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科技创新与国际人才流入研究

    陈少铭 招少玲

    

    

    

    [摘 要]选取1997—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国家层面探讨对外贸易、科技创新与国际人才流入的关系。研究表明:对外贸易、科技创新与国际人才流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对外贸易对国际人才流入拉动能力更强;对外贸易是国际人才流入和科技创新的格兰杰原因,而科技创新与国际人才流入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对外贸易、科技创新正向促进国际人才流入。

    [关键词]国际人才;科技创新;对外贸易;VAR模型;来华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 F740.2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9-0110-04

    Abstract: By selecting the time series data and establishing VAR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eign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talent inflow.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well as foreign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talent inflow. Foreign trade has more inevitable effect on international talent inflow. Moreover, foreign trade is the cause of Granger causal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talent inflow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re is a two-way Granger causality between international talent inflow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foreign trade to international talent inflow, respectively, increases and decreases, which exists time-lag effect.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al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eign Trade; VAR Model;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一、引言

    大力引進国际人才是中国政府实施的重大战略,从各省市出台的海外人才引进项目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都展现了国家对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与决心。以来华留学生为例,其人数由1997年的4.37万上升至2018年的49.22万,增长了10倍有余。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未来更有望成为全球人才中心。

    国与国之间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加速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传递,而一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又是吸引海外人才流入的重要指标。但是,对外贸易和科技创新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又会相互作用,从而对国际人才流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将对外贸易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研究两者联合对国际人才流入的影响,既有利于理顺二者关系,又可以对各级政府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证据支持与理论支撑。

    二、文献综述

    (一)科技创新与国际人才流入的关系

    李平和许家云(2011)通过建立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海归与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发现优越的国内科研环境是海归人才技术溢出的必要条件之一,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周琴(2012)以国际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部分城市后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问卷,研究得出科技环境是影响国际人才流动的最主要因素。然而,文中的国际科技人才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较为简单,该结论受到一定质疑。张阳(2016)则从影响中国专业人才跨国流动的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因素角度分析,发现科研环境对人才回流产生积极作用,且一国政府对科研资金投入越多即对其科技创新环境越关注,跨国人才更倾向于在这个国家进行跨国流动。李春浩和牛雄鹰(2018)创新性地选择境外来华专家衡量国际人才,构建随机前沿模型研究国际人才流入、社会资本与创新效率的影响。

    (二)对外贸易与国际人才流入的关系

    Pederson et al.(2004)发现由于国际贸易在双方之间形成商业纽带,其可以有效地降低国际人才在流动过程的成本和阻碍,从而有助于对外贸易促进国际人才流动。Jacques和Anna(2009)认为人才和对外贸易是相辅相成的,且两者之间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魏浩等(2012)通过对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数据统计,构建分类回归计量模型后发现两国之间的商品贸易有助于国际人才流入。

    现有研究更多基于静态视角,单独探讨科技创新、对外贸易与国际人才流入之间的线性关系。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VEC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综合考察科技创新、对外贸易与国际人才流入之间的动态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取

    1.国际人才。选用来华留学生数量来衡量国际人才的流入规模,一方面是因为来华留学生对海外市场非常熟悉,同时又对中国文化具备一定了解,可以充当中国企业和海外市场的联系纽带(Chen et al,2019);另一方面,留学生的流入与和其他人才的流入有紧密的关系,国际留学生的流入有利于带动其他类型人才的流入(魏浩,2012)。

    2.科技创新。学术界在测量科技创新时,广泛采用R&D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和专利数据等。由于专利具有易获得、准确度高的特点,也更注重于科技创新而非普通的技术溢出,是技术含量最为直接的衡量指标,故选择中国居民专利申请数作为衡量指标。

    3.对外贸易。文中指商品贸易,采用进出口贸易总额表示。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选取中国1997—2017年时间序列时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全球经济数据库、中国教育年鉴、世界银行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为消除原始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和波动性问题,对国际人才(FS)、科技创新(PA)、对外贸易(TRADE)的数据取对数处理,分别记为lnFS、lnPA、lnTRADE。

    四、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构建和检验

    1.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为防止出现“伪回归”现象,用ADF检验法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由表1可知,原始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在5%显著水平下,lnFS、lnPA、lnTRADE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2.VAR模型的构建和检验

    根据LR、FPE、AIC、SC、HQ 5类准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1(见表2)。同时,对VAR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如图1所示,被估计VAR模型全部特征根的估计值的倒模小于1,即所有特征根倒数都落在单位圆内,故该模型稳定。

    3.Johansen协整检验

    对变量采用Johansen检验,结果见表3。分别从Trace和Max-Eigen看,检验结果一致,可见lnFS、lnPA、lnTRADE在5%显著性水平存在至多一个协整关系,即科技创新、对外贸易与国际人才流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由上述表达式可知,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看,中国进出口总额和中国居民专利申请量对来华留学生人数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中國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会令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约0.78%;中国居民专利申请量每增加1%,将令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约0.04%。相较而言,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增加更能促进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增长。

    4.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能够解释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由于lnFS、lnPA和lnTRADE序列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协整关系,所以对三个序列建立VEC模型,检验结果见表4。

    模型的AIC和SC分别是-4.59274和-4.24424,VEC模型的整体效果较好。三个变量的调整系数都为负数,说明模型具备误差修正机制,进一步证明了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在国际人才流入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中,误差修正项的系数是-0.27081,表明国际人才流入与科技创新、对外贸易之间存在反向的修正机制,当它们的长期均衡状态发生偏离时,将会以0.27081的速度将其调整回均衡状态。

    5.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进一步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说明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在进行检验时,将滞后期选择为1到5期。检验结果显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滞后1期的国际人才流入是科技创新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2到5期时,科技创新是国际人才流入的格兰杰原因。这是因为,随着跨国人才逐渐流入中国,科技创新对国际人才的需求起到了反哺作用,一方面科技创新需要国际人才的支撑,国际人才可以通过网络效应进一步提高自身人力资本水平,并通过职位挤出效应、员工流动效应、产业集聚效应等,促进本土人力资本的提升,从而促进科技创新(李平,许家云,2011);另一方面,本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产出,而国际人才流入在科技成果产出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对外贸易与国际人才流入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对外贸易对国际人才流入具有显著影响。

    (二)VAR模型结果的解释

    VAR模型是一种非结构模型,往往不对其各个参数估计值进行解释,而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可以更好地对VAR模型的结果做出解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变量之间潜在动态关系,研究内生变量误差项上施加随机干扰项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系统产生的影响,结果如图2。将脉冲响应函数的追踪期设定为十期。

    1.脉冲响应函数

    由图2可知,本期lnFS受到自身一个标准差冲击后存在1期滞后,除了在第二期有最低点,随后呈现稳定的正向收敛迹象,说明国际人才流入本身具有带动作用;lnPA给予lnFS一个正向标准差冲击后,其响应程度不明显,经过第3期后一直呈现负向响应;lnTRADE给予lnFS一个标准差冲击,在第2期达到峰值后在第7期开始负向响应,说明对外贸易在短期内对国际人才流入会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长期范围内这种促进作用会降低。

    2.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分析了在某个变量受一定的冲击时,该变量影响其他内生变量的程度,以此来了解在随机扰动冲击的情况下各变量给予其他变量的相对贡献度。本文研究中给定10期的期数。

    国际人才流入方差分解如表5所示,国际人才流入的波动在第1期只受自身波动的影响,科技创新和对外贸易对国际人才流入的冲击均为零,两者对国际人才流入波动的冲击(对预测误差的贡献度)表现出一定的滞后,从第2期开始显现。科技创新对国际人才流入的影响总体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由第2期0.37%增加到第10期的0.62%,而对外贸易对国际人才流入的影响是缓慢下降的,从第2期5.81%减少到1.98%。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借助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VEC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综合考察科技创新、对外贸易与国际人才流入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对外贸易、科技创新与国际人才流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前者对国际人才流入的拉动能力较强;第二,前期国际人才流入能促进科技创新发展,而科技创新不会立即影响国际人才流入,但后期的科技创新发展能够促进国际人才流入,两者形成反哺关系;第三,对外贸易与科技创新在短期内可以正向促进国际人才流入,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二)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方面,中国应制定并实施引才和育才战略,重视“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创新人才长期项目等工作,努力消除人才流动中的障碍并健全人才移民体系。同时,提升国内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开设与制定适合外国留学生的全英文教学的课程与专业,积极与国外优秀高校建立本、硕、博等不同层次的校际交流活动,推动国际人才的联合培养工作。另一方面,中国应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而提升科技创新环境对国际人才流入的吸引力。最后,继续推进贸易强国战略,在优化传统外贸结构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范围,借助商品的国际间流动来推动信息、人才的跨国流入。

    [参考文献]

    [1]李平,许家云.国际智力回流的技术扩散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地区差异及门槛回归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1,10(3):935-964.

    [2]周琴. 国际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张阳. 我国专业人才跨国流动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D].青岛大学,2016.

    [4]李春浩,牛雄鹰.国际人才流入、社会资本对创新效率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5):152-160.

    [5] Pederson, J., M. Pytlikova and N. Smith, 2004, “Selection or Network Effects? Migration Flows into 27O ECD Countries”, 1990~2000, IZA Discussion - 1104.

    [6]Jacques Poot and Anna Strutt.International Trade Agreements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J].Working Paper in Economics,2009(9).

    [7]魏浩,王宸,毛日昇.国际间人才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2(1):33-45.

    [8] Chen, S.; Lin, Y.; Zhu, X.; Akbar, A. C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Affect Chinese OFDI—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Economies, 2019(7) :87.

    [9]魏浩.关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与加快吸引国际人才的思考[J].经济界,2012(6):57-59.

    [10]李平,许家云.金融市场发展、海归与技术扩散:基于中国海归创办新企业视角的分析[J].南开管理評论,2011,14(2):150-160.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