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翻译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刘怡丹 王荟

    摘 要: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出境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旅游翻译的质量决定了境外游客能否实现高质量旅游。“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市的新地标,但是,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该景区英译存在语言错误、文化缺失、英文导游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该景区旅游英语翻译的规范化,推动文化传播和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旅游;旅游翻译;上下杭

    中图分类号:H315.9;G1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0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旅游英语与本土文化的对接—以福州城市新名片"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英文解说为例”(202010395004)。引言

    福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肇始之地,也是近代最早开埠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其自古就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窗口。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随着全球化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福州,这给福州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选取福州市新晋地标“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调查研究,考察该景区的景点翻译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推进景区翻译规范化,传播老福州文化,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达到高质量旅游的标准。一、高質量旅游的基本特征

    旅游即旅行游览活动,泛指为旅客提供休闲设施与服务的产业。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同时,它也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具有异地性和暂时性等特征。一般而言,旅游具有观光和游历两个不同的层次,前者历时短,体验较浅;后者反之。无论是观光还是游历,旅游都具备4种特性,即休闲性、享受性、意志性和知识性。高质量旅游尤其体现在知识性的体验上。它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是在物质生活条件获得基本满足后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追求。有一位社会学家说,旅游者的心理有“求新、求乐、求知”3条,这是旅游者心理共性。旅游者不远千里而来,就是想领略异地的风光、生活,在异地获得平时不易得到的享受与快乐,其间还可以增长见识,增进对各地的了解,丰富人文知识,这才是旅游的真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速运转的生活和工作频率,使人们越来越感到压力巨大,所以在一些节假日,前往异国他乡旅游便成了多数人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领略异地风光、放松身心并不是唯一的目的,倘若能深入当地,了解并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才真正实现了高质量旅游。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旅游?高质量的旅游景点翻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基于翻译学家Peter Newmark的翻译理论研究,翻译被分为4个类别,即交际性翻译、语义性翻译、直译和死译。Newmark认为旅游翻译不仅需要传递源语文本所含的旅游信息,还要把与景点相关的旅游文化传递给目标读者[1]。因此,旅游英语翻译不仅是不同文字符号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二、福州新名片“上下杭”景区翻译现状

    福州“上下杭”形成于北宋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地处闽江北岸,临近城市中心,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曾是福州的航运码头和物产集散地。近千年来,这里商贸繁荣、商贾云集,形成了独特的商贾文化,浓缩了福建近代民间商业组织的演变历史,被称为“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2]。

    随着岁月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曾为福州商脉之源的上下杭街区却在当代成了被遗忘的角落。2012年,福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大力弘扬闽都文化,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三山两塔核心区保护开发,实施朱紫坊、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和烟台山历史风貌区、船政文化遗址群保护修复”等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3]。2014年,上下杭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启动,经过改造后,这里成为具有浓厚闽商特色的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是继三坊七巷后又一亮眼的城市 名片。然而,笔者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调研,发现该景区的英译现状不容乐观,从景区的游客手册,到大部分标识牌,都缺乏英文标译和注解,而在仅有的英文标识中,还存在不少错误和漏洞。这显然无法满足国外游客的需求,更谈不上高质量旅游的实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错误

    首先,单词拼写错误。景区里的会馆,如永德会馆、兴安会馆、南郡会馆等,“会馆”一词被赫然译为“Hill”,这是明显的拼写错误,应为“Hall”。

    其次,大小写不规范,标点符号误用。如福州市商会被译为“Fuzhou chamber of commerce”,作为专有名词,此处“chamber”和“commerce”的首字母都应该大写。再如,上杭路“ShangHang Lu”中,“h”如果大写,“Shang”和“Hang”中间应有空格隔开。类似的错误在景区内比比皆是,难免给人以随意、不严谨的印象。

    再次,滥用拼音。景区中,主要街道和一些小巷的地名标识,几乎都是用汉语拼音标注。这样的标识牌对于外国游客而言根本无法实现其指引功能,毫无意义,对于国内游客而言则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最后,机译误植。机译误植是指将原文本输入机器而进行的翻译[4]。如“会馆商帮物件·民国”被译为“The Guild Shop Helps Old Objects·The Republic of China”,这样完全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不合情理、不合逻辑的译文,一看就是机械的机器翻译,令人啼笑皆非,建议译为“The articles of the merchant gang in the guild hall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二)文化缺失

    从旅游的本质来看,旅游活动本身就是旅游者愉悦身心、体验异域文化、陶冶情操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对于物质的追求,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追求。所以,被中国文化吸引而来的众多境外游客,他们的目的就是欣赏其内在的文化积淀与地域文化特色。这就需要译者不仅可以在两种语言之间任意切换,在两种文化间搭起一座桥梁。

    就以“上下杭”地名的英译为例,“杭”其实最早是从“航”音衍化而来,因为这里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那么,在翻译地名时,如果简单地用拼音“Shang Xia Hang”做处理,外国游客接收到的只是一串没有实际意义的语音符号,而倘若译者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补充、注解,则能更好地传递出这个地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进一步激发外国游客的游览兴致。

    (三)英文导游服务水平欠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博大精深的传统历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来华观光旅游,热门旅游景点一般都需要提供英文导游服务,而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到,该景区目前并没有配备专门的英文导游,境外游客需要自备陪同翻译才能顺利游玩,或从三坊七巷景区借调英文导游进行简单的翻译。

    综上所述,现阶段福州上下杭的旅游翻译体系还不完善、不成熟,这不仅难以给予前往此处的境外游客以高质量的旅游体验,也无法进行文化输出,不利于福州商贾文化的传播,甚至还有可能影响福州市乃至福建省对外旅游形象。因此,构建配套、完备的上下杭英文翻译体系迫在眉睫。三、“上下杭”景区翻译问题的解决措施

    先进的旅游文化引领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准确、规范化的旅游景区翻译不仅能向境外游客传递旅游信息,为他们的出行提供便利,而且有助于展现本土地域风情和文化魅力,促进当地文化的对外宣傳和交流。针对上下杭景区目前存在的翻译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部门的重视、支持和监管

    景点的外宣翻译不仅仅是单纯的翻译问题,也是一个城市开放程度和整体素质的反映,关乎其对外形象。要把特色、内涵的本土文化传播到国门之外,政府的力量不可或缺。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旅游翻译的重要性,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聘请并组织专家或专门的翻译机构进行翻译。同时,还应该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定期召开涉外旅游研讨会,借鉴美洲、欧洲等英语国家的旅游景点标识牌,聘请外籍人士(尤其是懂旅游翻译的外籍人士)参与到景区翻译的润色、校对和审核中,为更好更地道的翻译奠定基础。再次,加大对涉外旅游翻译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格把控好翻译、审稿、校对等每一个环节,杜绝误译、乱译现象的存在,确保景区译文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统一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动用广大市民的力量,在景区设立专门的公示语翻译意见箱,或在政府门户网站上搭建涉外旅游翻译修正平台等,让人人都参与到翻译纠错行动中。众人拾柴火焰高,民众的广泛参与和不断监督能更好地推动翻译问题的尽快解决,促进旅游区对外形象的提升。

    (二)联合高校和其他学术机构

    景区翻译存在大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翻译人才的缺失,联合地方高校实现校企合作是一项可以实现双赢的策略。翻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高校翻译专业的大学生倘若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充分挖掘本土旅游资源,建设实训基地,由高校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当地景区的旅游翻译实践中,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实战演练,其翻译能力及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还能缩短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为翻译专业的毕业生开辟一条就业道路,校企共赢共进。

    此外,联合学术机构建设旅游翻译语料库。通过平行语料库的建设,研究者可以对比英汉两种文本在词汇、句子和文体上的差异,总结出旅游翻译行为中的特征等,这对于旅游翻译的规范化和统一性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提高译者自身翻译水平和专业素养

    语言的文化特性、文化的独特性以及翻译活动的文化性质,决定了翻译不可能是直接转达。仅满足直接照搬硬搬,没有实践性的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差异性带来的接受度和认知感的不同,就会造成“鸡同鸭讲”“对牛弹琴”的尴尬局面。黄友义曾指出,为了不引起误解,翻译要“贴近中国发展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的发展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善于运用国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5]。那么旅游英语翻译,就不应该是单一的翻译技能的展现,而是具有文化移情能力,理解地域不同带来的差异,是译者自身文化修饰润色等多方位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优秀的译者必须坚持学习,精通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不断提高自己驾驭双语的能力,还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文化传播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英译工作者还应树立责任心,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拿出严谨的态度,对翻译成果字斟句酌并反复校对,绝不能粗心马虎,应付了事。唯有这样,才能提高翻译质量,成为推动旅游区对外开放、文化传播的媒介者。四、结语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旅游本身就是不断更新淘汰的产业,高质量旅游体验也将成为越来越多旅行者的追求所在,当务之急是重视构建旅游英语的翻译体系,提供高质量的英语旅游服务是各大旅游景区服务好境外旅游市场的必要条件之一,转变在英语旅游文化翻译中,译者缺乏必备的文化素养,译文生硬的局面。翻译是联结中国优秀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桥梁[6]。要发展跨国旅游,满足高质量旅游的条件,就要提高译者的翻译素养,提高译者的文化素养,树立“文化自信”,在文化输出方面提供中坚力量,将当地特色文化发展传承下去。参考文献

    [1]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Prenrice Hall, 1988:1-13.

    [2] 田梅霞.探析福州上下杭历史商业街区特色与价值[J].河南科技,2013(12):135-136.

    [3] 刘峻宇.双杭与苍霞保护区保护价值研究:类型与形态学视角[D].北京:清华大学,2013:9.

    [4] 王琼.中英标识语的翻译:文本类型理论与语用翻译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3):132—133.

    [5] 中国网.黄友义:世界进入公共外交新时代[EB/OL].(2011-11-01)[2021-01-02].http://www.dzwww.com/2011/ whjs/xwbd/201111/t20111101_6735234.htm pc.

    [6] 朱练平.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特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陶瓷文化翻译与传播》慕课课程为例[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4):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