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

    王婷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医药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类型进行阐述,从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纳税筹划方案不合理、纳税筹划方式不规范等方面入手,对医药企业纳税筹划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医药企业纳税筹划和风险管理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医药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

    在医疗体系改革逐渐深化的环境下,我国医药企业发展逐渐规范。在税务管理上,于2016年开始,随着“营改增”政策的颁布,给医药企业运营发展提出新的标准。为了实现医药价格管理,于2018年“两票制”全面实施。此外,我国相关部门根据十三届人大会议内容,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系,实现省级及升级一下国税部门的合并。在这些政策环境下,给医药企业纳税筹划提出严格要求,基于此, 医药企业需要做好纳税筹划工作,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建设纳税筹划方案,强化纳税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减少风险出现,保证医药企业稳定运营。

    一、医药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类型

    (一)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指因为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对相关政策的依赖性而出现的风险,具体展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政策选择风险。该风险产生因素在于,因为纳税筹划主体对相关政策认识不深入,或者认识错误引发的风险。其次,政策调整风险。从立法角度来说,法律政策自身存在平稳性,但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为了迎合时代发展需求,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整工具的税收政策需要随之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加剧纳税筹划难度,甚至让企业纳税筹划面临失败风险。

    (二)经营风险

    纳税筹划的超前性是造成运营风险出现的主要因素。首先,方案设定风险。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案作为筹划工作顺利开展的依据。在实际过程中,不合理筹划方案具体展现为三种。第一,纳税筹划和企业实际相背离;第二,纳税筹划方案不满足成本效益要求;第三种纳税筹划方案没有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1]。其次,运营改变风险。在纳税筹划中,税收政策选择存在偏差,不管为哪种偏差,都需要建设在对应标准下,也就是企业在今后运营生产中,都要满足选择税收政策要求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给企业纳税筹划提供依据的同时,也会给企业运营、运营范畴带来影响,使得企业运营活动缺少灵活性。

    二、医药企业纳税筹划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相关税收法律逐渐完善,各种税收款项得到创新,一个税种及地区能够在一定期限内发布诸多解释文件。企业财税人员如果对相关制度认识不全面,将会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企业纳税人无法具体掌握各种稅法内容,对纳税筹划应用不能实现扩充,让纳税筹划无法实现有的放矢。纳税筹划实质作为一个高层次的管理活动,自身具备较强的综合性,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好提前规划工作,如果在经济活动开展以后,将不得随意更改规划方案。所以,纳税筹划人员需要以复合型人才为主,不但要掌握各种税务、财务知识,同时还要根据企业运营特点,了解企业纳税筹划内容。我国医药企业,特别是小规模医药企业,纳税筹划专业人才缺失,并且,在纳税筹划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风险意识淡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纳税筹划不合理,必将引发税务风险。

    (二)纳税筹划方案不合理

    我国部分医药企业在建设纳税筹划方案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和特点,最终筹划方案结果和实际之间有明显差异。如果纳税筹划方案设定缺少合理性,必将会给我国医药企业运营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加剧企业税负,阻碍企业稳定运行。首先,在建设纳税筹划方案时,普遍存在“抓大放小”状况,大部分企业在建设纳税筹划方案过程中,把重心放置在纳税税种上,忽略纳税筹划方案设计[2]。其次,纳税筹划方案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优化,给纳税风险管理工作开展造成不利影响。最后,纳税筹划方案和地方税务部门征税要求之间存在偏差,加剧纳税申报风险出现。

    (三)纳税筹划方式不规范

    针对医药企业而言,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院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通常不会根据自身属性特性,实现纳税筹划方案设定,往往采取一种融合时代发展的方式,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医药企业纳税筹划及风险管理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开展纳税筹划方案编制工作时,需要根据税务改革要求,把现代化筹划理念和技术运用其中,但是,由于部分税务人员对纳税筹划方案认识不全面,采取筹划方式不合理,引发税务风险。并且,一些医药企业缺少丰富的纳税筹划工作经验,采用年度或者季度筹划方式,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迎合增值税纳税筹划要求。增值税要求注重过程和环节纳税筹划,例如充分发挥增值税价值链中各个环节增值状况,及时进行增值税发票等原始票据汇总。并且,部分医药企业依旧采取人工纳税方式,纳税筹划票据依旧采取纸质化管理模式,信息化纳税筹划方式应用水平不强。总之,一些医药企业纳税筹划方案选择不合理,加剧技术风险出现,是当前医药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和处理的内容。

    三、医药企业纳税筹划和风险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提升纳税筹划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素养,强化其风险意识,可以引导医药企业纳税筹划顺利进行。当前我国部分医药企业在内部组建了专业的纳税筹划管理团队,并加强了专业筹划人才的招聘和引进,医药企业通过采用共开展招聘方式,在人才市场中引进专业人才。部分小规模医药企业则采取人才引进合作方式,一同吸引更多专业人才进入。医药企业不但要注重人才引进,同时对现有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工作,让其掌握充足的纳税筹划知识,熟悉纳税筹划流程,可以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实现风险防范和处理[3]。除此之外,医药企业财务人员还要定期和税务部门人员交流,可以得到技术上支持,加强财务、税法等知识学习,防止对税收法律认识存在误区。

    (二)完善纳税筹划方案

    保证纳税筹划方案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是实现医药企业纳税筹划工作有序进行,减少税务风险出现的重要对策。在制定纳税筹划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综合思考医药企业所属行业运营情况和发展特点,科学建设各方协调的纳税筹划方案,不可采用“抓大放小”纳税筹划方式。部分小规模医药企业,则需要给予税种纳税筹划高度注重。其次,纳税筹划方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结合医药企业运营发展及管理需求,对纳税筹划方案进行更新和完善。最后,纳税筹划方案需要和地方税务部门征税工作充分连接,最好在建设纳税筹划方案过程中,邀请地方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引导和决策。由此可见,只有保证纳税筹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完善性,才能从基础上减少各种风险的出现。

    (三)优化纳税筹划方式

    改革和优化纳税筹划方式,减少技术风险出现,是当前医药企业制定纳税筹划方案,加强风险管理重点关注的内容。医药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纳税各个税种制定对应的纳税筹划方案。在此过程中,不同税种之间纳税筹划方案应该呈现出互补特性,根据医药企业运营发展需求,整理纳税思路,尤其是关注增值税筹划内容,保证筹划设计的合理性[4]。现阶段,我国医药企业已经认识到税务改革对其发展的意义,并紧抓税务改革机遇,采用合理纳税筹划工具,通过建设在线纳税筹划平台,提高筹划效率,减少风险出现,提升医药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医药企业纳税筹划和风险管理和之前进行比较,有着明显改变。但是在税务改革以及两票制背景下,给医药企业纳税筹划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验。我国医药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思考纳税筹划和风险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制定处理对策,保证纳税筹划方案合理性,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效率,引导医药企业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张语洋.医药企业税收筹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09):57-58.

    [2]黄旻轩.当前企业税收筹划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对策研究[J].纳税,2018,12(34):47+49.

    [3]杜明月.关于做好医药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8(34):50.

    [4]梁锋.企业税收筹划特点及其风险管理措施分析[J].纳税,2018(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