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浅析

    姜宏宇 蔡思宇 李薇薇

    

    摘 要:研学教育作为一种将实践和理论有效结合的教育方式,近年来,在国家重视研学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内各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相继建立起来。高校作为研学人才培养的主体和研学教育的研究主题,可以尝试结合自身优势建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其他地区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提供范例。

    关键词: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高校,研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2;F592.7 文献标识码:A一、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将课本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国内逐渐兴起[1]。2019,《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中指出“抓好自学、联学、研学”。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建立相对稳定的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增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研学(修)基地的通知》中指出,进一步优化基地建设格局,形成理论研修、教学研修、实践研修并重,国内研修与国外调研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学)基地体系。从文件内容可知,建设高质量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是研学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内研学教育的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出现了种类单一、旅游色彩浓厚的现象。研学教育初期可以依托旅游业的发展,但是过度依赖旅游业显然不利于研学教育的长期良性发展。为应对以上现象的出现,促进研学教育长期良性发展,高校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想法应运而生。很多高校不仅具有为中小学生提供研学环境的功能,更是国家重要的思政教育基地,所以高校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符合研学教育的要求和国家思政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且高校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可以提高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加快研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速度,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资料。同时,有利于研学教育的相关研究深入发展,促进中国研学事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高校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对中国的研学事业、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2]。二、高校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完全依赖传统的书本教学已经很难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未来教育的方向以素质教育为主,书本教育和实践教育并重。研学旅行作为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的一种教育方式,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虽然目前研学市场刚刚起步,但是中小学生教育领域市场需求旺盛。目前研学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旅游企业受价值经济利益诱惑等影响,研学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仍有大量旅游区的影子。所以具有研学条件和重要思政使命的高校应该尝试建立一批优质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提供优秀范例,促进研学教育在国内的发展。

    高校作为多种教育资源的综合体,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科技馆、博物馆等教育基地研学产品单一、缺乏创新的短板。但是,由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研学资源的开发情况不容乐观。我国高校数量多且分布广,对于研学资源较少地区,如果当地高校能够建设高质量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可以大幅度解决地区研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的作用。所以高校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可以在质量和数量上共同促进中国研学事业的发展。三、研究實践教育基地的相关理论

    (一)研学旅行的概念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概念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导发布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与管理规范》提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是指各地各行业现有的,适合中小学生前往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优质资源单位。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作为研学教育的重要学习理念,任何研学活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都不能置之不理,研究性学习是研学教育的灵魂[3]。

    (三)高校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应坚持四大原则

    1.教育性原则

    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学设施的建设、研学课程的制作、研学教师团队的建设和配备要以参与研学旅行的中小学生群体特点为指导,为参与研学的中小学生打造真正适合的课程和研学环境。

    2.实践性原则

    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高校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要和相关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有明显区别,要给参与研学的中小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其研学的积极性和体验感。

    3.安全性原则

    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4]。高校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安全是研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安全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安全政策的制定应该放在首位。不同教育环境的安全设施建设要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要确保各种研学课程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4.公益性原则

    研学旅行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进行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高校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收费方面应该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同合作的中小学校协定收费标准,减少中小学资金的投入。

    四、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现状

    图1、图2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各省的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各省的数量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中东部地区,所以加快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全国各省增速增量推广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国内的高校数量多、分布广,如果大部分高校都尝试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那么将有利于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全国的推广和研学教育的发展。

    

    目前,我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总数和种类呈增长趋势。根据图1、图2可知,2018年与2017年相比科技馆、展览馆、公司、研究院和科普馆等数量增长明显,中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更加注重实践教育。所以高校在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时应该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如何让中小学生在研学过程中,通过实践学会知识,通过实践运用知识。

    但是目前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全国分布不均的事实没有变,从图1、图2可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传统教育基地(博物馆(院)、展览馆、纪念馆等)的数量仍然占有较大比例。高校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数量较少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给高校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敲响了警钟,有条件的高校应该积极投入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中,让中国的研学教育逐渐改变依赖旅游业和传统景区的现状,促进中国研学事业的发展。五、高校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对策

    (一)高校应优先确定研学生源和自身特点

    高校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要和研学生源学校做好对接,明确生源的年级、数量、喜好等对研学活动具有指导性的指标进行课程设置,以确保有稳固的生源。如可以对高年级学生讲授与高校学科关联较大的学术知识,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引导其探索日常现象产生的原因等,确保研学效果最优。研学课程要在核心不变的情况下随受众的改变而改变,确保课程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提高课程吸引力[5]。

    高校在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时要综合自身资源,明确当地的研学资源,自身具有的研学资源功能和相应资源适合开展何种形式的研学活动,如在与自然植物有关的学院实践基地内开展生态体验研学等,把自身所具有的资源利用率变为最大,减少资源因利用率低或错误利用造成的浪费。总之,高校注重研学生源的特点,为其量身制定课程可以稳定生源,高校注重自身特点可以明确办学方向,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研学课程质量低下的问题。

    (二)高校可以尝试打造“生源地联盟”

    高校除自身具有的特色资源、思想政治引导作用之外,额外建设的研学设施同其他种类的研学基地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并无明显优势。如果高校实践教育基地想要持续良性发展,稳固的生源就会成为基地必须拥有的重要资源。所以,高校在获取生源的过程中应该尝试运用商业手段运营。

    高校可以尝试组织建设“生源地联盟”的方法进行运营。不同于现有的多个研学高校或机构组织的研学联盟,“生源地联盟”是将生源地学校组织起来,固定研学生源。具体可采用各生源地与高校之间的研学信息公开的方法,如生源地学校向高校提建议,高校根据建议对自身的研学产品进行调整;高校第一时间向生源地学校介绍自身最新的研学产品,并且对生源地学校提供优惠,减少生源地学校的经济支出,激发其积极性,增加两者联系[6]。运用“生源地联盟”的方法运营生源地学校,会在高校和生源地学校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既有利于高校研学产品的更新换代,又有利于减少生源地学校的经济支出,既加强了两者的联系又符合两者自身利益。

    (三)高校应发挥高校师生助力研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

    专业的教师团队和丰富的研学设备资源是高校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两大优势,其中教师团队的素质高低对于研学课程质量的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团队作為研学课程的主要制定者,在课程制定过程中应该转换专业的学术研究视角,将注意力集中在课程自身特点和受众特点之上,以确保“研”“学”并重。打造出适合中小学生的课程,能够让其真正体会到知识的趣味性。教师团队可以利用高校搭建的“生源地联盟”与生源地学校加强沟通,明确中小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适合的是什么,加强课程的针对性。

    高校可以为大学生参与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运作构建平台,允许对研学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为其提供锻炼的机会。高校可以将后勤保障工作和接待工作的部分权力交给学生,让其参与其中发掘学生特性,对有研学特长的学生可以尝试重点培养。对于考取相应证书且具有担当研导师能力的学生可以任命其为高校的研学师,既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确保了研学师的质量,更加有利于高校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发展。

    (四)高校可以尝试增加自身吸引力

    高校组织中小学生研学活动的过程即是中小学生学习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高校传播自身文化,展示自身特点的过程。如果高校可以利用这一宣传的机会,会为之后的招生增加生源。高校可以在组织研学的过程中为中小学生提供提前“融入”大学生活的机会,激发其对高校的好奇心和好感度。如组织中小学生同高校大学生以及高校教师的交流会。

    (五)高校应确保安全保障措施完善

    安全是研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高校在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安全设施方面,必须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确保基地的安全性。建议在建设过程中和建设结束后联系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在研学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督。六、结语

    高校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高校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有利于研学教育在我国的普及,促进教育平等,为中国培养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所以高校可以尝试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J].基础教育课程,2017:4.

    [2] 朱琨.研学旅游意义及研学基地建设研究[J].农家参谋,2020(19):248.

    [3] 张曼,伍海琳.高校研学旅行教育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探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7):133-134,136.

    [4] 中国旅游报.江西婺源:全域旅游绿色发展[EB/OL].(2021-01-05)[2021-01-18].https://www.mct.gov.cn/whzx/ qgwhxxlb/jx/202101/t20210105_920473.htm.

    [5] 劳国炜.研学旅游视域下高校创建A级校园景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大众科技,2019(8):131-133.

    [6] 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J].课程教学研究,20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