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读写链接价值再认识

    吴丽芳

    

    

    

    [摘 要]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追求。为此,教师应提升读写结合训练的品质,重新认识读写深度融合的价值,并通过“1+X”高仿学表达、想象重组促表达、运思发散助表达、迁移明理善表达等策略,引导学生理解内化并建构语言,使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并能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读写链接;想象重组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4-0027-02

    统编教材的课文练习有不少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这体现了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语文课程理念。在强化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追求读写品质的提升,实现阅读与表达两者之间的有效链接。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用好教材设置的读写练笔内容外,教师还要遵循教材的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设计读写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由宏观到微观的感悟、理解、运用,促进读写的深度融合。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X”增料,高仿学表达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1+X”策略,增加语言学习材料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其中,“1”是所学的课文,“X”是带出的学习过的或类似表达范式的文章、段落、句式、词组等。这样,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悟”“用”成正向关系。

    如,笔者指导省级优质课《天窗》(四年级下册)一课,在学生充分阅读、感悟“因为有了想象,小小的玻璃天窗成了作者唯一的慰藉”的基础上,教师以“1+X”链接《夹竹桃》片段:

    师:语言大师季羡林也善于想象。你们看,这是夹竹桃(出示实物图片),它像竹又似桃。夹竹桃的影子投到墙上会引发季羡林怎样的想象呢?

    出示:夹竹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________。我幻想它是_________。我幻想它是_________。

    1.学生想象猜测作者会怎么写。

    2.教师在横线上分别填上“地图”“水中的荇藻”“墨竹”,引导学生依据提示进行仿写。

    3.多种形式朗读,感悟品味作者想象的神奇与表达的美妙。

    这样的读写训练,透过语言的外壳把学生引进逻辑联想的内里,让学生在阅读感悟—猜读想象—表达体验的过程中经历从模仿、想象再到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按照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读写,这样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实践证明,学生不仅能学以致用,还能活学活用。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想象联结,重组促表达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经常有“读句子,想象画面”这样的内容。这说明想象能力的训练点散落在各年级教材中,它们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抓住契机启迪引导,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如,二年级的《夜宿山寺》一诗,李白用大胆夸张的手法,超乎常人的绝妙想象,表达夜之清幽、楼之高耸以及自己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同时,作者通过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衬托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在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外,还可以利用教材插图,将它改成诗人站在山顶寺院的高楼上,要求学生以《晨观山寺》为题练习表达。还是写楼高,但时间不同了,需要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表达。同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诵读“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等诗句,以丰富学生认知,使他们感受描写“高”的不同表达方式。

    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读写实践,是对文本的感性体验和富于个性化的解读。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文本所要表达的意蕴中,并且运用修辞手法表达链接生活经验的想象。这是相似块的重组、整合的运动过程。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运思链接,发散助表达

    “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审美体验活动中。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发现美,感受和表达美。

    如,五年级的《四季之美》一课的课后有一道选做题:“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这是编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图一),搭建支架,打开学生思路,帮助他们选择最有把握写好或印象最深的美丽景致来描绘。这是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的实践活动。

    这样的活动是指引学生自读自悟,提升读写品质的最佳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文字与思维冲浪中,学生用笔来思考,筛选出与练笔内容相关的素材,并合理地加以组合,这样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延伸迁移,明理善表达

    语文学科教学是进行中外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链接故事情境或学生的生活情境,就有助于學生阅读输入后的输出表达再创造。如,二年级的《寒号鸟》一文,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其蕴含的道理是: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读中学法、悟法,读后用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使学生自觉传承和理解民族文化。

    首先,引导学生重温故事,提炼故事要素。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怎么做、怎么劝、怎么做、怎么答、结果。”其次,让学生交流诵读,明晰文章的主旨。教师进行总结:“我们不能学寒号鸟,现在懒惰,将来难过;要学习喜鹊,提前做好准备,勤奋努力。”其三,出示《明日歌》(节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让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并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体会。其四,引导学生观察下面四幅图(图二),看看画的主角分别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然后,按照《寒号鸟》的故事结构来编一编《蚂蚁和蝈蝈》的新故事。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总结出蚂蚁是怎么做、怎么劝的,蝈蝈又是怎么做、怎么答的,其结果怎样;再通过下面的支架,引导学生表达。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教学中,教师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而这种同类链接在语文读写教学中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角,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走向深入,发散而有张力;同时,使学生对文本表达的思想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感悟,体会并传承劳动创造美好的民族文化传统。

    提升读写品质,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其核心是盘活学生的积累,创造性地运用新的表达范式,规避过去那种常态的、随意的读写结合训练,这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宁.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 [J].语文学习,2018(1).

    [2] 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 刘濯源.思维可视化,让学习真正发生 [J].当代教育家,2017(11).

    [4]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