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创业机会识别与特色文化企业创建研究

    信息时代,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着各领域的发展,推动着产业变革,创造了许多创业机会。文化产业同样如此。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文化产业获得极大发展,涌现出许多文化产业领域的创业机会,“互联网+文化”模式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其超强的包容性也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展现平台。在区域文化发展中,特色文化具有较强的产业化发展潜力,且为文化领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机遇。然而,如何更好地识别这一发展机会则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亦成为创业发展研究的核心议题。杨晓慧所著《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2015年6月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从创业、就业及创促等层面分析了就业创业问题,为探讨识别创业机会提供了较为深厚的理论支持。

    一、“互联网+”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

    正如《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一书所言,信息时代,“互联网+”思维是新社会形态的代表,在集成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中,“互联网+”发挥着重要作用,创业机会识别中应用“互联网+”思维,既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带动创业就业的必然选择。当前,“互联网+”成为推动传统经济模式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形势下,利用“互联网+”思维能够更好地抓住新业务新业态模式带来的创业机会,而新业态的运行及产生都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价值、方法、技术、思维及规则进行指导,利用其处理创新工作,进而寻找潜在的创业机会。因此,创业机会识别既是艺术性的,又是科学性的。利用“互联网+”思维,人们能够获得或披露最前沿的信息。企业在选择发展方向和制定发展战略时,会先利用“互联网+”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基本目标、信仰和价值观,而后进行市场调研和设计研发产品。

    行业行为具有较强的机遇导向,通常从应用、掌控和察觉某商业机遇入手,创业行为的机遇性决定其行为具有一定的速度性和超前性。创业机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有益于企业经营成功的、具有一定偶然性且被人识别利用的机会。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的过程也就是发现商机的过程。而商机则是那些尚未满足或不完全满足人们精神、物质生活需要的服务及产品。这种社会需求正是创业项目的原始信息来源。在决定创业前,创业者要先考虑社会需求问题,虽然社会需求并不等于商机,但却是识别机遇和把握商机的重要思考方向。而这种需求的思考及把握皆需要通过大量的信息资源来完成,需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及思维去识别。然而,商机具有消逝性、偶然性和普遍性的特征,客观上讲,凡是有市场的地方就蕴藏着创业机会,这种机会普遍存在于各种经营活动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充斥于各个领域,社会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变化则会引发新的商机。将“互联网+”思维同传统企业发展相融合,便能在传统挑战中发现创业机会,而信息技术的共享性,以及网络技术的低成本和开放性都为发现创业机会提供了可能。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获取海量信息,提高了信息检测及分析的效度,进而能够提高创业机会的识别力。也可以说,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为创业机会识别提供了良好的识别思维及手段。

    二、创业机会识别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一书认为,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通常处于两种状态间,有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渠道或其他渠道偶然获得了新技术、新市场等相关的特殊信息,从而感知到了创业机会,也有是利用信息系统搜索过程中得到的特殊信息,进而创造了创业机会。不管是将创业机会识别描述为创意识别及产生,还是将其作为机会评价的思维过程,创业机会的识别首先应具备一定信息量,也就是说,创业机会识别必须基于信息,这种信息具有超前性和特殊性,创业者利用此类信息识别创业机会,对特定创业情境进行认知推理。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一书指出,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通常分为几个阶段,即产生组建企业的思想、识别出了潜在的机会、制定组建企业的决策等。其中产生创业想法需要基于一定的创业知识储备,对新领域产生兴趣,并积累了该领域的技术和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创业想法,并对其进行思考,但此思考无方向性,只有在感知到创业机会后,此思考才能真正地成为创业机会识别的思考。在感知到创业机会的瞬间,创业者能够顿悟般地感知到创业机会,而后再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及能力审视创业机会,回顾创业方案,并最终创立自己的企业。由此可见,在创业机会识别中,知识、业务信息和创业经验等信息,以及逻辑推理方式和创业警觉性、社会网络等因素都会影响创业者的创业机会识别。

    通常情况下,从本质上看,知识自身也是信息的一种,所以,知识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如果创业者具有一定的机会敏感度,则表明其具有先验知识,这种先验知识能够进一步分为关于顾客的知识、关于市场的知识和关于需求满足的知识等,创业者技能识别出于其自身知识储备有关的创业机会,也有些企业家發现和获取的业务信息是创业机会识别的关键,其通过外部知识去感知机会,或通过自身创业经验去影响和识别创业机会。创业机会包括了新技术、新市场、新服务和新产品等内容,这些内容体系较为庞大,创业者自身的社会网络、信息资源量、知识储备量等都帮助其更好地识别创业机会,为创业机会识别提供了重要的识别条件。对于文化产业来说,创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产业知识储备或相关产业发展经验等方能更好地识别其创业机会,特别是特色文化为资源型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开放利用特色文化的过程就是形成特色文化产业的过程。

    三、创建特色文化企业的创业机会识别

    特色文化资源方面。创建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条件是特殊文化的资源禀赋,政府应积极辨认和识别,并保护及开发此区域的特色文化资源,如民族性的、区域性的、物质和非物质的等文化资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开放潜力的文化资源都应给予重点保护,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市场开发主体,拓展文化市场开发渠道及开发模式。有些地方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民俗文化、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较为丰富。但这些资源未被开发利用。这主要是因为缺乏识别此文化开发的慧眼及敏锐性,合理保护及创造性开发的韧劲与积极性不高,导致出现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现象,未能充分挖掘特色文化的应用价值。在推行政策中必须先解决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观念及态度问题,要求创业者转变思维,应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思维积极把握文化企业创业机会,具备识别文化创业机会的能力和知识储备,以更好地加入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队伍中,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

    同时,《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指出:对于特色文化企业来说,产品及服务是其核心竞争力,创业者在识别特色文化创业机会时,必须考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创新性及独特性,在开发和利用特色文化资源时,要注重文化资源的地域性、独特性及差异性,从特色文化资源中有效提取具有价值增长性和吸引力的内容,构建独特的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当然,创新性需要借助当前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技术平台进行开发,将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同文化创意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前沿成果相结合,以科学有效地增加特色文化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丰富文化产品及服务,使其由单一文化产品销售、文化旅游转向创意、影视、体验、教育、研学等更高层次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政策环境层面。文化部门和政府部门要注重提升特色文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全面执行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将其同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经济发展等实际状况相结合,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及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协调各部门,形成统一合力,由组织、知识产权、资金、人才等方面进行全面支持。在资金支持方面,要拓展文化产业发展融资渠道,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各种新业态新形式层出不穷,为特色文化产业同金融业的合作发展带来新机遇,进一步拓宽了特色文化产业和金融融合发展的广阔空间。财政及金融管理部门也应出台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来推动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此外,仅有政策环境、文化资源和市场环境还不够,识别特色文化创业机会还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帮助创业者更好地分析和把握创业机会,把握好文化产业发展的商机。为此,政府要强化招商引资,以政府资源做好特色文化推广工作,积极寻求外部资源开展合作发展。与其他产业不同,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较强,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应将其融入全国文化产业市场中,形成与全国文化市场的合作及开发相一致的统一市场,杜绝区域性歧视,为所有创业者及商家提供同等的开發及合作机会。

    总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一书对创业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和阐释,为探讨创业机会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信息时代,识别和把握特色文化产业建设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转变思维观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思维去分析和把握特色文化产业的相关信息,综合考虑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外部环境、特色文化资源及文化产品、服务等内容,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创业机会进行评价识别,以更好地把握商机,建立特色文化企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申静/硕士,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数理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陈丽娜/硕士,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处,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