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张成凤

    摘? ? 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凸显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导向价值、激励价值与教育价值。深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并运用好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生命教育、科学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新冠肺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7-0047-04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深入分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运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析其教育价值,适时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程来看,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但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效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公共卫生事件危机意识不足,日常教育形式化

    因传统观念影响,国人素有“车到山前必有路,水到桥头自然直”的观念,但是,在此次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非但不能取这种观念,我们甚至还应主动出击,积极应对。高校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是公共卫生事件的教育缺乏,进行卫生危机事件演练的工作少,导致大学生面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认知能力弱,体现在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出现信谣、传谣现象,甚至忽视学校管理制度,自行返校,给高校疫情防控带来巨大安全隐患。二是部分高校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应急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制度,即便开展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教育工作,也仅仅围绕宣传工作开展,没有形成制度化、常规化,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思政教育统筹不足,协同育人能力弱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协同育人的体系,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事件发生后,高校如何应对此次事件,在加强防控的同时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统筹协调。但高校各主体职责之间交叉重叠,导致界限区分清楚的职责能做到位、区分不清楚的职责可能无人问津,整体协同育人作用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沟通不足,各自为政,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发生后,部门壁垒导致各自为政,不能形成育人合力,工作效率低。二是多头领导现象严重,同一个问题,几个部门会出现同时下发几个文件进行要求指导,导致具体工作人员疲于应付、进退两难,不能把精力真正放在解决问题上。

    (三)思政教育节点把握不足,育人效度弱

    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爆发以来,应急思想政治教育预案框架性内容多,操作性弱;管理内容性质多,引导作用弱,各协同部门之间工作沟通不顺畅,衔接不紧密。在此情况下,因管理的不通暢出现思想政治教育节点把握不准确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什么、什么时间做、如何做,都是问题,导致育人效度低。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危机事件预案统筹性不足,各部门人员思想不能统一,工作步骤缺乏同一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时间效度低。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节奏滞后,抓关键节点工作能力不足。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发生后,目前我国经过了“萌芽期、爆发期、发展期、恢复期”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周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不同的教育重点,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效度。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是侧重疫情期间的管理,忽略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节点,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大学生进行有步骤、有节奏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的作用效度不足。

    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在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亲自安排部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广大医护人员、科技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生死、团结协作、顽强奋战、众志成城,义无反顾地开展了一场同病毒较量,与时间赛跑的战斗。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凸显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度具有重大意义。

    (一)导向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价值,即通过某些方式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干预引导,进而达到教育者的目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种媒体信息海量爆发,大学生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不辨真伪,容易出现思想上的失误,行为上的偏差,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介入,在海量信息中,挖掘筛选媒体报道的正能量事件,统一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疫情期间对事物有正确的判断并理智应对,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因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两方面的导向价值,一是思想导向,例如媒体通过报道英雄行为、平凡人的感人一幕等激发出大学生崇尚舍己救人、舍小家顾大家、团结协作等精神,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导向作用。二是行为导向,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白衣”逆行的行为、“请战书”的行为、志愿者的行为等,无一不是给大学生做了榜样表率,给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甚至向往这类英雄壮举起到了积极导向作用。

    (二)激励价值

    激励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一般指积极动机。马克思在人们精神生活需求上有一句话非常精辟“……勇敢、自尊、自豪和独立感比面包还要重要”[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运用各类素材,通过多种有效方法调动大学生的“勇敢、自尊、自豪和独立感”,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打好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给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带来巨大艰险与困难,但同时也显示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解决这些困难的钥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激励,各种职业的人们保持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守望相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断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以来的种种困难,树立了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念和信心,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坚定必胜信念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显示出巨大的力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丰富而鲜活,深深触动着大学生的灵魂,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大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激励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志愿追随中国共产党的脚步,在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三)教育价值

    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2]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2008年汶川地震后,温家宝在北川中学高三一班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多难兴邦”,他说,我们要记住这四个字,相信经受过灾难的同学会更加努力。有了孩子们,教育在继续,民族就有希望[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亲自挂帅,73岁的李兰娟院士出征武汉,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坚守岗位,一批批最美“逆行者”驰援武汉,一群群各界志愿者捐资捐物……不同职业和角色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与病毒展开殊死较量。在不懈的努力中,共同展示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舍身忘我的担当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一系列精神都是一本本鲜活的教科书,高校将这种精神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实现其教育价值,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整体思想品德素质。

    三、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是大学生亲历的一场实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这个节点中,讲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感人故事,有步骤、有目的对大学生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尊重生命意识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必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一)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人最重要的就是精神家园,建构精神家园的实质就是建构人生的理想、信念和信仰。”[4]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把我国发展得更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力量。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5]。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街道安华里社区,实地了解基层一线疫情群防群控等情况;李克强总理亲赴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火神山、雷神山的建成,全国各地医疗救助队,青年志愿者逆行奔赴武汉疫区……这一切鲜活的事例,使大学生深深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优越性。高校要进一步讲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故事,通过多角度对抗“疫”事迹进行描绘刻画,使大学生在观念形成过程中将故事外化为事实从而内化为思想常识,最终上升为价值观上的共识,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共產主义信念,坚信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爱国主义,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的新论断”[6]。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极大释放,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身份的人们同向同行,勠力奋战。疫情战役中发生的爱国主义的事迹对广大青年学生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教育力。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就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最直观、最鲜活的教材, 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契机。我们要借助身边平凡人每天发生的那一瞬感动,借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大学生产生情感上、思想上的共鸣,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引导大学生将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励他们把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崇尚科学、勤奋学习、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自觉行动。

    (三)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就是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精神,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世界东方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之源[7]。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而生生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我们强大的民族精神,每次自然灾难的发生都是对民族精神的淬炼。从1998年的抗洪救灾到2008年的抗震救灾、从2003年的抗击“非典”到2020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一不是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和伟大的奋斗精神支撑着同胞迎难而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充分显示了党和人民的力量,赋予了民族精神全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深入推进民族精神教育,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显现出恪尽职守,团结奋进、勇于创造的事迹,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向英雄学习,向平凡中做出伟大事业的人们学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成长的道路上增强民族认同感,继承和发扬新时代民族精神,成为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强劲后备军。

    (四)加强大学生奋斗精神教育

    《周易》写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靠着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绵不绝。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新时代,要激发大学生的昂扬斗志,培育其奋斗精神,应充分利用好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展示出的中华儿女的奋斗精神。正因为有了伟大的奋斗精神支撑,“白衣天使”化身“白衣战士”,用自己的生命和才智为人民筑起第一道疫情防控的隔离线,基层工作人员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精神,为人民筑起安全的防护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发生了太多的病人与白衣天使携手奋斗的画面,向全国人民鲜活展现了为人民生命健康而奋斗的感人故事和丰硕成果。高校要讲好抗疫期间的奋斗故事,结合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增强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实践性,使奋斗精神变成身边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质,让这种奋斗精神感染大学生,吸引大学生,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幸福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通过无数人的奋斗赢得的。大学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散发的魅力,自觉找准奋斗目标,以实干为本,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认认真真走好每一段人生路,一步一个脚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五)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学者包雅玮认为: “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认同必须基于青年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情感认同,这样才会产生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8]新冠肺炎疫情发生

    后,医生、护士、科技工作者在一线每天都发生着感动人心的事迹,这些英雄壮举都体现了为国担当,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大学生身临其中,每天关注着疫情的发展,科研的进展,国家的部署,虽然不能像一线医护人员一样去奋战,但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也时时刻刻牵动着他们的心。在这种责任的情感认同里,大学生挺身而出,他们通过捐助物资、志愿服务社区、捐献血浆、坚守足不出户和有效的自我防护等行为践行着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人们展现出的责任担当精神,高校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担当意识、法律意识、自律意识,使他们清楚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在英雄精神的引领下,履职尽责,胸怀大爱;在日常生活中,既要脚踏实地、认真严谨地完成学业,又要合理规划自己人生理想,用实际行动和真情话语诠释责任和爱,只有大学生懂得了责任,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将责任落实到工作学习中,才能进一步升华为对祖国的责任,才能将实现个人理想的路径融入实现国家和民族大业的轨迹中,才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六)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最具有凝聚力的口号是:“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最具有执行力的口号是:“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确保一个都不遗漏。”这是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理念的反映。一线护士、医生对感染疫情的病人如亲人般舍身救治,处处都闪耀出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光芒。党中央的一项项安排部署,充分体现了对人的价值、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正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示出的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精神,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大爱的丰富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抓契机,将“尊重生命意识”这一课讲好,大力弘扬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精神,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是在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的贡献中彰显出来的。大学生应该将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作为一种普适的价值观念确立起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从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七)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上,每一次战胜自然、战胜疾病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而且是唯一的武器。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从控制传染源到切断传播途径,从救治感染者到保护易感人群,正是科学的方法指导我们一步步向胜利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多次强调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遵循,展示了党中央尊重科学的精神。钟南山院士在此次疫情中逆行武汉,提出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科学求实精神,更是体现了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去伪存真、实事求是的精神。钟南山说:“我觉得知识分子有一条底线,就是尊重事实。事实是怎么样,那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就应该是怎么样。”这一句话,道出了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锲而不舍、勇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大学生坚持从實际出发,做到求真务实,在任何时刻,都要反对急功近利,要真正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意识,同时,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做科学精神的弘扬者与提倡者,不断培育自身科学能力,将这种科学能力与科学精神转化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讲到,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让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是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伟大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赋予了十大育人体系新的时代内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守“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从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精神宝库中,汲取精神力量,挖掘并运用好抗击新冠病毒肺炎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始终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上下功夫、在培养正确奋斗幸福观上下功夫、在尊重生命意识上下功夫、在增强责任担当意识上下功夫、在弘扬科学精神上下功夫,深入启发大学生从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并将这种精神转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4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 ? 人民出版社,2007:149.

    [3]温家宝勉励北川中学学生写下“多难兴邦”[EB/OL].人民网:? ?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1158/7291623.html,? ? ?2008-05-24.

    [4]伍揆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 ? 出版社,2007:213.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 2017:4.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 ? 人民日报,2015-12-31.

    [7]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N].? ? 人民日报,2018-03-21.

    [8]包雅玮,程雪婷.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