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混合式学习策略
马川富
【内容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弊端日益暴露,无法实现“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彰显出显著的价值。对此,笔者以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作为研究中心,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开展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 信息技术? 混合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不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技术训练,还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信息素养下的教学目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充分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学科认知观念存在问题。在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认知观念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并未将其作为必考的科目,在对其进行认知的时候,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说,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制约,常常有意识、无意识地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重点考试的科目上,在信息技术上耗费的精力相对比较少;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说,受到教师、高考的压力,在日常学习中也常常进行习惯性的取舍,忽视信息技术这一科目的学习。
第二、课时分配上存在问题。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借课时”现象,考试科目向非考试的科目借课时。在这一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在具体的教学中,出现了名存实亡的现象,难以保障信息技术的教学需求。如此一来,致使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了教学内容难以拓展、教学计划难以完成等现象,甚至在有限的时间内,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成为简单的理论灌输。
第三、教学模式单一。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各具特色、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致使信息技术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低,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①。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当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逐渐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学习模式与网络技术上的学习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双线”教学模式,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理念相适应,已经成为当前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监控的价值,也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充分体现出来。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例,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彰显出显著的价值,集中体现在:(1)有助于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新课程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和终极目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更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2)有助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创在力。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多元、丰富的学习方式,包括:独立学习模式、小组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网络信息模式等,在丰富的学习模式下,对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潜力等,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3)有助于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下,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将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与网络线上教学模式之间的优势进行了深度融合,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促进了自身知识的构建,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效提升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且这种课堂教学效果是单纯课堂教学模式下难以达到的效果②。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中的设计策略
1.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理论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在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时,应遵循四个基础理论:
理论一: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真正强调了“以人为核心”,更加强调学生的尊严、自由,关注人的潜能、发展,对学生的价值、个性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与看法。
理论二:建构主义理论。这一研究理论中强调了学习的情境下,要求教师在强化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充分借助一定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在多样化情境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理论三:教育传播理论。从教育传播理论上来说,更加关注信息传播过程、信息的结构和形式、信息的交流和功能等。
2.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策略
混合式学习模式作为一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在开展设计的时候,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即:分析学习需求、设计学习活动、开展学习活动、改进教学设计。
(1)学习需求分析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基本上都属于一对一、一对多的模式,教师和学生都是在固定的教室中,借助面对面的方式,完成相關知识的传授。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则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有机融合,逐渐形成了新型的线上教学系统。这种教学模式下,给学生分配了更多的学习时间,提升了学习效率。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时,应全面加强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对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进行参考,结合具体的教学特点等,制定出具体、合理的学习目标。
(2)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时候,应对影响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学生、文本信息加工、学习支持工具、活动规则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他的内容进行设计,包括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工具等;还要对学习活动的规则、评价标准等进行设计,最终完成及具体的教学课件设计。
(3)开展学习活动
开展学习活动是学习活动的实施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学习活动计划进行执行,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完善等,最终保障学习活动计划的有序开展,最终顺利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4)改进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作为高中阶段一门必修的课程,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之后,还必须要针对课程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其展开全面、具体的评定,明确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以便于后期更好地实施和开展。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实施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笔者以《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为例,对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構建智慧课堂的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模型构建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时,就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工具。将这一课程教学进行了划分,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其中,课前阶段主要是对教学内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据此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预习、查阅相关的资料,按照清单高效地完成预习工作;课中阶段,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针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探索,最终对其进行解决;课后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具学习情况展开分析、评价。
2.教学实施过程
在具体开展混合式教学时,整个过程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流程:
第一、对学生进行分析。高一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够熟悉,教师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陌生。对其展开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这是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和关键。
第二、教材内容分析。就《信息技术基础》来说,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进行信息知识学习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第三、确定学习目标。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针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明确了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即: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进行了罗列,将信息的基本特征给予了说明;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别从生活、学习中进行发现、总结,随之提升能力;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升华。
第四、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工具。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下,笔者选择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教学工具。
第五、教学实施的过程。在本章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主要划分为了三个阶段,即:(1)课前预习。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将资源、素材等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事先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源开展学习,并将学生预习中的疑惑展示、记录,以便于后期更好地开展讨论;(2)课上讨论。在这一个阶段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价值,学生则是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点,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中,并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知识的理解;(3)课下发展。在这一个阶段中,主要对两个阶段的学习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应用,使得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六、形成性评价。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教师在完成教学过程之后,教师还应对学生在电子白板学习模式下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的行为展开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具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以便于下次教学中得到改进。
【注释】
① 周玳珈、林哲群、吴少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施[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 (10):14-17.
② 宗娟娟. 浅谈混合学习理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试题与研究,2020(26):114-115.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