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陈培

    近年来,南通田家炳中学通过生活化的诚信课程和系列化的诚信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学校诚信教育特色。

    田家炳中学顺应时代主流趋势,按照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立足学校实际,继承和发挥学校的德育传统以及教育特色,确立有分量、有品位的校本课程主题——诚信教育。同时,学校结合《南通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进行多元评定,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发展过程,客观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充分发挥了评定的教育功能。

    一、 诚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教师课程开发水平有限,动力不足。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科学地编写教材,并能有效地实施课程。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就现实情况而言,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多元化知识结构水平比较低。

    诚信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是一种民主、开放、动态的课程。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需要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在内的学校全体人员和学生家长、社区的共同参与。在实施过程中,虽然上级行政管理部门重视,极力推动,但是教师缺少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自觉意识。(1) 教师的思维和行动缺少动力,在“方案学习”“相互支持”“知识重构”方面存在消极应付的现象。(2) 教师在实施课程过程中缺乏相互支持与合作,对于遇到的问题难以共同合作解决。(3) 学校考核机制不完善,教师在工作时间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不计入工作量,绩效考核中也缺少这项内容,影响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实践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在理论构建方面,大多是对国外经验的引进,没有更多关注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国外的理论尽管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但是毕竟文化背景和教育理念存在着差异,并不完全适用于我们。此外,课程专家与校本课程开发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不同,缺少沟通,使得校本课程开发走了不少弯路,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课程的品质。

    家长、教师“言传身教”环节薄弱。在诚信教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单一化的倾向。所谓单一化,是指教育只针对学生,不针对其他群体。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家长、教师的诚信状况不是非常满意。例如,家长、教师要求学生不玩游戏,自己却玩得热火朝天;家长让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自己却闯红灯或在工作中走后门、拉关系。如此,作为诚信教育必然陷入尴尬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诚信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实效性。

    二、 诚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建议

    (一)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靠教师专业化发展来推动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第一,教师要增强课程开发主体意识,增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刻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第二,教师要丰富课程开发知识,提高课程开发技能。课程开发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即一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心理学、教育学、课程理论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即在面临课程开发实际问题时的背景知识,可以通过实践积累。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校本教师培训。可以开展参与式培训,通过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共同构建知识和能力体系,还可以与高校合作对教师进行培训,弥补理论上的不足。

    (二) 建立科學民主的激励机制

    提高教师对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投入度,让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师的自愿行为,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课程开发的时间保障。学校要统筹安排,尽量不增加教师的工作时间,既不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能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其次,要调整晋升考核制度,将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晋升考核的一个指标,促进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第三,学校要建立奖励机制,对有能力进行课程规划、教材设计与编制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津贴。总之,建立以人为本、彰显个性、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增强教师对学校工作的认同和归属感,促使教师主动加入导诚信校本课程的开发中。

    (三) 加强家长、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学生的诚信品质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养成过程,家长、教师的“言传身教”是重要的因素。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去实践;凡规劝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活教材”,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