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100 万次的猫》心理微课的教学与反思

    王丽平

    【关键词】心理微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內容确定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危机期或困难期,意味着这个时期的学生会遇到许多压力、矛盾和危机。他们的情绪和心境会出现暂时性的紊乱,体验到烦恼、孤独、无助、困惑、压抑等消极情绪;他们有时会看不清自己,感到迷茫,易产生矛盾心理,易冲动。我希望通过心理微课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学生心中播下柔软的坚韧的“爱的种子”,选择用《活了100万次的猫》绘本故事作为载体进行教学。这个绘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活了100万年也不死的虎斑猫,它活得浑浑噩噩,对一切漠不关心。直到有一天,它变成野猫,爱上了一只美丽的白猫,才第一次知道为什么而活。当心爱的白猫死去,这只100万年没有哭过的猫放声大哭,然后安然死去。这个绘本故事蕴含深刻的生活哲理,有很多内容能引发学生思考,可以通过心理微课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在同伴沟通交流、智慧碰撞的过程中播撒“爱的种子”,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助力。

    二、教学实践

    确定了《活了100万次的猫》这个课题后,我开始根据心理微课的教案框架和教学要求撰写教案,确定以三个课时进行,每个课时12~15分钟。第一课时,带领学生走进《活了100万次的猫》的故事,一起阅读故事;第二课时,通过分析绘本故事,让学生明白自己应像故事中的白猫一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学会争取,而不要像一开始的虎斑猫那样浑浑噩噩,没有目标、没有情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第三课时,让学生思考虎斑猫前后的变化,体会爱与被爱、自由与束缚、生和死的意义,感悟虎斑猫有100万次的生命来读懂生活,而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要学会珍惜生命、认真生活、活在当下。

    在第一课时的第一个板块,我通过“你们养过什么小动物吗?你们养过或者见过猫吗?你喜欢猫吗?你喜欢它什么?你不喜欢它什么?”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一起“聊猫”,表达自己对猫的喜好,并引导学生在表格里填写喜欢或不喜欢猫的“关键词”。第二个板块,在“聊猫”的基础上出示绘本,引导学生一起阅读绘本故事。

    第二课时,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围绕“你觉得这只猫奇怪吗?奇怪在哪里?这只猫死了100万次,为什么它一次也没有哭过?它为什么不想活过来?你现在还觉得这只猫奇怪吗?还能找出比‘奇怪更适合的词来形容这只猫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请学生在表格里填写觉得这只猫奇怪或不奇怪的“关键词”。在讨论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要像故事中的白猫一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学会争取,而不要像虎斑猫那样浑浑噩噩、没有目标、没有情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每个人都要学会珍惜自己的生活,不用去羡慕他人的生活。

    第三课时的第一个板块,我围绕“当虎斑猫成为野猫的时候,它终于自由了。虎斑猫这次的生活和以前那100万次有什么不同?虎斑猫终于明白了爱,也知道了自己该干什么。你知道虎斑猫要什么了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第二个板块,创设情境:“同学们,生活中你想要什么?你有没有为此付出努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思考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积极地活着,充实而有意义地过好每一天。

    三个课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和学生从聊“猫”开始,一起讨论虎斑猫“独特”的人生经历,一起感受虎斑猫的内心……随着交流的逐渐深入,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对自我的认知、对生活的思考逐渐丰富和深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上课的感觉,而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体验,获得了技能,并体会到同伴互助、同伴相处的快乐。

    三、教学反思

    1.课堂教学更具灵活性。

    在《活了100万次的猫》心理微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课堂生成的东西,看着学生意犹未尽的模样,我想,虽然本课三个课时的教学计划已经完成,但真正的教学不能止步于此。根据学生的需求,我又增加了第四课时。在这一课时中,我引导学生思考:“虎斑猫有了爱,它的生命绽放了色彩,我们是否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这个‘爱?生命中我们会用哪些‘爱来点燃自己生命的色彩?”学生纷纷讲述自己的想法,如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有友情的陪伴,不再孤独与寂寞;有亲情的滋润,健康地成长;有喜欢的工作,找到奋斗的乐趣……学生对爱和幸福的理解,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评价都变得更加深入。

    2.课堂呈现更具多样性。

    每一个课题不同,每一个班级的情况不同,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特点不同,课堂呈现的方式也应该各不相同。在《活了100万次的猫》心理微课中,我将绘本故事揉进教学,让“生命教育”的主题具有可视性、体验性、感染性,让学生更易理解。除此之外,漫画、心理剧、沙盘、格盘、游戏、团辅活动等也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融入心理微课中,进一步丰富课堂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