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地区玉米机械化生产特点与农艺技术优化途径

    王鹏飞

    

    摘 要:梅河口地区是吉林省的玉米重要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的普及,玉米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针对现阶段梅河口地区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特点与存在的不足,总结了梅河口地区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农艺技术优化途径,有利于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合理实施与进步。

    关键词:梅河口地区;玉米机械化;生产特点;农艺技术;优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9.061

    吉林省的玉米产量位居我国前列,其自然条件对玉米的生长十分适宜,梅河口地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该区域的重要城市之一,梅河口市的农用耕地面积达到10万hm2,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栽培,玉米作为旱田的重要作物,在旱田的种植比例接近65%。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在全国范围普及,梅河口地区的农机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很多农业发达村镇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已比较高,基本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以现阶段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探讨生产模式与农艺技术的优化方式,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1 梅河口地区玉米机械化生产特点

    1.1 应用特点与优势

    从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来看,梅河口地区的农机化水平明显领先于我国的平均水平,从玉米的耕种收情况来看,据2018年不完全统计,梅河口地区的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与我国主要产区耕种收平均水平对比如图所示。从统计数据对比来看,除机耕水平与国家主要产区平均水平略低外,玉米的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均高于我国平均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梅河口地区的玉米机械化生产水平在近十年来提升明显,而机械化耕整地和播种的水平分别从2000年和2001年就开始呈现连续增长,已连续增长了近20年,而机械化收获水平原本是梅河口地区的机械化弱项,但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已逐渐赶超了国家平均水平,且收获机的使用率还在进一步上升。

    1.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2.1 大型先进农机装备缺乏

    从梅河口地区现阶段的农机使用结构来看,小型农机装备数量过多,中大型农机装备的数量明显偏少,从近三年的平均数据看,用于玉米生产的小型农机装备约占84.75%,中大型农业机械仅占15.25%,其比例仅为七分之一左右。由于大型农机具缺乏,仅凭小马力农机进行翻耕、播种等作业,其质量达不到实际要求,且效率低下,常出现深耕作业量不足、犁底层变厚、播种不均匀等问题,导致玉米生产的产量下降、植株易倒伏、根系发育不良等现象。且由于拖拉机等常用农机的小型化问题,导致配套的机具逐渐变少,机具闲置增多,不利于生产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1.2.2 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不匹配

    在现阶段的玉米生产中,由于家庭式分散经营,农户分散种植等众多原因,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不同的农村地区所采用的农艺技术差别较大。以梅河口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例,玉米栽培模式多种多样,平作、垄作均有,尽管以垄作为主,但垄作又存在行距不统一,模式小垄单行和大垄双行多样化特点,而机械化作业需要对行进行,加之玉米种植的品种多种多样,复杂的农艺性特点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普遍实施。同时在部分地区也存在着优质先进的玉米生产农艺技术缺乏现代化的农机技术进行配套,导致尽管玉米生产状况良好,但后期的植保和收获效率及质量不高,使机械化作业优势不能完全发挥。

    1.2.3 缺乏规模化的农机组织机构

    尽管近年来梅河口地区的农机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但从农机化开展的情况来看,能实施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的农机合作组织数量仍不足,同时,目前的很多农机合作社运营不够规范,其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合作社存在着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缺乏组织培训、工作手段落后等问题,与农村地区的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且在新的农机合作社成立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运营资金缺乏、服务性作业途径缺失、可作业面积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机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1.2.4 农机服务性作业费用不合理

    农机化的服务性作业收费是一个十分矛盾的问题,吉林省对农机作业缺少统一的标准收费规定,由于机型不同、功能不同,机械化作业的收费差异也很大。农机合作社在农机服务性作业时更多的考虑到高昂的购机成本,急于回收购机资金,常存在作业费用高昂的问题。而对于玉米种植户来讲,本身的种植收益就有限,若再用更高的成本租賃农机作业,则进一步减少了玉米生产的实际收入,降低了农户的经济水平。玉米种植户的经济能力得不到提升,就限制了农机化作业的进一步开展,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难实现快速的进步。

    2 玉米机械化生产中农艺技术的优化途径

    2.1 农艺技术变革与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农机装备的结构调整与农艺技术的优化变革应同步进行,解决传统生产过程中的大中小型机具比例不协调问题,从减少农机差异角度提升农机农艺的匹配程度。首先,从农机推广的角度出发,农机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能够与大型农机具作业匹配的农艺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网络、手机端、电视、广播等多种途径宣传农艺技术调整的必要性和作业优势,使农民群体对新农艺技术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其次,对应用适用农艺技术和采购适用农机的农户给与适当补贴,减轻农民心理负担,同时对积极响应应用新技术的农户提供长期技术辅导,确保其发挥出相应的技术优势;最后,应积极建立先进农艺技术与匹配农机作业的示范区,展示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显著优势,以此带动适用农艺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2.2 重视保护性耕作相关农艺技术的推广实施

    要实现梅河口地区农业生产的长久良性发展,就应加强保护性相关农艺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并加强相关农机设备的宣传。例如免耕播种、深松施肥、化学除草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都能有效避免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土壤退化、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并鼓励农户应用新技术利用秸秆、动物粪便等有价值剩余资源,使梅河口地区的农业生产呈现良性化循环趋势。

    2.3 鼓励农户实施农艺技术统一化模式

    要提升农机作业的适应能力,从农艺的角度出发,规范梅河口地区的农业栽培模式很有必要。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生产习惯,先在小范围实施农艺技术统一模式,例如将邻近的几个村落进行垄距、行距、玉米品种等重要农艺技术的统一化,使农业机械的设计和功能优化重点在作业品质上,而减少对适应能力方面的技术提升,能够确保农机作业适应性的同时,提高农机化作业的实际品质。与此同时,积极鼓励临近村落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使玉米生产进一步连片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艺技术的统一性。

    2.4 形成有效的农艺技术标准体系

    从梅河口地区玉米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实施情况出发,制定高产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标准与配套农艺方案,并通过农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政策咨询与技术指导服务。制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农艺技术标准,通过合理化的方案设计,解决玉米生产机械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为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3 结语

    从多年的农业生产和机械化作业经验来看,梅河口地区的玉米生产要进一步提高机械作业的合理性,就应逐步改善传统的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通过集约化生产为大型先进农机具的应用和农艺技术的统一奠定基础,通过农业管理部门的协调作用,将分散的个体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农民整体的购机能力,在合作经营模式下改善现阶段农机装备落后的局面,并进一步使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与合理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福林, 张淑琴, 李光发. 从梅河口市玉米主推品种探讨吉林省未来玉米育种目标[J]. 种子世界,2013(1):11-13.

    [2] 施薇, 赵寒冬, 周威,等. 吉林省玉米全程机械化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 2018, 560(8):?? 22-23.

    [3] 付玉辉. 吉林省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新技术体系探析[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24):216.

    [4] 叶献伟. 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趋势及种业发展对策[J]. 种业导刊, 2014(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