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养老保险改革中的国际经验
刘姝池
摘要:随着老龄化速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基本公共养老保险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当前需要更加注重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来分担养老方面的压力。在对美国、德国、瑞典等成功应对老龄化趋势的国家采取的商业养老保险改革措施进行了研究与参考后,分析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对我国商业养老保险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商业保险;养老保险改革
一、商业养老保险介绍
(一)养老保险简介
养老保险属于一种理财型保险,它利用保险特有的长期资产属性,来帮助我们实现更高质量的生活。202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其中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使劳动者在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获得物质帮助以保障晚年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体系中的核心,为各国政府所重视。而商业养老保险相当于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是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一种年金保险,被保险人在交纳了一定的保险费以后,就可以从一定的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
(二)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1. 社会中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养老保障面临着巨大压力。
当前全球老年人口数量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同时根据图 1中的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目和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社会抚养老年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近年来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革,传统的几世同堂大家庭格局正在逐步转向小型化的核心家庭模式。所以居家养老条件也正在逐渐弱化,这也使得养老保险服务的改进与提高的必要性越来越明显。
2. 社会性养老保险存在不足,覆盖范围有限。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可知,截至2016年年底,主要发达国家养老金整体替代率(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退休前的工资收入)水平约为75%,相比之下,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为3.79亿人,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8580亿元,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仅为31.44%,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并且对于全球范围内基本社会保险不能覆盖的人们来讲,商业养老保险都将成为首要的选择。
3.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想为老年生活减轻经济负担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在未来十年内,步入老年、有养老需求的群体大多是改革开放之后步入工作岗位的人。这部分群体充分享受了过去几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红利,生活水平普遍更好。所以这部分中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状态,更有可能在年轻时留出更多的预算投入到商业养老保险中,即这些中高收入人群有着更高的保险意识,增加了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
二、各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一)美国
美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中主要包括三部分:社会性质的福利保险、“401K”账户和“IRA”个人退休账户。企业为参保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和企业每月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养老金账户,投入退休计划中的资金享受延迟付税的优惠。除此之外,企业向员工提供多种不同的证券组合投资计划,员工退休时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和转为存款等方式使用,投资风险完全由职工个人承担。
年金保险的另一种主要形式便是IRA(个人自愿投资型退休账户),是否购买取决于居民个人决策。IRA账户同样属于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账户,投资没有保底性收益,目前在养老保险金市场上目前占有最大的份额。
(二)德国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德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整个德国较高的保障水平给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现收现付制的养老模式运转开始出现危机。为了保持养老保险的公平性,德国政府自2001年开始推行李斯特养老金改革。
该项改革的目标群体是受到法定养老金减少影响的人,如法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农业从业者、公务员和军人;接受失业保险金或领取降低收入能力金以及在家中照料他人的人。其补助方式涉及很多种:税负较少的低收入劳动者可以采用直接补贴的方式,高收入职工可以将特殊津贴从所得税中扣除;同时还对雇主和职工向企业年金计划的缴费和收益实时免税政策。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银行存款计划、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储蓄计划、养老基金或者直接保险等都可以作为李斯特养老产品。
(三)瑞典
瑞典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金支出越来越多但是经济增长越来越缓慢。又出现了大量的提前退休现象,于是在1999年后,瑞典推行了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商业养老保险方面推出名义账户和实账积累:名义账户部分采用DC模式,一部分留在参保人账户并投入到公共投资基金中共同管理;实账积累部分,由养老基金管理局将缴费的一部分划出后投资到私人基金和共同基金公司进行运营实现保值和增值。除此之外还有职业年金,缴费率取决于居民就职行业和参保人员年龄。改革以来,瑞典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收入总数大且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三、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一)发展情况
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实行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二是企业补充性年金保險,三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对于非社会性养老保险的第二层次,主要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覆盖面很窄。在更多元化的第三层次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中,主要包括传统型养老保险、分红型养老保险、万能型寿险与投资连结保险。
直至2016年,第一层次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在体系中仍然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个人商业保险的影响微乎其微,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从经营情况来看,市面上的寿险产品当中只有20%为养老保险产品,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可知,第一层次的社会基本养老制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结余迅速下降,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并且这种趋势性变化难以扭转。
综合来看,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迫在眉睫,不然想维持好我国养老体系的正常运转将非常困难。
(二)商业保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 民众保险意识不足
根据《2018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可知,我国2017年的人身保险市场保险深度为3.15%,保险密度为1853.38元,同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为6.1%,世界平均保险密度是65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478.5元)。通过以上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人身险产品市场占有率与国际水平相比较低。从图 2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由于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商业保险发展起步较晚,保险业发展不规范,导致很多国人保险意识淡薄,讳疾忌医,缺少长远的眼光,对保险业缺乏了解缺乏信任,为自己主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并提前规划退休生活的主观积极性并不高。
2. 当前市场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种类单一
不同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完全是市场化运作,所以多样化的保险产品是吸引投保人的方式之一。但当前我国保险业仍然处于粗放型发展,发展思路注重的是保险业务规模的扩张而相对忽略了质量的细致性;同时由于缺乏专业化创新型人才,商业保险的经营水平受到了很大制约,缺少个性化的商业保险定制服务,无法满足市场中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3. 监管体系不完善
我国保险业主要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险法》为主,其他条例规章为辅,但是各大法规之间并没有形成互相补充的有机整体,并且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专门性法规,不利于在复杂保险监管环境下发挥作用。其次我国监管主体派出机构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保险行业协会影响力低,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缺乏实质性作用,一旦不合格的保险公司进入引发危机,市场将趋于失灵,投保人利益将受到很大损害。
4. 优惠政策缺乏动力
参考国外IRA等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2018年6月7日起,我国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正式试点。但是由于没有针对售卖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制定优惠政策,导致其推广宣传动力不足。据相关调查显示,试点之初税延型养老险的社会关注度较高,但随后人们的期待值逐渐下降。这种情况主要是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窄、力度不够造成的。即使实行了税收递延,投保者在领取保险金时仍然要缴纳很高的税金。当前的优惠措施不足以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不利于其后续进一步发展。
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示
(一)规范并完善个税递延型优惠政策的实施体系
美国和德国在进行养老金改革时都有专门的立法出台,美国针对IRA个人养老账户推出了《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德国针对李斯特养老金在2001年时出台了《老年人财产法》,但是我国在投入试点时并没有明确推出相关立法,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没有办法及时调整进行应对。在给予补助发放养老金时,领取流程也很繁琐低效。
此外政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个人领取税延养老保险金时的实际缴纳税率为7.5%,这样一个税率优惠,只有对当期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20%以上的人群才有意义。这导致对于低收入人群和非正规就业人群并没有吸引力,所以在推行政策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问题。
(二)着重发展我国还不够成熟的金融资本市场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金融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市场结构发展不成熟,容易发生动荡。虽然我国保险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早年保险公司行为的不规范,民众们对保险公司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风险偏好进一步降低。
相比之下,美国金融市场长期保持着波动率低、收益稳定的特点,促使变额年金、市场基金等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广受人们青睐。所以我们要先保证一个稳定成熟的金融资本证券市场作为支撑,鼓励越来越多的专门型人才参与到金融领域的发展中来。同时规范保险领域的经营行为,增强民众对保险行业的信任感,这样才能鼓励参与人积极自主地参与资产配置。
(三)产品设计时刻关注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从图 3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退休后最担心还是自己的身体状况。所以我们可以参考日本的护理保险医疗服务,以通过给保险公司足够的优惠和补贴,促进商业保险公司和护理、医疗等产业链合作,打造长期养护型商业养老保险,逐步渗透进入到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当中。
同时要注重增强产品的多元性,美国的IRA计划中,资金可以用来购买银行的基金股票债券还有保险公司的年金产品等,德国的李斯特养老改革还推出了以房养老等产品,选择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个体的偏好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我国的投资选择相对而言就显得有些单一了,应当设计更多更丰富的产品和组合。
(四)逐步打造个人养老账户
参考美国IRA账户,我们发现个人养老金独立账户拥有更强的透明性,个人对于自己的投资方向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还可以培养人们金融思维和保险意识的成长。但是考虑到我国老龄化速度太快,人口基数过大,而且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社保型养老,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而言也更加注重利用再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所以短时间内这一方法实施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孙祁祥.保险学(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郑红,王卉.我国税延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16):220.
[3]吴杰.美国经验对我国构建商业养老体系的启示[J].保险理论与实践,2018(07):100-114.
[4]张立龙.新世纪德国养老保障改革——李斯特养老金计划[J].经济研究参考,2014(05):76-80.
[5]司苏波.浅谈促进社會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协调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0(04):106.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