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视角下乡村旅游管理策略分析
冉林 杨虎群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逐步成为我国城市居民关注的特色旅游项目,这一特殊的旅游形式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间接性地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乡村经济的进步与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在乡村旅游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为农村地区的居民创建更为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地方政府应逐步加强对现代化乡村旅游活动的监管,制定较为合理的管理措施与旅游产品质量标准,提高商业性乡村旅游项目对地方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全面提升我国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质量,减少旅游活动对乡村地区自然环境的破坏。本文立足于经济发展视角,全面分析了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实用性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F323 文献标识码:A引言
近年来,乡村旅游业逐步走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道路,乡村旅游景点的游客接待數量快速增加,在乡村地区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的社会大背景下,一部分城市居民对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前往乡村的自然景点与民俗旅游景区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的主要经营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较大的负担,配套的监管制度不健全,市场秩序因缺乏严格监管而处于失序状态。只有尽早解决此类问题,弥补管理机制中的漏洞与缺陷,才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乡村旅游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创造的综合性效益。有关部门应当主动在乡村旅游管理工作中总结具备普遍性与应用价值的经验,并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搜集可利用的专业性数据信息,设计可弥补监管漏洞的制度建设方案,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一、现代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农村经济产生的客观影响
(一)正面影响
在当前商品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原生态的商业性乡村旅游经营项目已成为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缓解了农村地区青壮年人口在新常态经济格局下的就业压力。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部分交通环境较差的偏远地区因附近设立了自然风景与民俗文化的旅游风景区,开通了能够连接城市的公路,农村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进步带动了交通网络建设,改善了我国农村地区的商品经济经营环境[1]。
(二)负面影响
乡村旅游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经济的营商环境,为其提供了更多有利的商业发展条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我国农村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旅游业从业者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为攫取更多经济利益,开始集中力量与商业资源大力开发能够还原自然风景的原生态绿色景观,并对自然景观与民俗建筑进行改造,引入体现现代文明理念的建筑风格与景物造型思路,以保证景观的具体展现形式更加符合多数城市游客的艺术鉴赏标准与审美偏好,因此完整而立体的自然景观受到了人工改造,文化传承价值与鉴赏价值均有所下降。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外部投资的过程中,部分乡镇政府机关为挖掘可利用的乡村旅游资源、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主动与旅游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建立农家乐以及提供食宿服务的大型山庄,这一缺乏整体性规划的发展模式极大地消耗了自然资源,我国农村地区优良的水土环境在未经限制的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下,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与不可修复的破坏。二、我国乡村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党和国家所颁行的社会治理政策的支持下,乡村旅游在有利环境中获得持续发展,为乡村地区经济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机会,可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乡村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地方性民俗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2]。政府机关必须站在经济发展视角与整体性角度,分析并把握当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与市场经济的变化趋势,明确认识到阻碍乡村旅游事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负面因素与不利条件。为确保乡村旅游业在新时代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应当总结在不同领域发现的典型性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
首先,监管部门必须处理好阻碍一体化乡村旅游体系建设的问题,我国传统乡村旅游项目的组织结构较为松散,部分无执业资格与商业经营能力的农户利用有利条件,在家中开办服务能力不足的农家乐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土特产供应服务与食宿服务,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无法集中管理、监管范围较小的问题。其次,在乡村旅游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负责监管旅游业的职能部门全程参与并实施监管的步骤较少,监管部门习惯于采用较为宽松的监管方式,赋予农户更多自主选择经营方式的权利,以此激励来自不同地区的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网络建设事业中,导致地区旅游资源无法集中利用,难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制定的旅游业管理政策与监管措施。三、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市场调节机制处于失灵状态
在市场经济步入有序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外部环境条件变化的间接性影响,导致经济主体的经营状况、收支平衡状态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部环境对市场秩序与经营环境的影响在理论层面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类型,首先是具备可辨识、可计量性质的正面影响,其次是容易给市场行为主体与投资人造成损失的负面影响。在现代化乡村旅游经营机制的具体建设过程中,部分对经济利益有着旺盛需求的群众经常会为了获取更多直接性收益,将自家承包经营的果园、经济作物种植园、农田融入旅游景点的经营活动中,为游客提供更多富有竞争力的产品,此类缺乏平衡性的经营方式降低了农村地区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共享率,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农户的现金收益率与投资回报率,但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效应,会出现由于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快速下降,农户之间产生恶性竞争。当出现无法控制、无法消除的负面外影响后,市场难以高效率地对旅游资源进行调配,进而引发市场失灵、经营秩序混乱等问题频发。
(二)囚徒博弈困境
在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中存在“囚徒博弈困境”的特殊经济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概括了作为个体的人类所具备的理性思维导致集体非理性状态出现的特殊情况,即自认为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有着准确认识的人为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排他性的理性行为,反而让自身的利益受到了巨大损害。这一现象目前出现在乡村旅游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因乡村旅游建设所涉及的利益主体过多,导致部分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农户必须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即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每个经营私人旅游景点的农户都在尽可能地追求最大化的私人利益,并且习惯于站在自身利益能否获得保障这一角度衡量其他行为主体的活动是否正确[3]。在公共设施投入建造时,部分农户所考虑的不是这一设施能否为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而是考虑此类设施是否为旅游项目的经营带来额外的效益。例如,某地旅游景点附近有两家提供农家乐服务的农户,在经营过程中农户可自由地选择是否对附近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若投入足够的资源保護自然环境,则阶段性经济收入停留在X等级,两家获得同样的经济收入,但如果有其中一家农户不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则这一农户的阶段性经济收入会变为“X+”等级,其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因此在发现这一特殊的盈利空间后,农户就会认识到自身在“囚徒博弈困境”中的地位,放弃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忽视了环境保护能够为农户带来的长远经济效益,进行无节制的经营活动以换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四、经济快速发展视角下提升乡村旅游管理效率的策略
(一)进一步完善旅游业管理机制与管理原则
为全面提高乡村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各景区的管理部门必须针对旅游市场、旅游行业的管理准则与监管制度进行系统性、结构性优化,建立使用先进信息技术与专业性数据搜集设备的管理系统,以此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管理成果。为营造出能够改善客户旅游体验的优质服务环境,应当向参与旅游业经营的多数农户宣传现代化、商业化经营思想与服务理念,让农户树立起良好的工作态度与服务意识,避免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农户对客户态度不佳、服务意识不足的问题,在保证多数游客能够在游玩过程中体会自然风景之美与地方性民俗魅力的同时,感受农户良好的服务态度与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4]。监管部门应当通过合理路径、集中可利用文化资源、技术资源,打造突出地方旅游业特色的综合性管理制度,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制订指导方案,有效提高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户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效率。
(二)重点开发无公害的本土化旅游资源
监管部门在针对乡村旅游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主动采取合理措施,将本土化旅游资源融入管理机制之中,进而全面提高管理效率与旅游项目中各类旅游产品的质量水平[5]。各地区监管机构可积极结合所在地区具备的旅游业资源优势,开展富有成效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例如,监管部门可深入开发地区旅游资源,制订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特殊的民俗节日组织开展大型商业庆典活动;位于河流附近的村落可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划船比赛活动,还可组织具备较强探究意识的游客参与比赛活动,以此进一步提高游客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位于草原地区的乡村旅游景点经营者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与具体气候环境,在夏季组织游客与经营旅游业的农户开展晚间篝火大会与集体舞蹈活动。
(三)将信息化技术融入乡村旅游管理机制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逐步普及应用,各行业均开始依托信息技术构建专有的在线网络服务,监管部门应当与乡村旅游经营者进行合作,共同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乡村旅游管理机制中,以此更好地协调旅游行业的发展与不同市场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6]。例如,监管部门可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对旅游行业的潜在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总结,并站在整体性角度分析市场变化趋势,还可在互联网上构建地方旅游业交流论坛,让游客能够在此类网络社区中自由发表对旅游产品质量的评论与反馈意见,让游客在网站中详细地描绘其参加旅游活动后的感想,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的农户应当可以采纳游客的建议,调整服务方式与旅游产品的具体内容。五、结语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基于乡村旅游业的客观发展趋势与社会经营环境变化,制定符合实际发展情况的计划与指导纲领,并将可持续的现代化经济发展理念融入乡村旅游业的集约化、环保化发展建设活动中,进而全面提高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质量与农村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并推动乡村旅游行业融入市场经济价值链之中,让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得到系统性的保护,避免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生态系统崩溃、土壤盐碱化等环境破坏问题,推动地方性商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拓展乡村旅游业的受益主体,让农村地区的居民获得更多经济效益,构建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突出环保理念的旅游景区,提高游客的观赏体验感。参考文献
[1] 马毓.基于经济发展的乡村旅游管理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0(8):71,86.
[2] 李甜.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0(28):120-122.
[3] 包乐.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叶盛镇地三村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8):52.
[4] 刘静君.基于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19(2):214.
[5] 范才成.真实性视角下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开发[J].科技经济市场,2019(11):106-107.
[6] 黄坚.乡村振兴视角下百色市乡村旅游整合开发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19(1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