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徐英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建设一支觉悟够高、理论够精、技术够硬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极端重要。要从增强理论自信、课程自信、课程自觉等方面来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完善学生评教体系、畅通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打造一支坚守教育性标准、不断自我成长、具有人格魅力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关键词: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思想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意识形态指导地位。
一、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的应然性
在当代中国进行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就是要整合意识形态话语资源,创新意识形态话语载体,成功应对敌对思潮挑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2]。高校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的重要阵地,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红色地带”[3]。
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充实队伍力量,改善工作条件,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作为一线的基层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力量,其自身的政治立场、理论素养关系着高校意识形态话語权建设水平、关系着学生意识形态培育状况、关系着人民群众核心价值观内化境况。因此,基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求,打造一支具有坚强的党性、良好的品格、扎实的理论功底、满腔的工作热情和动人的语言魅力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现状审视
随着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手段的多元化和隐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环境、方式的变化,新媒体技术影响的增强,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出现了理想信念淡薄、理论素养不深、信息技术素养滞后、教学技能不精等问题,造成了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失真、不透彻、不鲜活、不广泛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削弱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1.理想信念淡薄,话语传播失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更是如此。信道而后传道,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理想信念坚定,但受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冲击及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不稳定,不能正确评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过于夸大当前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过分渲染社会道德失范现象,深陷社会焦虑情绪,对共产主义理想认识不深刻、信仰不坚定,以自己的片面感性认知取代历史真相,导致话语传播失真。
2.理论素养不深,话语传播失信
理论只有深刻才能服人。要做到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甚至没有系统而深入地研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或者僵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缺乏对时代的解读能力,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站在民众立场研究马克思主义。只能对马克思主义作绝对化和片面化的认识,不具备理论自信、课程自觉,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在教学效果上浅入浅出,这些平庸的宣讲者严重损害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信心,损害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
3.信息技术素养滞后,话语传播失力
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为95、0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他们广泛活跃于互联网,从网络上获取资讯、在网络上表达个人诉求、关注评价社会事件是这一群体的显著特征。而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滞后,不能熟练掌握大数据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法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教育对象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不能主动出击将互联网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从而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真空和乏力,导致话语传播不广。
4.教学技能不精,话语传播失活
思想政治理论课受课程自身理论性、概念性所限制,容易受到思想活跃、崇尚自由与个性的大学生的抵触与排斥,而部分教师本身枯燥的授课方式,更是放大了学生的这种情绪。教师的教学技能表现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对教学案例的选取、语言表达的吸引力、教学活动的开展与组织能力、教学成果的评价等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院化”和“学科化”倾向明显,在教学效果上深入不出,更容易受教材体系的制约,问题导向意识不足,不能合理解释社会现象;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过于陈旧或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难以引起学生共鸣;没有受过专门的师范技能训练,语言表达不清晰、不凝练、不生动,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学评价单一,不能采取多元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都造成了话语传播失活。
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健全考核机制,打造一支“三合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首先,执行严格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确保政治合格。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党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本质属性,只有党性坚定,才会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拥护党的主张,发出正确的声音,同国家主流意识保持高度一致。要确立正确的教师观,明道、信道,才能传道。要自觉做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成为科学理论的传播者,国家大政方针的宣讲者。同时还应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定期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时时将党性建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石。
其次,完善终身学习培训机制,确保理论合格。习近平说过,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在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扎实的理论功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看家本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个“教书匠”,也是个“理论家”,要加强问题导向,研究基础理论问题,研究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研究基础理论问题要求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并在当前语境中不断创新,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研究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以回应大学生实际关切为着力点,创新教学手段,畅通沟通渠道,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主阵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最后要上好公开课、示范课,确保技能合格。在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出现了空洞化、纯粹知识化、过度娱乐化等倾向,这不仅是社会环境等外部客观因素的制约,也有讲授者态度、水平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知道“说什么”,更要知道“怎么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种技能竞赛、勇于开设各种公开课,敢于接受大众评判,将每节课都上成精彩一课。需要以教学团队为单位,不断打磨授课内容,调整上课方式:在表达方式上,要坚持抽象深刻与具体生动的辩证统一;在对内容的处理上,要坚持忠实原著与开放创新相结合。要推进平台创新,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更多同台竞技,自我展示、观摩的机会,充分利用区域高校联盟、思想政治理论课联盟等组织,广泛开展青年教师技能竞赛,增强表彰力度,打造理论功底深厚、演讲技术娴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明星。
(二)完善学生评教体系,打造一支“三坚持”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导向性、教育性、理论性相统一。学生评教是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要一环,学校通过整合、分析、比较学生反馈的信息,作为课程评价特别是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因此必须切实建立完善学生评教体系,提高学生评教能力,端正学生评教体系的价值导向功能,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课堂意识形态导向,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性标准,讲好故事更要讲好理论,有趣更要有益,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话语权。
一是坚持导向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基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战略地位,捍卫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理论导向与教学导向相统一,在理论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导地位,通过透彻的学理分析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师主导性地位,不为错误思潮所惑,不为极端个人利益所诱,用理想情怀感染课堂、高尚人格打动学生、深厚理论说服学生,精湛教法赢得课堂。
二是坚持教育性。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要直面社会热点,精于用科学理论解读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善于从重大社会事件中提炼教学案例;直面课堂痛点,以提高育人实效为目标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升级教育教学技术;直面学生疑点,从学生个体成长成才的角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共性教育之下的个性化发展。
三是坚持理论性。理论只有彻底才能服人,意识形态的斗争是一场隐形而漫长的斗争,层出不穷的多元思潮不断裹挟社会热点事件向主流意识形态发起攻击[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备全面看待问题,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用透彻的理论讲清楚讲透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三)畅通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打造一支“三自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参加培训、自觉参加行业研讨交流、自觉参加网络技术学习。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大规模开放性课程的出现,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再垄断信息获取途径,而宣传思想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受众的政治信仰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抢夺媒介、网络等领域的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宣讲水平,包括对网络的运用技术及对思想政治资源的转化利用能力。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前期,遵循教育部“停学不停课”的指导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线上开展,对教师的新媒体技术能力和信息转化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及时把疫情中涌现出的大量案例转化为新的丰富素材,另一方面要及时果断回应网络不当舆论、错误思潮,抢占互联网话语权。
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规范落实学校党政领导责任制;要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做好课程基本经费与专项经费保障,不断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环境,严格落实《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信心;要扶持思想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建设,打造更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明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和感染力。
(四)注重人文关怀,打造一支“三注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人的工作,工作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工作的内容是关注人与社会、人與他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恩格斯曾经说过:“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一个人。”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能够引导及矫正学生的人性,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话语与行动的统一、来自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体现。要注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注重提高工作激情、注重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教师职业道德。
一要注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自己担负的历史使命要真心信仰并真诚实践,要言行合一人格完整。构建开放、多元、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情感需求,突出心理疏导。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取得证书,既培育自身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又能够从专业心理角度关注学生成长,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要注重提高工作激情。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科学规范的激励机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过程中责、权、利的统一,提供更多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机会,激发教师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以积极向上终身成长的榜样示范带给学生满满正能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成才。
三是要强化责任担当。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多的底气。要强化政治责任感,牢牢占据意识形态教育高地,有理有据回应各种错误思潮,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站稳政治立场讲好中国故事;突出社会责任感,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参加志愿服务,在重大社会突发事件中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作为引领学生,发挥思想政治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体现育人责任感,始终牢记为谁培养人,把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自己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40.
[2]葛彦东.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73-77.
[3]卢旭东.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三题[J]理论导刊,2014(1):10-12.
[4]刘莹,林伯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三重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9(5):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