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核心经验指导下幼儿对器械的不同操控能力
赵燕 王敏 胡晓晴
摘要:3-6岁幼儿的器械操控能力不仅有助于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以高跷这一器械为例,实际探究幼儿通过这个器械展示出不同的玩法,提高幼儿对高跷的不同操控能力,同时帮助教师深入探究幼儿器械操控能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
关键词:幼儿? 器械操控能力? 健康核心经验
一、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的体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而民间体育游戏恰恰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且富有游戏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充分利用民間体育游戏来发展幼儿对器械的操控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多元化发展。
由于人们对民间游戏显著的特点及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因此越来越多的幼教界同人和幼儿园开始关注或已经开展了民间活动,并形成了一种互动的机制,将民间体育游戏视为对儿童进行全方位教育的一种方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使得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占据了更高的地位,在幼儿健康领域中形成广泛的交流,并发展得越来越好。
肥东县实验幼儿园创办于1980年2月,是全县唯一一所拥有独立法人的公办省级一类幼儿园。我园一直开展各个年龄段不同的民间体育游戏。幼儿园在接到幼儿民间趣味体育游戏展示活动的通知后,便根据文件要求开始积极筹备,最终获得了合肥市一等奖。
二、游戏选题由来
民间体育游戏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民间体育游戏,接到比赛任务后,我们参赛的三位老师首先研读了相关民间体育游戏的文章,并结合比赛文件在园内开展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内容是我园每天晨间活动(民间体育游戏)中幼儿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游戏。调查的结果显示,踩高跷这个项目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所以我们决定选择我国传统节日游戏——踩高跷作为本次的游戏主题内容。定好主题后我们三位老师(一位大班老师、两位中班老师)分析自己所带的班级幼儿玩高跷的水平,最终认同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和已有游戏经验,能够将高跷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三、材料选择
我园幼儿从小班开始一直接触的塑料拉绳高跷就是由民间高跷演变来的。那么,传统的踩高跷有哪些形式?经过查找一些资料,我们发现民间的高跷和我们幼儿园使用的差距较大,因此我们决定另辟蹊径,从材质到高度都进行了创新。传统的玩法已经不能满足和激发他们游戏的兴趣,为了让幼儿拥有更高的参与游戏的兴趣,多次尝试和思考后,选择了高度为10厘米的竹筒代替塑料高跷。
选择竹筒的原因是竹子材质比较坚硬,能支撑幼儿的体重,而且比较耐用。竹高跷相对于塑料高跷来说,难度更大,因为竹子是空心的,它接触地面的面积和接触幼儿脚底的面积都是比较窄的一个圈,所以绑在哪里使幼儿能不摔倒需要幼儿自己去尝试,去找准平衡点,不仅材质的本身给幼儿增加了移动难度,找平衡点也是一个难度。为了让幼儿们掌握踩竹高跷的基本,我们利用晨间户外活动和自选游戏的时间,让幼儿进行各种尝试。在幼儿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竹高跷的绑绳很容易散。那么,怎么将竹筒固定在幼儿的脚上,并使幼儿能够灵活地行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尝试了很多种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园里一位护校师傅根据他的经验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他利用编草鞋的方法用红色绵绸带将脚和高跷进行固定,以方便控制脚下的高跷前后移动。竹筒的高度也是我们经过反复试验后最终定为10厘米,确定高度也是一个难点。另外,根据幼儿脚的大小选择面积大小不同的高跷,从而让幼儿的脚和高跷能够更贴合在一起,方便幼儿活动。
孩子们刚穿上竹高跷时有兴奋也有抱怨,毕竟高跷跟脚底的接触面积太小,一小段时间后,孩子们的脚底就疼得厉害,有的幼儿不愿意再穿竹高跷,也有家长心疼孩子从而不想让孩子再学竹高跷。对此,我们首先要做好家长工作,建立家长群,及时和家长沟通。我们不断地鼓励幼儿,和幼儿一起练习,当幼儿有一点突破时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奖励,在此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耐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超乎我们的想象。后来练习久了,幼儿就能一次性找到自己的脚与竹筒之间的平衡点,从小步走逐渐做到大步走、上楼梯,幼儿不仅能大胆运用高跷进行体育锻炼,发展了平衡能力和协调性,还能在游戏中突破心理恐惧,挑战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他们的游戏自主性也得到了锻炼。
另外,为了造型的完整性,我们还为幼儿们准备了符合主题的喜庆服装和红色腰带,以及长短不同的跳绳、跳圈、平衡木等道具进行游戏,潜在地提高了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为了让幼儿们更加投入到游戏情境中,我们还为舞狮队定制了适合幼儿们摆弄的狮头,幼儿们玩得不亦乐乎。
四、组织和指导策略
确定好形式后,我们开始在大班选拔18名幼儿,其中高跷12名幼儿,舞狮6名幼儿。在选拔过程中我们主要选拔在舞蹈、跆拳道等艺术方面有基础的幼儿,原因主要是他们的协调性及节奏感较好。
(一)了解踩高跷是欢庆春节和元宵节的一种民间习俗
观看踩高跷录像、挂图及阅读幼儿学习资源,让幼儿了解到高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多方面的渗透,目的就是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教师示范并讲解操控器械的正确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将高跷固定在脚上,保持身体平衡后,再尝试操控走动。在前期的训练中,为防止幼儿摔伤,我们给每位幼儿配了护具套装,提醒幼儿如果身体失去平衡,要及时用膝盖或胳膊(有护具的部位)进行防护。另外,训练时尽量找空地,防止碰到他人。
(三)幼儿尝试踩高跷
每次训练前重点活动脚腕、膝关节、手腕等关键部位。训练时可以两人结对,一人踩高跷,另一人帮助其保持平衡,进行器械操控。在前期的训练中,我们主要让幼儿练习在高跷上正常走、跑、跳。在掌握手和脚的协调性后,加入高难度的动作,如跳房子、跳绳、走平衡木等民间传统游戏玩法。玩竹高跷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大班的幼儿来说,正是培养其不怕困难、勇于向困难挑战品质的契机,这不正是体育游戏的运动精神的体现吗?
我们认为既然是体育游戏,肯定要有口令,大班幼儿体能发展目标中也提到,要求幼儿能按信号迅速集合、分散。所以我们在活动中加上体育常规训练“口令”,由一名幼儿喊集合口令向中靠拢后,再以口令向右转下场,整齐有序。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体育游戏活动中,所有器械的摆放和收纳都是由幼儿们自己来完成,这也是真正做到以幼兒为主的游戏活动。
五、玩法介绍
改编、创新后的民间体育游戏,更加适合幼儿的生理特点。根据《指南》《纲要》中关于大班健康领域总目标,并结合幼儿园健康领域发展目标体系中有关大班幼儿跑、跳、平衡等能力发展的阶段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玩法:
(一)踩高跷
1.双脚开合跳、双脚单脚交替开合跳
我们融合了跳房子的玩法,借助呼啦圈让游戏更具有趣味性。游戏难度也是逐步递增的,由简单的双脚开合跳到双脚单脚交替开合跳,以此提高游戏难度。
2.钻、跨、单脚跳过障碍物
这种玩法的设计由跳皮筋演变而来。4名幼儿拉着皮筋,幼儿踩着高跷,根据皮筋高度的不同进行钻、跨、单脚跳障碍。这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也达到体能训练目标。
3.跳绳:双脚跳、单脚跳、跑跳
《指南》中提到跳绳是大班幼儿体能达标项,在幼儿已有的基础上我们提高难度,让幼儿踩着高跷跳绳。难易度也是逐步递增的,从双脚跳到单脚跳再到跑跳,由幼儿独立且全部完成。
4.跳大绳
该形式的游戏来源于在训练休息聊天时,一名幼儿提到想跳大绳,于是我们老师也想尝试一下此玩法。我们在尝试中发现,幼儿兴趣高涨,乐意去大胆尝试。于是增加这一玩法,这也是此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比赛中将气氛带到了高潮。
让民间艺术走进幼儿园,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幼儿对器械的操控能力,又让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踩高跷得到更好的传承。那么,如何让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得到传承?这是我们教师在游戏开展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始用心地观察和了解幼儿,思考、琢磨幼儿的发展规律、水平、个性差异,会多形式地去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为幼儿创设提供丰富的活动机会和材料,教给幼儿知识技能的同时,关注和促进幼儿社会性、人格的积极健康发展。随着一次次的研讨反思、实践活动,我们设计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流程鲜明、过程流畅,驾驭活动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将会继续挖掘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为我园所用,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