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学与活动现状研究

    张雁航 张春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5-188-01

    摘要 学校体育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将综述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与课外活动的发展情况,研究体育教学引导作用的现状,以期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活动借鉴。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体育活动

    一、国内有关学校体育活动的研究

    有关学校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的关系概括如下:

    (一)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并重。如吕中凡等认为,学校体育应建立“双中心”的教学体系:以体育课为中心,以“学”为主。主要在体育课中安排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传授学生身体练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习惯和能力,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以“课外体育活动”为中心,以“练”为主。主要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安排学生进行身体练习,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学与练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与发展。

    (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堂是体育教学的主力战场,同时,课外体育活动扮演着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学生通过在课后的练习和巩固,进一步提升了上课时的技术,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展开和进行。

    (三)课内课外一体化。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另有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等认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体系。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至今仍持有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即有充分论证与批驳的认识,认为“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第二课堂,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课外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同时也是高校体育课程的第二课堂”。

    二、目前学校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不足

    根据调查,在师资队伍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点不足。一是体育教师严重短缺。体育教师都是一些比较年长的快要退休的老师在任教,每一位体育老师一周都要上二十几节体育课,哪怕如此,还是需要找其它课程的任课老师来带体育课。因此,这些学校的体育成绩可想而知。二是工作积极性不高。或许是因为马上就要退休了,没有了年轻时的激情,所以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专业知识严重不足。

    (二)体育教学不规范

    我校现在出现的体育教学“热闹繁荣”的景象,实质是,体育教师拿出许多体育器材、器具供学生自选玩乐,学生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只要玩起来、只要他们开心就行了,体育课成了“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课”。美其名曰发展学生个性需求,其实就是“放羊”。忘了体育教育是一门学科,同样应该有导学案,有达标测评,有课后作业,有教学反思。

    (三)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

    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而对过程评价重视不够。以终结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法的做法较为普遍,这种评价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评价与课程同步结束,因而,不能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给以及时的反馈,无法适时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和学习。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过分强调绝对评价,而对评价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度重视不够。采用统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的做法值得重新审视。按照统一的标准,有些学生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先天原因,却达不到标准要求,被视为“不合格者”,积极性受到打击。

    三、总结

    学校体育活动未来要向这几个方面而努力:

    (一)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不仅要增强自身对于这些影响的抵抗能力,更要提高对这些不良影响纠正与消除的能力,从而更加重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任务的繁重和艰难。

    (二)提升兴趣

    而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持久性和稳定性则至关重要。少儿天生好动,具有良好的体育活动积极倾向,但这并不能完全看做运动兴趣,真正的兴趣还需要在体育活动中,通过无尽乐趣的获得来逐渐培养,形成稳定的心理吸引惯性,并最终转化为生活常态化的运动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性的成熟,性格的基本稳定,运动兴趣才不会那么容易易改变,从而达到运动锻炼的生活化状态,即完成了运动锻炼终身化的目的。

    (三)運动能力的提高

    第三项才是运动能力的提升,运动能力的提升又不可或缺,一定水平的运动能力,是学生成功地、自觉、自主地从事运动锻炼活动的基础。而运动能力则是在体育教学中获得的运动知识、运动技术以及方法等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方面的锻炼及提高。

    总体来说,学校体育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淀,也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和国家社会的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