动线、视觉、比例等,借以营造空间场景,表现整体局势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读者若能通过对构图的认识,了解创作者的布局安排,探索角色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就能进一步感受角色在环境中的处境以及角色之间的微妙互动或情感对应。如,物体在页面中的位置就可以传递出不同的心理暗示。
如,《鸭子骑车记》中鸭子刚刚学骑车时,马儿看到了不屑一顾的表情(图3)。马在上方,鸭子在下方,凸显了马的高傲自大。作者巧妙地将马框在一个框架中,以此来批判马因自傲而被局限的状态。
不同于图3,图4中鸭子居于上方,而老鼠位于下方,显示出鸭子自信满满,而老鼠却自卑的状态。这种构图安排,生动地表现了角色内在的心理状态。
3.颜色
绘本的颜色可以分为色相、明度、彩度、象征等。色相是红、蓝、黑等颜色的名称。通过自然与文化的联想,我们看到的图画就不只是颜色、材料的组合物,而是从情景到意境的感知与体会。如,红、黄等颜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蓝色给人宁静的感觉,绿色容易与树、草地等联系起来,黑色营造神秘或阴森的气氛,灰色则给人压抑的感觉。如,《小猪变形记》中,粉红色的小猪给人一种可爱、温馨、浪漫的感觉,不禁令读者浮想联翩,让读者跟着小猪开启一趟奇妙的飞行之旅。
作家调配图画颜色的明暗深浅,能帮助表达不同的情绪。一般来说,明亮的画面给人一种快乐、开朗的感受,而阴暗的画面则呈现出压抑、阴沉的氛围。如,《小黑鱼》这个绘本(图5),作者李欧·李奥尼通过与众不同的水彩拓画技法、柔和的色彩呈现大海里的各种生物,这种低彩度的画面凸显了小黑鱼的沉着与冷静。
4.细节
细节是指暗藏在图画中的小秘密。有的细节暗藏于书中的某一页,有的细节隐匿在每一页中。它们能暗示作者的意图,带领读者更深入地领悟绘本的内涵。如,《小猪变形记》中,小猪每次变形失败后,都有一只小动物跟着一起倒霉;《我有友情要出租》中,大猩猩的身边总是隐藏着各种小动物,尤其是小老鼠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这些细节暗示朋友无处不在,关键是要自己去寻找。
(二)读文有“意”
芭芭拉·库尼说:“图画书像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线条,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绘本中的图画可以让识字不多的学生读懂故事,展开想象,受到美的熏陶。文字是绘本中另一种信息的来源,扮演了穿针引线的角色:有的描述景色,有的叙述故事,有的发表议论,还有的抒发感情。有时作者也通过文字图像化的表现手法传递信息,在图文的水乳交融中展现完整的故事内容。
1.描景
图画生动传递了视觉感受,而文字可以细腻地描述图画中的情景。如,《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我的家乡》这一绘本,以文字描述了图画中盛开的各种各样的花儿,有李子花、樱花、梨花、开心果花……春天来了,巴格曼村开满了花。这样的文字烘托了春天巴格曼村美不胜收的画面。
2.叙事
画面忠实地捕捉了书中最关键或最具有代表性的那一刹那,而文字可以说明时空背景或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如,《小猪变形记》中画面呈现了一只无精打采的小猪形象,而文字提供了故事的相关信息,说明了小猪无聊的原因。图文相辅相成,共同传递完整的信息。“这一天,小猪觉得很无聊,‘真烦,他嘟囔着,‘烦,烦,烦,烦,烦!总该有点儿什么好玩儿的事吧,我去找找看!于是,他小跑着出去了。”
3.说理
文字在绘本中可以发挥抽象议论的作用,增强对图画含义的说明。如,《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中文字与图画互为最佳拍档,文字说明各种动物不应该穿衣服的理由,而图画则为文字提供支持其观点的具体证据,强化了观点的可信度。绘本文字陈述一头猪不能穿衣服的理由是会把衣服搞得脏兮兮的;而图画就是一头猪穿着衣服吃东西,结果把衣服都弄花了,具体提供猪不能穿衣服的证据。
4.抒情
图画可以呈现表情与姿态等外在特征,而文字可以抒发角色的心情,并通过视觉以外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的描写,传递感受,使读者感同身受。如,绘本《乔尼的愿望》中:“‘天哪!简直太吓人了!蝴蝶吓得打了个哆嗦,连忙躲远了……”通过文字写出了蝴蝶见到乔尼时的惊恐表现。“天哪”这个语气词的运用,增强了图画视觉意外的感受联想,就像为图画配上了音效。这样,读者有如置身于现场一般,更能真切体会到乔尼的感受。
5.文字图像化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文字表现方式,作者通过改变文字的方向、颜色、大小等来诉说故事,传递情感。这种精心构思的文字图像化设计,让图文彼此相辅相成。如,《雪地里的脚印》这一绘本好狼先生遇到的每一种小动物都因为害怕他而逃跑.绘本中,描述小动物和好狼先生对话、逃走的文字,都呈现了不一样的形状,有放射形的,有弧形的,还有曲线形的,这些形状都暗示了小动物逃跑时的线路,显得生动而有趣。(图6)
(三)图文合奏
根据绘本画面的丰富性、绘本情节的生动性、绘本内容的生活性等特点,我们将读、说、写三种基本活动融合在绘本教学中。
1.角色扮演
把角色扮演植入绘本课堂,让学生戴上故事中人物的头饰,模仿其说话的口吻,做出动作,表现神态,这样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把故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如,《一园青菜成了精》的绘本有这样一个情节——“豆芽菜跪倒來报信,胡萝卜挂帅去出征”。阅读时,让学生演一演“豆芽菜”小兵报信的场景。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画面,再把“豆芽菜”小兵跪拜、报信的动作和语言绘声绘色地演绎出来。这样,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表演中内化语言,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看图仿写
图画是绘本的灵魂,其线条、颜色、构图都暗藏着许多秘密,尤其是细节。有的细节暗示着故事的结局,有的细节暗示另一个故事的开始。阅读绘本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格外关注图画,挖掘它的趣味点、空白点、延展点,引导学生说话、写话。如,阅读《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我们可以先读爷爷和约瑟的故事,让学生习得其中的语言;再引导学生写一写插画中的另一个小故事“老鼠一家有办法”。绘本中的看图写话比传统意义上的看图写话更有意义,因为它往往是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3.文字补白。绘本中的文字非常简洁,有些绘本甚至没有文字,被称为“无字绘本”。在教学绘本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依托已有的图文,给这些言简意赅的故事进行扩充,使之更加丰满。如《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个绘本非常有趣,鼠小弟看到小鸟、猴子、大象这些动物轻而易举就能拿到苹果,他非常羡慕,于是他也想出了各种办法去拿苹果,撞树、爬树、摇树……一幅幅图画令人啼笑皆非,但缺少文字的描述。教学时,可进行这样的写话:鼠小弟使劲 ? ? ? ? ? ? ? , ? ? ? ? ? ? ? 得 ? ? ? ? ? ? ? ,可还是 ? ? ? ? ? ? ? 。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文字补白,积累运用不同的动词,丰富画面。
4.类比延展
绘本故事贴近儿童生活,学生读着读着往往会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有些情节还能唤醒他们的生活认知。比如,读《我要的是大蜥蜴》这个绘本时,就会勾起学生想养小动物的冲动。读完故事后,他们也学着阿力的样子,给妈妈写留言条,申请养一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写话从模仿开始,而绘本就为这样的模仿提供了便利条件。无论是蕴含故事的图画,还是凝练有趣的语言,都值得细细推敲,反复玩味,并为我所用。
总之,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绘本图文合奏这一特殊的表达艺术,引导学生欣赏“图码”,关注细节,发现其妙趣;同时,在绘本简洁的“语码”中习得表达方法,为我所用,以提高第一学段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