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沟通,改变“小学化”倾向

    周玉平

    

    

    

    在一次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意见与建议征集活动中,小班一名家长提出:“希望幼儿园加入英文启蒙、认字和数学认知启蒙、艺术启蒙和基础审美教育内容。”在与班级教师了解这名家长情况时我发现,这名家长也多次与班级教师提出希望班级设置文化课内容,家长在家给孩子报了英文、识字、算术等多个网课。但孩子在班级的现状并不是很好,常常处于游离状态,容易犯困,不愿与同伴交往。教师给家长反馈了孩子的在园情况,也给家长提供了一些家庭教育建议,但这位家长并不认同,依然觉得文化课学习很重要,坚持给孩子报各种班,并提出希望幼儿园设置这些课程。班级教师表示,很难做这位家长的沟通工作。

    在班级教师与家长多次沟通无果的情况下,我作为小班年级组长,如果忽视这位家长提出的问题,会让家长觉得幼儿园的家长意见征集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作用。此外,这位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可能已经影响到幼儿的正常发展,如果再继续下去,必定会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鉴于上述思考,我决定与这位家长见面聊一聊,了解孩子在家的教育情况,倾听家长内心的想法,正面回应家长,尽可能达成家园一致。与家长的沟通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约谈前,我分析了家长提案背后的原因,拟订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并从三个方面为此次约谈做准备。第一,向班级教师了解家长和幼儿的基本情况。这名家长是研究生学历,属于高学历高素质家长,很有主见和想法。第二,从这位家长的提案来看,她的教育理念具有强烈的“小学化”倾向。那么如何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呢?我查阅了关于“小学化”的危害、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等文章,找到了2018年颁布的政策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并重点选择一些材料打印出来。第三,准备一款能充分体现幼儿发展目标的玩具。

    耐心倾听,分析家长言行背后的原因

    谈话开始后,我并没有直接指出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小学化”的,而是通过询问了解家长所提意见和建议背后的原因与想法,并了解了家长在家是如何开展家庭教育的。

    果然,当聊起这个话题时,家长的语句中透露着对孩子即将进入小学生活的担忧。家长说:“我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是大班的,他们疫情期间没法来幼儿园,只能在家学习各种网课。都说小学要零起点,但是朋友告诉我如果真的零起点,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因为大家在上小学一年级之前都学完了二年级的课程了。您说我能不着急吗?我都后悔自己启蒙晚了。两岁半之前是爷爷奶奶带孩子,没有这个意识,孩子上幼儿园以后才跟我们在一起,才开始启蒙的。现在我们给孩子报了英语、数学、识字等课程,每天至少有1小时线上学习,孩子必须完成学习任务后才能玩玩具。但是这也有问题,一到玩玩具时间,孩子就停不下来,每次玩到11点都不舍得收,我们要是强行收玩具他就哭,我们只好随他了。这导致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很晚,常常11点多才睡觉。但是我们还是会坚持要求他学完了才能玩,这样也是培养以后上小学的好习惯。我们也是没办法,我老公家是书香世家,对每一个孩子的期待都很高,他们以后都要上北大清华的。现在我们家四老加上我们夫妻二人都把希望放在孩子身上了,我压力也很大。”

    从家长的表述中我感受到她作为妈妈的焦虑:一是对幼小衔接的焦虑,担心孩子现在不学,以后上小学跟不上;二是发现了孩子睡眠时间不足,但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个现实;三是来源于家庭的压力,家里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这一个孩子身上,不能有一点松懈。

    循序渐进,让家长从内而外转变教育观念

    在家长充分表达后,如果教师直接否定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必然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因此,教师要基于家园教育的共同目标来沟通,即都为了实现孩子更好的成长。于是,我首先对这位妈妈的话表示理解和共情:“特别能理解您作为妈妈的心情,天底下的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我们作为教师,和您一样,也都希望孩子们有好的发展。您担心的孩子将来进入小学的适应问题,也正是我们幼儿园一直关注的问题。其实,幼儿园的幼小衔接从小班就开始了,我们以学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设定每个年龄段幼儿具体的培养目标,循序渐进促进幼儿发展。”

    其次,消除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误解——“孩子天天瞎玩,啥也没学到”,帮助家长直观感受孩子在园的学习与发展。我拿出了提前准备的玩具,请家长先玩一玩这款玩具,然后说一说刚刚在玩这个玩具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家长玩完以后惊讶地发现,这款简单的玩具蕴含着5以内的点数、分类、比高矮、小肌肉操作等多方面的目标。家长说:“我总以为孩子在瞎玩呢,原来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这么多知识呀,真好!”在家长有操作、有感受之后,我结合这款玩具的操作过程,向他讲述了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小班孩子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是通过直观操作摆弄,在游戏中完成学习的。这是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内驱力的。只有当孩子自己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他才能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再次,借助专家学者和政策文件的权威观点,让教师的表达更有专业性和信服力。我将提前准备的论文、政策文件拿给家长看。家长恍然发现,原来家里的这种教育方式其实是在无形中剥夺孩子的学习乐趣,是不符合孩子发展规律的,甚至是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

    为了让家长更加深刻地感受“小学化”的危害,我结合这名幼儿的在园表现给家长进行了簡单的分析:“其实现在的教育方式已经对孩子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了。您看,孩子对每天的网课不感兴趣,但网课却占用了孩子正常的游戏时间,导致孩子每天熬夜玩玩具。三四岁幼儿每天睡眠时间是12小时左右,除去幼儿园午睡2小时,在家应该睡10小时左右。现在孩子只能睡7~8小时,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听班级老师反馈,孩子在幼儿园吃饭时,常常吃着吃着就困了,游戏时也经常犯困,导致他不能集中精力参加班级活动。对于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的幼儿来说,充足的睡眠对其身体、智力发育都是至关重要的,远远超过了孩子上网课学到的那点知识。此外,幼儿园要求孩子每天看电子产品时间不超过30分钟,但是您在家每天至少让孩子看1小时电脑,这也不利于孩子的眼睛健康。所以希望您能合理安排孩子在家的作息。”

    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述,家长意识到孩子周末在家也常常犯困,要么不睡觉、要么睡不醒,作息紊乱,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这才意识到了“小学化”带来的危害,意识到了规律作息的重要性。

    最后,提示家长要保持两个“教育一致性”——即家园教育一致性和家庭内部教育一致性,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关键。通过1个多小时的沟通,我终于和家长在教育理念上达成了一致。家长说通过沟通收获了很多,也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表示以后要减少孩子上网课的时间,尽量给孩子自主游戏的时间和机会。我也再次提醒家长,孩子的教育一方面要保持家园一致,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家庭内部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一致。也希望家长能将今天谈话的内容转达给家庭中的其他人,在家庭成员中保持一致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通过这次家园沟通,我对家园工作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与感悟。

    第一,促進幼儿发展,是家园沟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寻找沟通双方共同的目标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在家园沟通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共同目标就是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在与家长遇到分歧或矛盾时,一定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表达观点,这样更容易让家长接受,切忌从自身工作的便捷程度来表达观点,这样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如,在此次沟通中,我没有直接说“教育部办公厅有文件,规定幼儿园不能开办您说的这些课程,所以我们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来草草敷衍家长,而是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今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跟家长讲述我们不开设这些课程背后的原因和思考,真正让家长从心底理解与认同我们的教育。

    第二,耐心倾听与分析,是家园沟通的基础。

    倾听是对沟通对象基本的尊重,而学会分析,找准沟通对象表达背后的原因与需求,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家长与教师沟通时,常常描述的是一些具体的事件、现象,但是教师要善于从家长的表达中分析出其表达背后隐含的原因和需求,才能与家长进行高质量的对话,真正抚平家长内心的忧虑。如果教师不倾听家长的想法,只单方面向家长灌输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那么只会适得其反。如,在此次沟通中,我没有直接否定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而是耐心倾听,并不断分析与总结家长表达中的担忧点,从而在后面的沟通中逐个击破,帮助家长解决担忧。

    第三,重视体验与表达,是家园沟通的关键。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幼儿教师对这句话很容易理解与认同,但对于不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方式的家长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家长没机会走进幼儿园亲眼看到孩子们的活动,更是觉得孩子们每天在幼儿园就是瞎玩,没有学习。因此,只有让家长有机会进行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认同孩子在园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沟通过程中,我让家长玩了一款小班幼儿的数学玩具,并让家长表达自己游戏的收获。家长在这样一种亲身体验和表达中,感受到孩子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也更加认同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第四,专业联系实际,是家园沟通的助推器。

    在与家长沟通之前,我与班级教师沟通了解到这名家长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那么如何能够说服这样高学历、有想法的家长呢?除了让家长感受体验、教师现身说法之外,幼教界专家学者的观点、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政策文件是最有说服力的。因此,我提前准备了专业论文与政策文件,并在重点部分涂黄,让家长能从事先准备的文字材料中发现,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观点不是经验之谈,而是有专业理论依据、政策依据的。此外,在家长看完政策与理论之后,一定要帮助家长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家长的理解。如,在家长看完理论与政策文件后,我紧接着联系他家孩子在园容易游离、犯困等现状,分析家庭教育“小学化”已经给孩子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与表达,让家长更加信服教师,认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