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陪伴,名叫“阅读”

    彭荣辉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海伦·凯勒说: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而牛顿的老师伊萨克·巴罗则说: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阅读的好处,往大处说,可以拓宽孩子视野、增长知识、磨炼意志、涵养性情、提升素养等。往小处说,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习得表达方法和增加词汇量等。

    然而,尴尬的是,我们来看看“妈妈们的抱怨”——不让他看书,他基本不看。偶尔主动,也只是看漫画之类……家里其实有很多的课外书,但一直没有阅读的习惯……也看书,但基本是公主、精灵之类,其他睬也不睬……读也读,但多是科普绘本,无聊时随意翻一翻……如果不提醒,不催促,从不主动与书沾边……

    怎么办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转变一个后进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从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越是不读书,越是理解能力差;越是理解能力差,越是不愿意读书。恶性循环。

    我拿一本曹文轩先生的《草房子》,大声读给孩子听,书名也不说。就这样,我读了一次又一次。只要午間值班,我就将被妈妈们“抱怨”的这几个孩子专门集中在学校的娃娃书报苑,以我为中心围成一圈,读书给他们听。起初,他们边听边东张西望,边听边左顾右盼。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目光便被吸引过来,渐渐地,都聚精会神起来。

    开始,只是“我读,孩子们听”,之后,邀请孩子们参与,孩子读,孩子听,这次你读,下次他读。

    读了几个章节,孩子们便开始自己读这本书。他们读得兴趣盎然,读得手不释卷。

    因为我的鼓励,间或,他们还会以只言片语的方式写些听读感受体会。有时,因为急不可耐,一边满心期待,一边还会以一种推测故事情节的方式,主动续写一些文字。

    读着读着,他们就很自发地走到一起,组建了“共读小组”,时不时就聚在一起自发交流互动。

    可问题是,一本书总有读完的一天,怎么办?

    我向他们推荐了《101个约会·荣辉说童书》。这本书的作者,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

    这本书以讲述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101本书的精彩。这本书,我写了11年。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少简练生动的文字,也不在于有多少精致优美的图画,而在于它能够为天底下所有0—12岁想读书而又不知读什么书的孩子,找到他们喜欢的书;为天底下所有不知给孩子读什么书的年轻爸妈们,甚至老师们,找到一个方向,一个诗情画意的梦工厂。

    《草房子》是其中一篇。除此之外,还有《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活了100万次的猫》《列那狐的故事》《吹牛大王历险记》《一百条裙子》《窗边的小豆豆》《今天我是升旗手》《少女的红发卡》《米兰的秘密花园》……

    孩子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了吗?无一例外,都各有所得。

    当然,为了让这些孩子找到他们喜欢的书,我所做的,不只是给他们大声读了半本书、鼓励写听读感受体会、推荐一本好书这么简单。依据我个人的读书体验,我还特别另拟了一份“书香家庭经典阅读书目推介”,按学前、低、中、高分了四段,便于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

    为解决书源的问题,便于孩子们随时随地有书可读,我们教室还特别增设了班级的图书角。书目我提供,后续则由家委会全权操办。课间或是午间,孩子们可以自由借阅。

    我们不定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以纸质的方式,进行班刊展览;以讲述的方式,开展演讲比赛。我们坚持“一个也不能少”,鼓励孩子们全员参与,人人都到台前展风采。

    我们还创建了“班级虚拟图书馆”。对班级内部所有同学自愿出借的藏书进行目录整理,列出清单,鼓励大家相互借阅,更好地解决了书源的问题,并促进了孩子间的自发阅读交流,为形成良好阅读氛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后援。

    为了争得家庭的支持,我们还特别召开家长会,专题讨论阅读的重要,强调亲子阅读的必要和有效。并利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不时推出专门针对家庭如何引导孩子阅读的文字。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这几个孩子现在是什么状况呢?我们不妨再来听听妈妈们的反馈:现在不用提醒,每天睡前都会自己找书读了……在家,只要有空的时候就看《101个约会·荣辉说童书》,她说她要把有意思的想看的书目做个记号,等放假的时候找出原著慢慢欣赏……现在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出《101个约会·荣辉说童书》,先过了读书的瘾才会安心作业……现在每晚必读,不管多迟都要阅读半小时左右,有时须强行关灯才肯睡觉……现在生活开始有序,每晚闹铃一响,就主动去读《101个约会·荣辉说童书》。正因为如此,他开始喜欢《不一样的卡梅拉》《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还有梅子涵的《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孩子们的改变与成长:不仅有了阅读的兴趣、期待,还有了阅读的方法和习惯。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我们要说:有一种陪伴,叫“阅读”。老师给孩子阅读陪伴,家长给孩子阅读陪伴,孩子给孩子阅读陪伴,孩子给自己阅读陪伴。借由阅读的陪伴,我们坚信,孩子们终将把人生这条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