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思中西合璧的演唱风格探析
任学轲
[摘?要]
常思思是我国著名的优秀青年歌唱家,她的演唱将中西两种唱法完美结合,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其演唱的声乐作品大气、自然,在国内广泛流传,深受大家的喜爱。本文通过对常思思中西合璧演唱风格的探究分析,从中得到启示,从而进一步引发对声乐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常思思;中西合璧;演唱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8-0107-03
常思思演唱的声乐作品不仅有浓厚的民族韵味,更有着西方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演唱理论的践行者与开拓者。本文通过对其中西合璧的演唱风格进行研究分析,引发思考,进而对声乐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启迪。
一、常思思的艺术经历与艺术成就
(一)艺术经历
常思思是我国著名的青年歌唱家,从小热爱音乐,16岁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金铁霖老师和刘畅老师。常思思特有的音色、音域,使得她在学习了民族唱法的同时,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也学习了美声唱法,奠定了她扎实的声乐演唱基础,并在其之后的声乐艺术学习历程中,有幸得到李谷一、戴玉强等老师的指点和启发,使得其声乐演唱风格丰富多变。近年来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声乐作品展现给大家,其作品在国内广泛流传,深受大家喜爱。
(二)艺术成就
作为一名青年独唱演员,常思思曾多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她把花腔巧妙地融入了中国民族唱法,被誉为“花腔精灵”。她的演唱风格清新独特,音色明亮华美,在民族唱法中融入花腔技巧,是中国声乐艺术的践行者。代表作品有《春天的芭蕾》《你是花中最美的一朵》《秋水长天》《蝶梦花》《炫境》《半生烟花》《水母》《玛依拉变奏曲》等。[1]曾获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族唱法中银奖的第一名;2008年以一首《玛依拉变奏曲》获得第十三届青歌赛民族唱法铜奖第一名;2016年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助阵张信哲;2020年打造全新曲风作品《天使说》。
二、多元交融的艺术审美
审美是指“人发现美、选择美、感受美、体验美以及品鉴美的活动”。[2]它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由于对美的判断以及对其渴望而逐渐形成的,包含着人的审美意识。[3]如今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逐步改变着,多元交融的艺术审美成为当今具有时代性的审美思想。常思思作为代表性的声乐艺术表演家,其作品元素多元交融,彰显时代个性。
常思思在保留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借鉴西方美声唱法的优点,运用花腔艺术唱法,使其声音清新、富有朝气,演唱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另一方面她进军流行乐坛,打破传统声乐歌唱思维,另辟蹊径,为听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例如常思思代表作品《炫境》,这是一首无歌词的作品,由作曲家胡廷江创作,曲中融合了西方美声花腔与中国传统民族唱法元素,既有中国的民族韵味,也有西方的音乐艺术特色。一首无歌词的作品通过常思思的演唱,营造出神秘而灵动的意境,使听众深切感受到了传统古典与现代通俗结合的时尚韵味。常思思还将此歌曲改编为摇滚版,在哈尔滨举办的“sing”个人独唱音乐会中倾情演绎,一改往日的风格,十分酷炫。见谱例1。
谱例1:
此外,常思思的代表新作《蝶梦花》,以通俗浅吟低唱为主,展现出古风与现代的结合,融入了流行唱法,拉近了音乐与大众的距离,使听众感受到了多元化的音乐美。常思思还力邀周杰伦、方文山两位流行乐坛的顶级人物为其保驾护航,大胆创新,创作了融入昆曲、花腔等音乐形式的歌曲《汉服青史》,常思思结合通俗和花腔唱法,用其沉淀和气度,结合流行音乐元素,从汉服这一特定的饱含汉族文化的事物切入,唤起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民族自豪感,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音乐视听感受。
三、中西融合的演唱技巧
(一)科学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主要为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气息主要集中在胸部,如果气息无法深入就会导致演唱者的喉头上提,出现音域较窄、音色单薄的现象。而腹式呼吸法的气息集中在腹部,如果吸得太深,与头腔、咽腔等的配合不是很顺畅,就会导致演唱者的喉头发紧,没有张力,从而失去声音的灵活性。然而,美声唱法则强调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互结合的方法,通过腹肌、胸肌等的相互配合,汲取两种唱法的优点对气息进行控制,使其气息通畅,声音饱满,和谐统一,具有穿透力。
常思思作为新时代下的青年歌唱家,其演唱的作品風格多变,深受大家喜爱。她运用中西结合的方法轻松地演绎着每一首音乐作品。例如常思思在演唱其作品《秋水长天》时,第49—56小节的“啊”字,表现边疆紧张、激烈、壮观的情形,给人以大气磅礴的感觉,要表现出歌曲的意境必须要有强大的气息支撑。见谱例2。
谱例2:
此外,常思思在演唱《春天的芭蕾》这首歌时,借鉴美声花腔唱法使其游刃有余,跳音短促而有力,使整首曲子轻巧、浪漫、富有诗意,把春天的朝气和活力表现的惟妙惟肖。见谱例3。
谱例3:
(二)共鸣腔体的运用
演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声带振动而产生的声音音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人声的共鸣腔体才可以,在歌唱中合理地运用共鸣腔体能够有效的扩大音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声音更加的松弛并且具有穿透力。人声的共鸣腔体有胸腔,头腔等,在歌唱过程中各个腔体之间相互协调,使声音能够统一连贯。在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中,演唱时由于受到咬字、吐字的影响,使得腔体容量受限,音色以鲜亮为主,而美声唱法由于意大利语归韵相对简单,因此其共鸣腔体相对较大,音色更加柔美,容易统一。
常思思在歌唱中合理地运用共鸣腔体,使得其在各个音区音色保持一致。然而,在歌唱当中头腔共鸣尤为重要,连接口腔和头腔的部位是鼻腔,这就需要歌唱者在训练头腔共鸣时,要多练习像哼鸣这类的方法,从而可以更容易帮助歌者找到声音的高位置。在常思思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高音区饱满且富有穿透力的音色。例如常思思在演唱歌曲《春江花月夜》时,通过对头腔以及胸腔共鸣的合理运用,使其气息通畅,从而扩大了其声音的表现力。此外常思思在演唱其作品《玛依拉变奏曲》时,合理地运用共鸣腔体,尤其是在高音处,她运用西方美声唱法中的花腔技巧将每个音快速完整的流露出来,声音集中在高位置,运用头腔共鸣,使声音流畅柔和,令听众们叹为观止。
(三)咬字、吐字
歌唱包括情感、腔调、声音音色以及语言等,然而语言是歌唱的灵魂,是形成演唱风格的主要因素。中国传统声乐艺术是在吟唱上发展而来的,其注重吟诗感及韵律感,因此我国在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中注重咬字、吐字,讲究依字行腔。而西方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咬字相对简单,口腔和咽腔的开合度较大,发音时口型圆而且在演唱时各音区的位置共鸣相互支持,从而做到融会贯通,咬字换字在腔体里进行,讲究依腔行字。[4]
常思思作为中西合璧的声乐艺术演唱实践者,通过自身对民族传统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演唱实践认为二者应根据不同风格的曲目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在演唱时注重咬字、吐字技巧,做到字正腔圆,例如,在演唱咏叹调《木偶之歌》时,就很好地借鉴了汉语的咬字,听起来更加清晰自然,把中国的咬字、吐字与西方美声唱法相结合,从而能够完美的演绎作品,展现作品的灵动性。
四、丰富细腻的情感表现
美声唱法起源于西方的歌剧,而中国民族唱法起源于传统戏剧,因此从发展历史来看,?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具有相似的发展经历,二者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现场舞台表演的成分。[5]因此丰富细腻的情感表现对于演唱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演唱者在对作品内容深入了解后,在演唱的过程中将其融入,声音与作品产生共鸣,继而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常思思通过多年的声乐学习及实践,在演唱过程中,充分对作品内容理解、吸收,并将自己融入到作品中,通过科学的演唱技巧和其丰富细腻的情感表现将一首首作品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听众真切地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常思思作为一名多元化的演唱者,其演唱的作品风格多样,不同的歌曲展现着不同的情感。例如在演唱其代表作品《半生烟花》时,常思思用轻柔细腻的唱腔以及其独特的视角演绎歌曲,营造出空灵而落寞的音乐氛围,诠释了张爱玲灿烂而又落寞的艺术人生,表露出烟花灿烂后的苍凉感,道盡世上人生的悲欢离合。此外,常思思在演唱其作品《你是花中最美的一朵》时,结合西方花腔唱法,从头到尾都饱含着热烈浓厚的情感,当悠扬的歌声响起时,仿佛眼前出现了漫天大雪,洋洋洒洒,唤醒回忆让音乐留住美好的瞬间,歌曲从头到尾都贯穿着一种浓浓的怀念倾诉,寒冬走远,初夏来临,那些寒冬季节飞舞的雪花,那些生命中每个时期的经历,都是我们生命中不一样的色彩,它们是如此珍贵而难忘的记忆,常思思把一切化作音乐里的美妙音符,唱着每一次美好的期遇。常思思新作《蝶梦花》是一首有别于以往风格的歌曲,歌词极具传统文化韵味,带着牵挂,充满了思念,旋律缠绵,带着几分凄美,常思思在演唱时深情自然,富有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见谱例4。
谱例4:
五、常思思中西合璧的演唱风格对声乐教学的启示
(一)树立开放多元的艺术审美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声乐艺术逐渐成为一种审美教育的方式,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声乐教育应在追求专业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其审美功能的培育,树立开放多元的艺术审美意识。首先要了解、吸收和借鉴各种不同声乐形式的美,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观,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美是中国各民族传统声乐形式美的集合,只有积极吸收和借鉴各民族传统形式的美,才能得以突破和创新。美声唱法源起于西方,西方声乐艺术的美是个性的、自由的、柔和而美好的。
常思思作为中国新时代声乐界的声乐演唱家,她将西方美声唱法和中国传统民族唱法集于一身,以开放多元的声乐艺术审美观,接受各种歌唱理念并且借鉴融合,为大家演绎多种风格的声乐作品,深受大家喜爱。艺术是相通的,作为声乐的不同形式之间更是相辅相成、互相借鉴的,因此,以开放的声乐美学观念作为导向,树立开放多元的艺术审美意识是推进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关键,在今后的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中西融合”的声乐教学理念
教育从来都是一种着眼于人类未来的工程,任何形式的教育改革,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更应立足于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绸缪。在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趋势下,中西融合的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然而在文化多元化和学科交叉化的大趋势下,当今世界的声乐教学是多元化的,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与西方美声唱法之间应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借鉴西方美声唱法的优点精髓,进一步丰富我国的声乐演唱技巧,使中国的声乐演唱艺术更具科学化,与此同时,“中西融合”的声乐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充分彰显了声乐艺术的时代性与艺术性。因此,构建“中西融合”的声乐教学理念在当今声乐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常思思作为中西合璧艺术理论的实践者,将中西唱法相融合,用科学的演唱方法将中国声乐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借鉴西方美声唱法的优点,并结合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其独特的音乐演唱风格。是我国声乐艺术道路上的开拓者和践行者,促进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在迅速发展中,常思思作为中西合璧声乐演唱艺术的践行者,将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方美声唱法相结合,促进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常思思中西合璧演唱风格的探究分析,深受启发,从而引发对声乐教学的思考,望在今后的声乐学习及声乐教学中能够树立开放多元的艺术审美意识及“中西融合”的声乐教学理念,从而进一步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
(责任编辑:刘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