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第一宝贵的
程洁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的全国两会备受瞩目。三月的北京寒气未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3月4日在北京召开。3月9日晚上,延续去年的网络连线方式,围绕“幼儿教师待遇”“文化育人”等今年两会的热点问题,我们线上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
让中央文件真正成为“福音”
刘焱委员今年提交的《实事求是尽快解决幼儿教师待遇偏低问题》的提案媒体曝光量颇高。十多年来,刘焱委员一直在关注幼儿教师的待遇偏低问题。她表示,“幼儿教师收入普遍偏低的问题,是一个虽经多年努力但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的难题,其症结在于我国出台的关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的政策主要对标的是‘编制而不是‘教师。”
根据2019年8月2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目前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为258万人,按每班‘两教一保标准测算,尚缺52万人。公办园专任教师在编比例偏低,截至2018年底,全国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为97.2万,事业编制总量55.6万名,实有在编人数44.8万人”。
尽管与2008年相比,目前在编教师的数量和占比都已大幅提升,但是随着近年来学前教师队伍的快速壮大,新增“编制”数量仍然赶不上公办幼儿园数量的快速扩张,非在编教师人数不断攀升。数量有限的编制实属“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当前编制“冻结”的背景下,要彻底解决公办园教师的编制问题,显然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而且,大部分民办园是以公办园无编教师的工资待遇作为参照标准来定价教师工资待遇的。
近年来,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从“国十条”提出“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到《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特别提到“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解决非在编教师待遇的要求”,“支持解决好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之后出台的文件也都一再提出类似的要求。然而,由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管制与监督,导致这个问题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老大难”问题。
由此,刘焱委员建议,要把幼儿教师“同工同酬”纳入学前教育督导的范畴。她说:“把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同工同酬纳入学前教育督导考核指标体系,让中央文件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幼儿教师的‘福音。”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刘焱委员今年提交的另一份提案《积极推进幼儿园“文化育人”启蒙教育》也聚焦于做好新时代学前教育的核心——育人。刘焱委员在采访中反复提到:我国传统教育历来重视“蒙以养正”,让优秀传统文化从幼儿阶段开始渗透心灵、融入灵魂,培养亲近中华文化、熟悉中华文化、喜爱中华文化的下一代,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有文化自信、民族独立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使命,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但是,审视现状,刘焱委员又不由得有所担忧:当前幼儿园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虽然不乏优秀案例,但普遍上仍相对薄弱,“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意识在幼教工作者心中还较为缺乏,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仍然稀缺。刘焱委员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有些幼儿园围绕‘山楂开展的主题活动大多流于用各种工具、想各种办法把山楂采下来、观察、最后做成糖葫芦,停留在吃吃喝喝的水平上,是不是缺少了文化的意蕴?”
她还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渗透在孩子们从小的生活中。很多园长、老师一提到中华传统文化,就陷入那些穿着汉服、摇头晃脑、假模假式的“经典诵读”模式。其实,“经典诵读”并不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做法,亟待纠正。
谈到幼儿园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刘焱委员意兴甚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中国人的姓名叫法、家具、餐具、茶具等。比如,中国传统纹样跟西方的就完全不一樣,呈现在园林中的一处处窗格、传统服饰上的一方方刺绣、古代器皿的装饰花纹等等之中。可以说,四季、物候、所有生活的方方面面,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文化育人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就了解、熟悉、亲近、喜欢中华传统文化。”“总之,在幼儿园推进文化育人,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幼儿生活经验,适合幼儿的认知理解水平,融入幼儿园的原有课程。文化育人的课程也应该是园本的,预设结合生成。”
刘焱委员还特别提到,园长、老师不要一提预设就紧张,教师的预设在文化传承中也很重要。教师不是旁观者,成为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引领者是所有教师的基本职责。当然,也要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重视平等的师幼关系。既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内生性、主动性,但又不能什么都不去管、什么都不告诉孩子、什么都不去教。
她还强调,在幼儿园实践文化育人,难就难在育人先育己。教师本身也需要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素养,才能更好地把文化融入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甚至带动家长,形成育人合力。在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推进文化育人,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需要集全社会之力,形成相互衔接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就像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所指出的那样:“这些问题都属于社会性问题,不是教育部门单独可以解决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研究解决。”
好啃的骨头已经啃完
最后,刘焱委员还为我们进一步解读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学前教育”的表述——“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她指出:首先,建立和完善普惠性学前公共服务体系,是今后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是简单的办公办幼儿园或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问题,而是学前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既要看到近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所举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2%,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84.74%,但更要清楚地认识到,面对我国教育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中央战略部署,学前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体制机制障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要建立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财政制度。打个比方,“好啃的骨头已经啃完了”,剩下的一定是要费大力气才能解决的“关键难点”。
其次,社会力量办园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政府一方面要逐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补助制度,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扶持力度,并加强对资金规范使用的监管,吸引更多有教育情怀的、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民办幼儿园举办者选择进入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体系;另一方面,要依法依规支持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办园,为社会提供多元化选择,让支持社会力量办园不变成一纸空文。
刚刚过去的2020年极不平凡,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刘焱委员去年也奔走在祖国大地上,倾听民意、汇集民智。这一次,她把这些沾泥土、冒热气的提案带到会场,希望更多利国利民、促进中国学前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出台。这不仅仅是一名政协委员十多年如一日的个人履职,更是凝结了全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殷殷期盼。
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不论是提升幼儿教师待遇,还是关注文化育人,我们都看到了其中坚守的人民立场——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切依靠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