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焦裕禄精神论新时代党性修养

    吴宝红

    摘 要: 焦裕禄精神内在于人之普遍的仁爱之情怀和对真理的追求过程中,不仅具有内在性与普遍性,而且具有时代性和超越的价值指向性。新时代党性修养依然可以将焦裕禄精神作为切入点,既要以仁爱之心作为工作的动力,又要不断自觉培养理论素养,自觉自愿与民同体共生,把实现自我之理想人格和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结合起来,在人道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党性和人性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焦裕禄精神;新时代;党性修养;理想人格

    中图分类号 D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2-058-04

    一、从焦裕禄的敬民、爱民、富民之心论党性修养的内在性

    党性修养首先以对人性的全面自觉的认知为前提。毛泽东说过“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 [1](P.870)人性体现在人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和实践中,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从事实活动的具有鲜活的整体生命的人。所以,要在人的实践过程中和人与物的具体关系中修养党性。相应的,焦裕禄之所以能夠成就焦裕禄精神,正在于他用鲜活的生活诠释了党员领导干部对于人性光辉的认识和践行。

    具体的人性内容表现为人之情感。马克思认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2](P.107)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3](P.229)每个人都有不忍心看到人们受苦的恻隐之心,在焦裕禄身上推扩其不忍人民受苦之心,从而实现了人人各尽其能的社会和谐之理想状态。

    事实上,焦裕禄的爱民情感潜在于其艰苦的人生经历中对人生的不断体悟中。焦裕禄经历了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和建设时期,被日本兵抓去坐过牢,在抚顺煤矿作过苦工,给小户人家作过长工,参加过革命,也剿过匪。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不仅激发了焦裕禄对人生的热情,也使他坚定了对解放旧社会的决心。在后来的工作中,焦裕禄总是能够感同身受穷苦人的生活,视穷苦百姓为一家,把自己称为穷苦人的儿子,此即源于其解放人民和解放自己的初心。可以说,其不忍人民生活在饥荒生活中的情感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动力。焦裕禄经常说:“一个共产党员要密切联系群众,做群众的知心朋友,要帮助群众进步,首先要有一颗对党、对阶级兄弟的赤诚忠心,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有了私心就会忘掉党性,人也会变得自私起来,听不到群众的心声,摸不到群众的脉搏。” [4](P.44)正是焦裕禄与人民心连心,所以他选择了与兰考人民群众共同改造当地的贫困面貌,实现他的“我不改变兰考,绝不离开那里”的誓言和“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信条。因此铸就了永恒的精神丰碑,成为新时代党性修养的标杆。

    从根本而言,焦裕禄之所以能够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摸清兰考“三害”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赢得民心,关键就在于他有一颗敬民、爱民和富民之心。作为县委书记,能够解放思想,虚心倾听百姓的心声,学习百姓的经验,感受百姓的疾苦,扫除百姓心灵上的障碍。在上任兰考县委书记的第二天晚上,焦裕禄怀着一颗敬民之心,和老饲养员肖位芬睡通铺,认真听取肖位芬的农业生产经验。他在大雪纷飞的晚上询问贫下中农的住宿情况,第二天踏着积雪走访了九个村子和几十户贫农。当失明的老人询问他是谁时,他答到:“我是您的儿子”。就是因为怀着一颗与民同富的心,焦裕禄拒绝特殊化,宁借同志的钱,不吃公家的肉,不为私事扰了公心,能为公事忍住巨大的病痛。我想焦裕禄一定感受到了与民心相通带来的巨大力量,所以他能够在草拟的《兰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文章中提到“一个落后地区的改变,首先是领导思想的改变”的感慨,有领导思想解放后与民同心的“精神原子弹——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5](P.115)的领悟,从而实现了领导人民战胜心灵上的灾荒,唤起了人们心底对领导干部的绝对信任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习近平在2014年3月17日下午在兰考县为民服务中心曾强调:服务时效最根本的是我们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要像焦裕禄一样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6](P.27),只有使自己成为既有执政为民之心,又有富民安民之能,才能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干部。

    二、从焦裕禄注重理论学习、坚持调查研究论党性修养的自觉求真性

    从个体修养的角度而言,党性修养与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性认知紧密相连。新时代,在更加多元的价值选择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必然要求系统的理论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形成认同。也就是说,只有正确认识现实与理想的问题,既肯定问题,又坚定理想,才能实现理想状态。

    焦裕禄的忠于理想,不是建立在感性冲动和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而是来自于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对真理的追求中。其早年的经历使他深切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群众被欺压的感受,使其能够给受苦的百姓带去物质和心灵上的抚慰;其虚心求真的精神不仅使他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更不放弃在对具体情况进行调研的情况下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在焦裕禄去世后,人们在他的枕下发现了两本书——《毛泽东选集》《论共产党员修养》,这从侧面说明了焦裕禄非常注重理论学习。

    同时,焦裕禄有着调查研究、科学求实的理性精神,能够虚心深入群众中去,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众心声和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到改革和发展的真正办法。他在雨下的最大的时候,涉水观察洪水流势,画出了一张张水的流向图。他亲自带领调查队在沙窝中跋涉了五千多里地,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户进行走访、调研,摸清了“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全县有大小风口86个,沙荒24万亩,沙丘261个,沙丘群63个,沙龙17条。 [8](P.89)全县盐碱地262699亩,其中老盐碱地146841亩,新盐碱地115858亩。[8](P.137)针对内涝情况,查出全县低洼易涝地30万亩,有阻水工程164处,280公里。其中,高路基阻水6处,高底河9条,隔堤11条,淤塞渠44条,废干渠29条,公路阻水13条,围堤阻水14条,控闸阻水34处;铁路阻水4处等等。[8](P.89、102)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的认真调研,使得焦裕禄在解决兰考县“三害”问题上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起草了《关于对沙荒、沙丘、风口的分布情况和对农作物危害程度的调查报告》。

    真理永远在路上,新时代党性修养非常需要求真务实的精神。习近平在2009年考察兰考时指出:“在焦裕禄同志看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9](P.58)确实,焦裕禄是一位普通平凡的领导干部,但是他坚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执著,使他不断把一个真正的共产党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真正地落实到了日常的行为中。他就是以这样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成就了焦裕禄精神,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实践和践行党性修养。

    三、从焦裕禄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认同论党性修养的超越性

    焦裕禄精神不仅在于追求真理、崇尚道义的生命之中,而且其指向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所以,焦裕禄精神因具有具体的抽象性,从而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新时代党性修养必然要建立内在于人道的教育规范体系,打通党性教育和君子人格教育,将创造公正积极的人文环境和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结合起来,使多元化的党性修养的形式和方法内在于党员的知行合一的生命之中,从而形成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情感认同和牢固树立。

    焦裕禄能够迎难而上,在县委书记的位子上带头苦干、实干和智干,这和他的理想信念密不可分。理想信念是使人能够安身立命的存在,是经过人的理性审视的结果,是经过人的生活经验的切身体悟。信仰既包含一种认知性的确信,又包含一种实践性的情感投入和意志追求,它本质上具有实践理性的品格。可以说,只有在实践中知情意得到和谐动态发展而达到“悟”的信仰,才能使人实现存在的转化和升华。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是纯粹客观的存在,它实现于人的实践过程中,体现于人的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世界观、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历史观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中。从理论而言,共产主义代表了一种终极的价值方向——对于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和对人的异化之扬弃。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人在理性基础上对其终极状态的体悟则能够促使人在情感、心理和自我超越方面实现整体把握。

    焦裕禄精神不单是在兰考治理“三害”的一年多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是焦裕禄一生坚持人民立场铸就的。李永成指出: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是共产主义世界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0]也就是说,焦裕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什么样的素质和精神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

    四、从焦裕禄以智勇之心迎时代之难题论党性修养的实践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11](P.87)从某种程度上说,共产主义理想体现在共产党人能够在不同的時代面对不同的难题体现出敢于担当的勇气和智慧。

    焦裕禄讲真心、动真格,真正破解百姓难题,以大无畏的改天换地的精神,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作风是新时代党员们急需的精神食粮。焦裕禄不仅能够洞察问题的关键,又能扑下身子围绕实际问题制定方案。更重要的是,他善于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以微知著,以身示范。当他发现儿子不买票看了场戏,一是严厉批评,二是补票,三是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这种从自身实践的知行合一之举使他的群众工作作风和自身的修养紧紧连在了一起。

    总之,以焦裕禄精神贯穿新时代党性修养,不仅是新时代做好党性修养的突破口,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精神动力。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通过与人民群众同吃苦、共患难,一方面唤醒人民内心的真善和家国情怀,从而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努力发挥其自身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在服务群众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本领和精神境界,与民共同克服难关,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 朱熹.四书集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4] 焦裕禄干部学院编著.永恒的丰碑——焦裕禄的故事[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4.

    [5] 兰考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编著.焦裕禄精神传播记[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9.

    [6] 深学 细照 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行//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Z].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

    [7]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8] 周长安等著.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M].郑州:中洲古籍出版社,2014.

    [9] 结合新的实际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2009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兰考县干部群众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09(10).

    [10] 李永成.焦裕禄精神的深刻本质[J],党政党建,2010(9).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