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与城市的元素、结构和功能

    宋嘉庚

    实体书店一直被称作是城市地标、城市味道或是城市灵魂,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其将扮演什么角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的城市文化、城市风貌、城市功能都将得到改善或重塑,而在这个过程中,实体书店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实体书店是城市文化的必要元素。有人说,缺少了书店的城市,就好像少了一种味道;有人说,每次去南京,不去先锋书店总会觉得行程中缺少了什么;有人问,到台北一定要到哪里?答案几乎都有诚品书店;也有人说,如果到了哈尔滨没去过果戈里书店,那么就错过了一个“中国最美书店”……如果说,改善城市自然生态是为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那么在城市人文生态的组成要素中,实体书店就是城市“乡愁”中最浓重的一笔,人们在书店中求索、憧憬和期盼,最终将形成一份难以忘怀的“城市记忆”。难以想象,如果一座城市中少了書店,那么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品格从何谈起?更何况,实体书店还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新时代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将在那里生成和传播。

    实体书店深度影响城市结构。结构是系统内部元素之间构成组织整体的方式,城市结构与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布局有直接关系,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来看,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等历史任务,也与城市结构有密切关系。事实上,在目前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出版物的质量已经得到有效提升,规模也已得到有效控制,书店在城市中的数量、布局、特色,都影响着高质量出版物的展示和流通,这个平台既是反映市民阅读偏好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底片”,也是引导市民更新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精神灯塔”。没有对实体书店的科学规划和布局,实际上是一种城市结构稳定性的缺失,伴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书店与城市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教育结构的相关性,将体现得更加明显。

    实体书店直接影响城市功能。一定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功能,书店与不同城市元素的结合,其实质是书店结构的变化,随之产生的必然是书店功能的变化。书店与城市本土文化的结合会生成新的内容,大量的书店已经通过读者见面会、读者沙龙等形式,以出版物为基础衍生出大量的城市新文化,成为了“精神地标”;书店与旅游、招商、形象展示或对外合作项目相结合,具有塑造或更新城市形象的功能,成为了“城市会客厅”;书店发挥其典藏、沉淀、积累文化的功能,担负起城市记忆的文本数据库角色,又成为了“城市书房”……此外,分布于城市不同区块的书店,又具备了不同的先天属性,如学校书店、旅游区书店、商业区书店、居住区书店等,这种位置结构的不断丰富,也必将会使书店功能更加丰富。

    在未来,实体书店将是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渠道,也将是新时代社会文明程度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展示窗口,以及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

    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书店让城市更有味道!

    (作者单位系北京印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