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

    徐强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已经成为了必要趋势,对于改善学习的环境、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其学习热情,从而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也发生了一定改变,各学科教学不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各学科的研创融合,尤其是学科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丰富的学科内容、生动的教学课件、聚焦主题的微视频等,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的视线。因此小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该受到相关研究人员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实现大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的整合原则

    (一)主体交互原则

    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而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的整合则需要发挥二者的共同作用,要求教师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正确引导作用,也要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和体现,即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创设丰富的、生动欢悦的情境,以此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必要时给予学生指导,实现教学主体间的多重交互。

    (二)媒体择优原则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综合学科的特点,在准确地把握当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现实媒体与虚拟媒体。如在教学某些抽象、复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媒体来营造图片、动画等情境,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便于给学生的视觉带去冲击,让他们直接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知识。

    (三)方法互补原则

    传统教学方法固然有着较大的弊端,但也不可全盘否定,其中的优势需要合理借鉴,不能走极端。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方法互补的原则,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既可以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也可以展现出信息技术的优越性,通过二者的互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整体实施原则

    在整合中教师要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出发,秉持整体实施的原则,让信息技术与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主体、环境等各种要素融为一个整体,从而树立一个宏观的教学理念,并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随机调控,最终达到和谐、最优化的一个状态。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整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体系

    教学是一个有自身体系的系统,小学阶段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不断的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体系,其中包含评价机制的建立。从小学教学阶段的活动来看,作业的评价是比较重点的部分,教师需要在作业评价的过程中,加入更为的评价思想,不断探索。从而形成综合的评价结果,能够更为精准地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吸收情况,进而通过评价的方式将综合评价反馈给学生,指导、激励学生学习,也能够让学生及时地查漏补缺,不断丰富自己,进而为下一步学生该如何学习指明方向,使学生少走弯路。在具体的对传统信息技术评价方式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核心素养要求,將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等等一系列可以得出的结果,都纳入到信息技术作业的评价中来,在评价中主动找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激励。这样就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作业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更为精准的认识到自己并对自己进行定位,从而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在确保学生核心素质在良好培养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整体学习的能力。

    (二)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媒体整合教学资源,在知识教学中实现对于学生的基础性教学,发展性培养,将文本内容的碎片化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制作成相应的导学案和微视频,教师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完善的教学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系统性的深入学习,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加强对于学生知识层面的教学和技能实践的训练,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变为学生熟知的情境和形象,知识内容通过情境化和形象化的形式展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将复杂的知识概念通过视频、图片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呈现,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和直观的形象相互印证学习,深化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教师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条理性和系统性梳理和整理,转变传统的刻板化教学,而是通过导学案和微视频,引导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在自学的过程中,微视频的直观体验,导学案的系统性梳理以及文本内容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利用网络打破课堂教学局限,实现教学延伸

    信息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即时性,学生借助网络技术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自己把握学习进度。而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打破课堂教学局限,实现教学的延伸拓展。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发布微课,要求其自主学习,或者布置一些网络搜索、调查任务,为教学做好准备;课后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课件等复习,查漏补缺,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

    结语:

    在对学生开展小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立足新课改标准的同时,也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活动进行深度融合,才能让课堂“锦上添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为学生全面提升核心素养提供有趣的助力和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达.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整合[J]. 人文之友, 2019, 000(003):210.

    [2] 朱鹏飞. 小学信息技术实践与教学有效整合研究[J]. 下一代, 2020, 000(006):P.1-1.

    [3] 于琴.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探究[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0, No.87(0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