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分层导学策略研究
张德荣
摘? 要:文章首先论述关于分层导学的概念,然后从以学案内容夯实基础、以小组合作交流认知、以课堂展示优化认知、以效果验收进行反馈四个环节详细阐述分层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分层导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化,更多教师致力于数学课堂的科学构建,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此过程中,分层导学逐渐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力和发展力,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流教学模式,也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极大地促进了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的落地。
一、分层导学概念
分层导学是因材施教、差异教学和主体教学的整合理念,将数学课堂科学分割为多个循序渐进的体系化活动板块,以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交流、课堂沟通,进而有效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生命活力,让数学课堂展现出灿烂的生命律动。
二、分层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分层导学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逐步提升的体系化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导学案、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和效果验收四个环节。下面以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必修)》“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分层导学在数学课堂中的科学应用策略。
1. 以学案内容夯实基础
导学案是教师对教学任务的主观感知结果,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步,以此引导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认知安排和内容界定,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思路的执行效率,能够切实促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完美契合。
平面几何是立体几何的基础,而学生较为熟悉的也是平面几何,教师可以借助平面几何内容引导学生认知立体几何。为此,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让学生回忆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的正方形面积公式S = a2、正方体体积公式V = a3、长方形面积公式S = ab、长方体体积公式V = abh、圆柱体体积公式V = S底h等。当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都较为熟悉后,再引导学生解决规则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就会收到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2. 以小组合作交流认知
教师不仅要借助导学案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还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交流、动脑思考,借助集体智慧和团队合力去丰富自己的认知,提升学习效果。小组合作是实现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认知机会和探究空间。
在学生通过导学案熟悉了各种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后,就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了。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交流各种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还可以重新温习圆的面积公式S = πr2,以及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S = πRh = 2πrh。其中,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较难理解,学生可以借机巩固自己对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理解和使用,以提高后续对空间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认知效率。
3. 以课堂展示优化认知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形成小组认知结果,并在课堂展示中表现小组的集体智慧和团队合力。课堂展示是学生认知层面的升级平台,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课堂展示不仅是一种交流手段,也是一种荣誉象征,是认知竞争的催化剂,更是认知能力的展示平台。
当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规则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后,分层导学就到了“顶级阶段”。学生有在进行了知识复习和方法巩固后再去认识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不难,能够较为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公式。另外,学生还可以在展示自己对上述公式的理解中进行课堂交流,在探究中相互帮助、相互启迪、整合发展。
4. 以效果验收进行反馈
导学案是学生的认知起点,小组合作是学生的认知升级节点,课堂展示则是学生认知融合的顶级形式,教师需要利用效果验收全面检验学生自主學习和集体认知的实际效果。效果验收是分层导学的收官环节,不仅能有效提升分层导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能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精准评价。
效果验收的主要形式是习题检测,在让学生完成既定内容的过程中进行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核,并根据学生在检测中的具体表现完善导学案设计,以及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中的一些步骤,以此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持续提高创设实时更新、持续发展的体系性成长轨道。
三、结束语
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认知者、研究者和传播者,还是分层导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优化者。因此,教师要以分层导学为教学抓手,积极借助导学案、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和效果验收四个环节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为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创设一个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认知阶梯,切实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晓莉.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