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教师之特技
曾留芳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讲课不仅仅是对着学生的耳朵讲话,更重要的是对着学生的眼睛说话。授课中,如果教师巧妙对学生“暗送秋波”,运用自己的眼神艺术地管理学生、诱发学生、电解学生,及时传递和捕捉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并时时以灵动的慧眼关注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气氛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渲染,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眼睛;眼神;管理;诱发;情感;教学
眼睛虽然只是面部表情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它非常重要,表达的信息又十分丰富,所以人类一直认为它是“心灵的窗户”。科学研究发现:人们接收到的外界信息70%——80%来自于视觉信息。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耳闻总不如目睹”。甚至如果要从事一些专门职业(如演员),还需对眼神(他们称之为“眼技”)进行专门的训练。看来,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确实也应掌握它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从某种意义来说,师生沟通中的“秋波”交流也许比言語交流更为重要。人们也许能够一时停止有声的说话,但却不能停止通过各种“秋波”有意无意地不断发出信息。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有效地运用好各种“秋波”来传情达意就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成为一个魅力十足的沟通行家。具体表现如下:
(一)能用“秋波”管理学生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爱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 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眼神暗示,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迅速传递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当学生在课堂上有过失时,给以一个制止的目光,就等于给一个无声的警告,从而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避免一些事态的扩大。教师尽可能去平视或环顾大多数,切不可老是两手扶案,目无学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视线顾此失彼。
当然,教师在使用“秋波”时要合理调控眼的视角、视域和视线,应使每排或每列不同角度的学生都有同感:“老师在看着我”。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不敢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才会聚精会神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以教材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体现新课改的方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艺术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能用“秋波”诱发学生
教学的高层次是心灵及眼神的交流与和谐。许多学生都会从教师的眼神中获得相关的信息而做出同步的反应。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通过语言、动作等手段向学生展示、传达信息时,还得借助眼睛与学生“眉目传情”。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 “ 外显点 ” ,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一位教育家曾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语文课堂,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包袱。如果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眼睛,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诱发,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眼,就能使学生“缘情而入文”。
总之,用“眉目传情”去诱发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其进入“妙悟”的自由状态,达到“目以传情,情以感人”的“情感共鸣”境界,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能用“秋波”“电、解”学生
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眼神是多少世纪才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人们用眼神所传达的信息是无限的,因此我国早就有"眉来眼去"、"眉目传情"的说法。在语文课堂上,眼神是体现师生的非语言思想的关键点。教师可通过“秋波”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学生生病时,一个关爱的眼神;学生回答问题时,一个期待的眼神;学生取得成绩时,一个赞许的眼神;学生失败时,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奋进时,一个支持的眼神;学生做错事时,一个理解的眼神……教师适时用“秋波”对学生放出“爱”的电流,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慢慢拉近,学生对老师也就有了向师性。教师也可以通过“秋波”“解读”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如果及时通过目光接触,洞察学生的内心想法,就可以“因材施教”,提高授课质量:当教师侃侃而谈时,学生流露出赞许敬佩的目光,教师能及时感受到这一点,必然会在师生的心灵中引起“共振作用”,能激发教师的授课热情,增加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神圣感;当学生对教师的谈话内容流露出茫然、疑惑不解的目光时,教师也能及时中止或调整谈话内容,同时也会引起教师对自己的素质、知识和才能的反思,有利于教师自我提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秋波”的积极作用涉及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只要我们的心是真诚的,我们的眼神所放出的“电”就可以顺利穿透到学生的心里,并很快收到“回电”。实践证明,教师的目光和学生的目光接触的时间越多,获得学生信赖、激发其兴致的可能性就越大(据心理学家测试,这种接触的时间,应达到整个讲课时间的60%―70%)。
总之,教师讲课时,应以敏锐而亲切的“秋波”有意识地与学生"眉来眼去"、"眉目传情",这样才能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拉近师生的距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