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感知的地方人文景点的深度开发探讨

    刘晓燕 曾嘉 刘天曌

    摘 要:地方型人文景点在开发上因其资源的特殊性、管理的多重性等在开发建设上一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导致在地方人文旅游产品市场化的过程中效果欠佳。本文选取曾国藩故居作为典型个案,梳理其发展脉络与整体开发现状,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网络分析等调查方法分析游客在曾国藩故居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感知度与满意度,了解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以及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曾国藩故居的文化旅游发展提出相应的开发途径,为地方文化与旅游活动相互结合与保护开发提供一定借鉴与依据。

    关键词:游客感知;地方文化;曾国藩故居;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地项目“智慧旅游背景下涓水流域线性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JD08)。引言

    1977年美国学者Mcintosh和Gebert首次提出“文化旅游”概念,后来世界旅游组织以及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ATLAS)对文化旅游进行界定:“文化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而前往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景观所在地进行的非营利性活动。”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后文化和旅游统筹发展、融合发展进入新的阶段[1]。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还停留在政府层面,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文化名气大、旅游体验却不佳的情况。因此,从游客感知着手探讨典型人文旅游景点发展,对于促进地方文化持续有效的保护开发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曾国藩故居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于1996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4A风景区。但旅游发展过程历尽曲折。本文通过梳理曾国藩故居旅游發展过程中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现状,从游客感知角度对其开发现状进行评价,不仅可以为当地文化旅游发展提出恰当的方针策略,也能为地方文旅融合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一、曾国藩故居旅游发展现状

    (一)曾国藩故居开发经济区位基础条件

    曾国藩故居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呈北京四合院结构,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2]。从其区位来看,双峰县虽地处湘中腹地,但东邻湘潭、衡山,南接衡阳,西毗邵东、涟源,北界娄底、湘乡,地理位置优越。其县境内有G314国道、G234国道,S333省道穿行其中,有南(岳)双(峰)高速、娄(底)衡(阳)高速、长韶娄高速等与沪昆高速、京港澳高速相接;境内有湘江一级支流涓水流经,全县现有通航河道32千米;同时,双峰北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从双峰县到省会长沙市用时不到1小时。水陆交通便利,出入便捷。

    双峰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在湖南省内来看处于较低水平:按常住人口计算,湖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为52 949元,而同年双峰县的人均GDP仅为28 265元,在全湖南省124个县(区)级单位中排名为91,仅为湖南省人均水平的53.38%;经济开发基础较为薄弱。

    (二)曾国藩故居文化旅游资源基础条件

    曾国藩故居是典型的人文类旅游景区。人文旅游景点吸引游客产生旅游行为的主要外动力是民族文化差异产生的梯度力,表现出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和思想性等特征。曾国藩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是以曾国藩的家训家风为核心的地方文化。现有学者的研究一般把它分成了治学之道(以立志、有识、有恒为主要观点)、修身之道(谨言、养气、保身等修身十三条)、为官之道(能耐烦)治家之道(慎独、和谐相处、孝道)4个组成部分。

    名人故居作为文化遗址的组成部分,因时代性的限制,大部分的人文景区的吸引物表现为附着在一定载体上的记录的文化信息。我们分析了曾国藩故居地方文化附存的形式,如表1所示。

    

    (三)曾国藩故居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现在,曾国藩故居是AAAA级景区,是新潇湘八景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2018年入选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示范基地,旅游市场初具规模(图1),参观人数在2017年已经达到了86.57万人次,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门票收入年增长率仅不到3%。

    

二、曾国藩故居旅游者文化感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旅游者的感知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所释放出来的本我物质的印象,即旅游资源自身所具备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及其品质、特色,由此决定了旅游资源自身的级别,是旅游形象定位和产品开发的基础[3]。通过对曾国藩故居旅游区游客文化旅游的感知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到曾国藩故居文化旅游的实际开发进程,还能获得游客对旅游开发的建议与意见,为旅游管理部门进一步开发曾国藩故居文化旅游提供宝贵的理论参考。

    我们对到访曾国藩故居的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通过五分量表的形式来了解其对曾国藩故居的文化旅游感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游客感知调查、游客满意度调查三方面的信息。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87份,回收率为95.7%,剔除其中目的地不符合等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61份,有效率为90.9%。

    (一)曾国藩故居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调查样本随机性明显。受访样本中,男性比例为51.2%,女性占48.8%,男性略多于女性。且18~28岁以内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大,约占60.8%;其次,17岁及以下的年龄段占据较大比例,约14.4%;29~39岁为14.4%,40~60岁为8.8%,而60岁以上仅占1.6%。曾国藩故居的游客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也与曾国藩故居大力开拓研学旅游市场有关。在受教育程度上,受访样本中以本科和专科学历居多,分别为44.23%和25%,因此可以认为这部分教育背景的游客是曾国藩故居文化旅游的主力军。

    在客源地构成上,曾国藩故居的游客是以省内游客为主,其中省内游客占37.6%,本地游客占24%,省外游客占36.8%,国外游客比重最小,仅为1.6%;职业构成上,以学生占比最大(44.8%),其次就是企事业单位的职员(13.6%)。

    (二)游客本地文化感知特征分析

    通过李克特五分制量表对问卷数据进行测量。1分为最低分对应非常不满意,2分为不满意,3分为一般,4分为满意,5分对应非常满意。测量结果表明(表2)。

    (三)游客满意度特征分析

    对游客进行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游的功能三个维度15个问题,同样采用五级量表调查,与上述认知价值评分标准一致,其结果如表3所示。

    

三、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问题

    结合曾国藩故居文化景区的开发历程和受访游客的感知调查可以发现,曾国藩故居景区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文化旅游开发资金投入不足

    故居所在地双峰县属于省内中等偏下的地区,人均收入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仅仅凭借县、镇的财政与民间资本很难实现长远规划与开发[4]。引进的民间资本,因为人文景区文化传播和认同过程中慢热等自身的局限,无法快速回笼资本,这点在开发曾国藩故居文化景区的过程中表现明显。

    2.文化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来看,故居文化旅游的硬件设施有一定缺口,且其距离市镇较远,没有形成曾国藩故居的完整旅游产业链,无法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在可进入性上,曾国藩故居所在地荷叶镇的道路虽有改善,但因实际地形影响,陡坡较多,路况较差。在旅游服务上也还有待提高,对于景区内工作人员的培训不到位。

    3.文化旅游内容的开发深度不够

    从调查中发现,曾国藩故居的文化旅游活动多以参观故居陈设、书籍展示、文字讲解为主,全是传统人文景区的展示方式,缺乏对文化底蕴的发掘和展示,使游客在文化旅游活动过程中缺乏新鲜感和参与感,游客在这种零互动的单向旅游活动中无法真正感受文化氛围,认同感和体验感缺失。

    4.缺乏文化保护意识

    受到经济利益的趋势,相关人员对曾国藩故居进行改建,但因未获得较大的轰动又搁置下来,从而破坏了旅游资源原貌[5]。更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地方在人力、物力的维护投入等方面也有限,使其保护效果欠佳,传承受限。同时,曾国藩故居所在地荷叶镇,大部分地方属沙质地质,再加上山洪多发,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就是自然风景较好的九峰山森林公园的植被也是近几年才保护起来的。

    (二)开发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人文景区自身的特征和曾国藩故居所在地的客观基础条件与市场发展现状,拟从资本引入、开发内容和保护机制3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

    1.多方引进资本,加大资金投入

    曾国藩故居在文化挖掘与表现的过程中需要文化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这个过程相对自然型景区时间要漫长,投入也较大。早期的资本投入和旅游开发中较多地消耗了曾国藩这一名人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也有一些负面的体验产生,再加上前期发展中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暴露,这些都为后續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拓宽资金来源,必要的时候可以以政策扶持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社会资本参与模式,集多方之力来推动文化旅游发展。

    2.培育文旅市场,丰富地方文化旅游内涵与形式

    从2006年开始,双峰县就已经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来提升曾国藩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这些活动、影响都限于文化领域没有转化为实际的旅游感受和体验。

    3.强化保护开发机制,构建文化传承保护新体系

    人文景点开发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过保护和传承延续并活化文化的生命。在曾国藩故居文化旅游开发上一定要注意对原有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开发上,规划先行;充分做好资金、人才等各项准备工作,切实做好文化保护和文旅开发的各项工作,采用分层次的梯度开发策略;在当地加强文化传承,通过多渠道惠民活动,让当地居民认识到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通过经典文化活动、文化节等活动的举办,加强主人翁意识教育,增加包括当地居民在内的曾国藩文化和传统文化认同感,唤起他们的曾国藩文化和传统文化情感。参考文献:

    [1] 徐菊凤.北京文化旅游:现状.难点.战略[J].人文地理,2003(5):84-88.

    [2] 宋子千.从国家政策看文化和旅游的关系[J].旅游学刊,2019(4):5-7.

    [3] 王华丽.关于曾国藩故居的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1):115—116.

    [4] 湖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2019年湖南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11.

    [5] 保继刚,楚义芳编著.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