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青稞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摘 要:通过实地调研了甘肃省青稞产业的发展现状,简要阐述了甘肃省青稞产业的现状以及青稞的经济价值,分析了青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加强青稞科技研究开发投入、加快青稞种植基地建设力度、研究推广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加快青稞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积极培育青稞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青稞;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9.060

    1 甘肃省青稞产业发展现状

    1.1 青稞种植现状

    甘肃省青稞种植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甘肃山丹马场区域。甘南州青稞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其他种植区之首。20 世纪,甘肃省青稞播种面积稳定在增长,全省种植面积约36万亩左右; 2010 年起, 由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因素,青稞种植面积逐步有所缩减。就拿甘肅省青稞主要种植地甘南州来说,当地青稞种植面积23万亩,占全州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8%,产量约占全州粮食总产量的35%,可见青稞占据了全州粮食作物产量的主要地位。近年来,由于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的实施,种植面积减少到18万亩左右。2018年甘南州农村统计年报中全州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103.51亩,其中青稞播种面积16.81万亩,总产2.34万t,粮草比例为1∶1.2,粮饲总产6.36万t。武威天祝藏族自治县总耕地面积5.56 万hm2,其中山旱地占4.45 万hm2,山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常年青稞种植面积约3.69 万hm2。在平均海拔2550 m 以上的山旱地,青稞种植面积约8万亩,总产量达到1.66万t,产量不高,只占全年青稞产量的7.5%以上。甘肃山丹马场区域,青稞种植面积据统计约有3万~5万亩。

    1.2 青稞产业发展基础

    从青稞产业发展基础看,首先是优良品种的支撑。甘肃省青稞种植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七县和合作市 、天祝藏族自治县、甘肃山丹马场区域。甘南州现有康青3 号、甘青1号、甘青2 号、甘青3 号、甘青4 号、黄青1号、肚里黄等品种,天祝藏族自治县推广种植的昆仑14号、北青6号、藏青25等优质高产的青稞品种,良种化程度达到98%。其次是良种繁育工作和生产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正在实施甘南州藏区青稞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天祝藏族自治县青稞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不久将建成青稞良种繁育基地3万亩,青稞生产基地11.5万亩,为青稞产业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者必须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全省在册青稞加工企业有36家,其中甘南州内青稞酒厂4 家,其产品在甘肃省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随着青稞产业的大力推广,尤其是深加工产业如健康食品、饲用加工、酿造青稞酒等的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青稞加工转化能力大大提高,今后对青稞的需求也将大大增长。

    1.3 青稞产品的市场前景

    青稞是区域性很强的自给消费型粮食作物,主要消费途径包括糌粑类干粮(食品)和自酿青稞酒原料消耗在内的基本口粮、(下年)生产留种、畜牧业饲料、储备及仓储损失留存、加工业原料等几个方面。目前,主产区甘南州知名品牌的青稞加工产品主要以各标准酿造的不同风味青稞酒为主。据统计,全州每年食用、深加工、留种等所需青稞约10万t,而目前年产只有4万t,供需缺口较大。随着酿酒产业的兴起和州外对青稞深加工系列产品的开发,对青稞的需求越来越大。

    1.4 青稞的经济价值

    青稞是高寒地区藏族同胞必须的传统主粮,除了作为粮食供人食用之外,也可以用于酿造业作为青稞酒、青稞啤酒和青稞醋等的主要原料,秸秆以及麸皮等可以作为畜禽的饲料,其独特的功能性营养成分可用于保健品类产品生产的原材料。据市场调研,目前已开发的青稞产品有青稞酒、青稞啤酒、青稞麦绿素、青稞挂面、青稞饼干、青稞降脂胶囊、青稞茶等。目前,市场上青稞产品的开发主要以各生产标准酿造的不同风味青稞酒为主,同时藏区人民利用传统的方式对青稞进行藏族特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

    青稞籽粒具有高蛋白质、高纤维、 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等特点,富含β-葡聚糖,具有降血脂、调节血糖、预防心血管、糖尿病的作用。尤其是据国外研究资料显示从青稞中鉴定分离出了生育酚、γ-氨基丁酸、活性肽、多酚等功能性成分,在调节激素及癌症预防方面也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此外,青稞秸秆柔软香嫩,作为饲料的营养含量较高,是牧区家畜的优质饲料。

    2 青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甘肃省青稞种植区域均在海拔高度范围在2400~4000 m高寒农区,由于种植区域海拔差异较大,许多区域土地贫瘠,气候变化明显,且容易出现干旱、雹灾等问题,青稞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弱,使青稞产量较低,达不到种植的预期量。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十分脆弱,以及长期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够,农田装备和设施农业相对落后,青稞生产设施装备的保障程度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扩大再生产能力低下,部分地区“靠天吃饭”的局面得不到根本的改变。

    2.2 科研基础条件差,育种技术力量薄弱

    随着对青稞功能性营养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和青稞加工产品的研发,当前青稞育种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既要符合不同功能的专用性,又要尽可能满足高产。而我省青稞研究的科研基础条件和科研水平力量十分薄弱,很难达到目前育种工作的需要。

    2.3 加工技术落后,产业化水平低

    目前,省内青稞酒厂生产规模小,缺少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传统青稞食品如炒面、糌粑等主要通过藏区的私人作坊进行生产,规模小、加工浪费大、效率低、工艺简单、设备简陋、操作过程卫生条件不达标、产品容易霉变等情况普遍,很难批量走向市场,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开发水平低。

    2.4 贮藏设施不配套

    农牧民多是传统的贮藏方法, 存在分散、规模小、贮藏损失大等问题, 不但不能保证品质和纯度, 还很难适应大规模生产需要。

    3 青稞产业发展建议

    3.1 加大科研力度,加强育种研究

    增加对青稞产业的科研资金投入,以育种工作作为科研的重点,提高青稞育种水平,增强对抗性和专用青稞新品种的选育力度,集中攻关培育出优质高产高效的青稞新品种,并研发配套标准化种植技术,對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行同步推广。

    3.2 支持生产基地建设,着力开展青稞新品种与种植技术推广

    争取主产区的育种基地建设,利用青稞繁育与种植基地进行青稞新品种的繁育、中试、试验,同时结合青稞产量高、质量好的种植地来建设高标准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进行新品种的推广。加快农牧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识,利用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园区推广展示引进、育成的青稞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从而带动全省青稞种植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实现青稞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安全。

    3.3 加快青稞深加工产品开发,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带动

    作为粮食作物的青稞,除了具有食用、酿造、饲用用途外,其丰富的膳食纤维、支链淀粉、微量元素和相对较高的β-葡聚糖含量使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现今人们更多的关注食品的营养价值,因此对青稞加工利用还需不断开发,由于青稞本身品质结构特性,可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研发新产品,除了青稞糌粑、青稞酒、青稞麦索等产品外,目前市场上增加的新品种有青稞啤酒、青稞麦片、红酒和速溶粉等产品。

    重点对具备一定精深加工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较强的青稞加工企业,在资金和政策方面进行扶持。着重对青稞含有的功能性营养成分进行研发,生产具有特色的功能性营养产品,如青稞β-葡聚糖、青稞黄酮、青稞营养冲剂等。结合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利用企业的品牌优势,带动青稞产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发展,提升青稞的综合价值,使甘肃省青稞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尚晓花.甘南州青稞生产的新思路[J].江西农业,2018(4):77.

    [2] 梁珠英 .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青海农林科技,2020(1):42-45.

    [3] 李有福. 甘肃天祝县青裸产业发展浅析[J].农业工程技术,2016(6):15.

    [4] 高凡娥. 高寒地区青稞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 热带农业工程,2019(1):41-43.

    [5] 刘梅金.甘南州青稞生产与发展思路[J].西藏农业科技,2011(33):16-19.

    作者简介:董煚(1981-),男,甘肃张掖人,本科,中级实验师,研究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