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斯义桂歌唱“秀气”论

    刘虎成 董兵

    [摘??要]在中国近现代歌唱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斯义桂是在国内外拥有重要影响力的华人男中低音歌唱艺术家,曾被誉为“世界十大歌唱家”之一、“中国第一男低音”,但人们对其辉煌的一生和重要的教学理念“秀气”论却知之甚少。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中,斯义桂重视实践、不尚空谈、兼收并蓄、讲究秀气、追求质量,为当时中国美声歌唱方法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本文将从斯义桂“秀气”论原理为切入点,以歌唱中的吐字、发声、作品表达三方面对斯义桂男中低音版本《教我如何不想他》进行分析,目的让更多声乐学习者对秀气论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斯义桂;演唱艺术;教学方法;秀气论

    20世纪是中国美声诞生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自20世纪20年代西方美声传入我国,中国的美声唱法就致力于探寻科学的演唱实践方法。斯义桂作为特殊时期后来华教学的第一位国际著名歌唱家,从祖国各地慕名前来的声乐学习者高达三百余位,也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美声唱法带来了全新的歌唱方法理念,并在中国引起一波美声学习的热潮。

    在斯义桂音乐艺术理论研究中,研究视角多集中于斯义桂生平及事迹,多以论文、报纸、档案形式呈现。对斯义桂的演唱和教学方法研究尚有待完善之处,其教学理念——“秀气”论目前依然值得研究。对斯义桂演唱的众多中外歌曲的理论研究尚有不足,将斯义桂教学理论与他实际演唱相融合的研究更为缺乏。

    斯义桂作为在国内外拥有知名影响力的华人男中低音歌唱艺术家,无论在教学方法(秀气论)、音乐表演、学术研究,还是在中外音乐的传播与交流、中西方艺术歌曲演唱实践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值得每位声乐学习者不断地探寻与研究。

    斯义桂生平简介及艺术成就

    斯义桂,1915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县岳林街道斯张村。其父斯礼遂年轻时期从宁波的海路进入上海闯荡,在上海澳门路开了家石作坊,因其吃苦耐劳、技术精湛、心思细腻而由此发家。父亲优秀的石匠精神品格与事业的成功为斯义桂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时期,斯义桂的父亲就发现了他有着惊人的学习天赋,为了斯义桂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父亲将他送到了上海的教会学校。在学校中,斯义桂参加了教会合唱团,并第一次接触到了赞美诗,之后其父又将他送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小提琴。

    中学时期的斯义桂参加了上海国立音专举办的以抗日救亡为主旨的音乐暑期补习班,上海音专的青年教师丁善德发现了斯义桂非凡的歌唱天赋。在未进入上海音专学习前,斯义桂就参加了上海音专五周年音乐会清唱剧《长恨歌》的演出,并担任剧中男主角唐明皇的演唱。

    中学毕业后,17岁的斯义桂顺利进入了上海音专系统地学习声乐,在音专斯义桂遇到了两位启蒙的老师,分别是中国男中音歌唱家应尚能和苏联男低音歌唱家苏石林,两位教授对斯义桂进行了严格系统地训练和演唱技能培训。最终,斯义桂以出色的成绩在该校声乐系毕业,这段艰苦的学习经历为斯义桂演唱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成就,斯义桂告别了祖国,决定前往美国继续深造。刚到美国的斯义桂在美国纽约市政大厅举办了第一场个人独唱音乐会,但反响一般,甚至受到了西方人的歧视。这次的失利对他有着不小的打击,却没使他沉沦,早年的学习生涯磨炼了他坚韧的品质。斯义桂多年后回忆,那次失败使他开始反省自己,让他认识到自己歌唱艺术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果想要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他必须抛弃过去错误的观点,以学生的姿态继续脚踏实地的学习。至此,斯义桂的演唱艺术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认清问题后的斯义桂在美国遇到了他人生的另外两位老师,一位是曾供职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艾迪丝·瓦尔克,她为斯义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位是男低音歌唱家亚历山大·基普尼斯,基普尼斯善于歌剧表演,并对德奥艺术歌曲有着独到的见解,使得斯义桂在俄国歌曲和德奥艺术歌曲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1949年11月斯义桂在纽约“卡内基大厅”举行独唱音乐会,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也是斯义桂歌唱艺术中的转折点。

    1961年斯义桂担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就职仪式音乐会的首席演唱,在演出结束后,肯尼迪亲自登台与斯义桂握手并致谢,同时提出希望他作为“美国文化使者”前往世界各地,宣扬美国文化。[1]

    斯义桂作为20世纪华人歌唱家的杰出代表,频繁演出于美、英、法、意、德、荷、澳、新西兰等国家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并同美以及英、德、法、荷兰等国家的一流乐团同台演出并录制了多张唱片。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斯义桂是“音乐的化身”;荷兰《阿姆斯特丹报》称他是“音乐的奇迹”;意大利《意大利报》称赞他是“一个金嗓子”;西方媒体还称“他的歌喉足以和伟大的夏里亚宾相媲美”。[2]

    斯义桂歌唱“秀气”论

    目前为止,“秀气”论原理是由斯义桂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活动中提出,其可视为声乐演唱的一个总要求。这个要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斯义桂歌唱教学理论的“秀气”论特点,另一部分是斯义桂歌曲演唱中“秀气”论的体现。

    (一)“秀气”论的定义

    “秀气”二字起源于《礼记·礼运》中的“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其后发展成为多层含义。

    斯义桂多年的声乐教学一直将声音的“质地”放在首位,在上海音樂学院的讲座中,他首次提出了“秀气”的声乐教学理念。“秀气”论原理是不能有过分的铺张、不假思索而导致粗糙的声音,停滞不动的气息,要时刻给人以内在美的感受。[3]

    “秀气”美是具有我国民族音乐审美特点的,如中国古代音乐在表现形式上要求体现出“虚”和“含蓄”的特点。斯义桂的“秀气”美正是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所采取实在的音响手段和截然了当的气氛渲染的方式不同。中国传统音乐在表现上往往是追求“虚”的意境和“含蓄”的表现方式。通过“含蓄”与“秀气”的表现方式,留给人们的心灵以更广阔的感受余地。[4]

    同时斯义桂将西方科学的美声唱法与中国人擅长的细腻、精致的情感表达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了中西结合的新形式歌唱艺术理念。

    (二)“秀气”论的艺术特点

    在中国美声唱法发展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个混乱的时期,为了追求声音的宽、厚、亮的极致化表现,出现了普遍的压迫声带提高声音亮度和故意撑大提高音量的现象,斯义桂的“秀气”论教学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改正。

    1.自然的声音表现

    在斯义桂“秀气”论的教学方法中,声音的美是声乐演唱过程中的第一要素,声音的“质地”美需要放在首要地位。斯义桂强调在演唱时,声音、表情、语言等需为一个整体的美,重音不能过于纵容,导致声音过分粗重、粗糙,轻处也不能畏怯,失去音色。如斯义桂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座中指出,“女中音是一半的女高音”,其含义是女中音有与女高音一样,甚至更广的音域,女中音也可以唱花腔,只是长期“压”着唱,声音过于厚重,无法快速的唱动花腔乐句。[5]

    唱高音时声音不可以通过声带挤压“冲”上去,也不可以两个音之间“滑”上去,低音不可以“压”着唱,也不能垮。如在斯义桂教学中,他一直要一位男低音学生轻声的、轻柔的唱,从表演者的内心感觉中模仿大提琴的音色。

    2.合理的口腔打开

    在进行声乐表演实践过程中,“秀气”的打开口腔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明确正确的打开口腔是声乐学习的第一步。但却有部分学习者在观看国外视频后出现了极端化行为,一方面是认为打开口腔越大越好,在中、低声部出现较多,这类声部过分追求“宽、厚、大”的声音,这类靠后的声音失去了音色,也无法唱出清晰的元音。另一方面是挤压声带去歌唱,普遍出现于高声部,为了过分追求民族唱法中“亮”的音色,捏紧喉咙去冲击声带。

    斯义桂在声乐教学中提出,因为中国人咬字的习惯,在说话时舌根是会不自觉的往回收缩,所以首先要放松口腔中的舌根,其次合理自然的提起小舌头,也就是打开喉咙,但是需要注意合理有度,同时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不断地检验声音的效果来达到高质量的声音效果。

    3.高位置的头腔共鸣

    现如今,每位中国声乐学习者都知道头腔共鸣的高位置演唱方法,但很少有人知道是谁第一个将它带入中国。作为中国美声唱法的先驱,斯义桂是最早在中国提出声音的位置要高,气息要始终托住声音,要有足够的头声,充分发挥共鸣的作用,高位置的头声是斯义桂在声乐教学中反复强调的。

    斯义桂要求每个声部都要有高位置的头腔共鸣,如高音声部不可以使用胸腔,也不可以使用喉部的力量,不能出现“挤”的声音,时刻保持头腔,使用半假声将声音放出来,不能从高位置掉下来。中、低声部同样要像高音声部一样使用头腔,唱的要轻柔且清晰,直到“b1”才可以使用胸腔,但声音的方向还是靠前,声音位置还是在高位置保持不变,时刻保持声音的“秀气”。

    斯义桂“秀气”论的教学方法在自然的声音表现、合理的打开口腔和高位置的头腔共鸣等方面都有着充分的体现,“秀气”论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思想;追求细腻的情感表达;结合了西方科学的美声唱法的理论,而且“秀气”论在实际的歌唱表演过程中也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秀气”论在斯义桂歌唱艺术中体现

    “歌声扬全球留得英名传千古,英灵归西天教我如何不想他。”这是斯义桂在老家奉化市衣冠冢前的墓志铭,短短两句涵盖了他一生的辉煌与悔恨。年轻时期背井离乡、卧薪尝胆,走遍世界各地,终于成为世界十大歌唱家。壮志暮年,再回故地,老泪纵横,留下了太多遗憾。“秀气”论不仅体现在斯义桂的教学方法中,而且在斯义桂的演唱实践中也有所体现,《教我如何不想他》是斯义桂个人独唱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他曾将这首歌带到了亚、欧、美、澳四大洲,向人们诉说着他对祖国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一)清晰的吐字咬字

    在斯义桂演唱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版本中,汉字的吐字在声乐届一直饱受争议,甚至有人认为西方美声唱法不注重咬字和吐字,这是缺乏科学论证的。相反,斯义桂演唱时会严格的控制吐字咬字的口型与发音,咬字时,字头清晰、字尾归韵。斯义桂演唱录音《How?can?I?not?think?of?her》选自唱片专辑《Chinese?Song》的第六首,该专辑是他1950?年在美國“NAXOS”(拿索斯)唱片公司灌录的唱片。[6]但是,1955年中国才将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进行全面推广,由于历史性的原因,斯义桂演唱时语言发音具有乡音是不难理解的,斯义桂在发现自己的不足后,在后期的演唱中也有明显的修正。[7]斯义桂强调演唱者必须探索语种内在的风格特点,对作品歌词中的节奏韵律、创作背景等各因素都需要进行全面地把握,以此达到高质量的“秀气”歌唱。

    (二)完善的发声技术

    斯义桂演唱《教我如何不想他》的男中低音版本为D调,全曲可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乐段,词作者刘半农没有用一句来描写四季,却让人能体会到四季的变化,这表达了中国传统音乐中“情景相即”的审美情趣特点。

    1.统一的高位置头腔共鸣

    斯义桂虽然是男中低音声部,但声音自始至终保持着高位置的演唱,轻柔且温暖,给人以精致又细腻的感觉。在中声区和低声区同样保持着高位置向前的声音,不同的是在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啊”开始胸腔共鸣才逐渐增强。

    

    2.饱满的气息支撑

    好的歌唱声音必定有充足的气息支持,气息的支撑可以保持乐句的连贯。斯义桂在演唱第二段“月光恋爱着海洋”时,将“爱着”做出短小的停顿,但却始终保持着气息,这种处理方法能给予听众更强烈的心灵共鸣。

    (三)重塑与创造的作品表达

    斯义桂指出音乐作品表达的重塑性是指按照作曲家作品原本的要求来完成音乐的音响塑造,需要表演者认真地分析乐谱,了解乐谱的内容和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曲家创作歌曲的风格等各方面情况。从而全面掌握作品的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按照作曲家创作乐谱的指示来完整的阐释音乐作品。[8]

    音乐作品表达的创造性是指表演者在完成作曲家原本作品音响的基础之上,表演者在演唱时带有个人主观倾向性和个人的审美体验。在阐释作品的过程中,表演者将个人的生活情感和所处时代的特征融入到作品中,这也产生了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高质量的作品表达需要将重塑性与创作性有机的统一,既不能完全的遵从作曲家的意图,因为表演者与作曲家所处时代不同,人的审美必将有所出入。表演者也不能过分追求个人主观的二次创作,这样会失去作品的原本的意图。只有两者相辅相成,表演者的音响作品才能达到高质量的“秀气”标准。

    斯义桂演唱中所展现的“秀气”论的美学意蕴,清晰的吐字咬字、完善的发声技术以及重塑与创造互为表里的作品表达,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声乐演唱。他为后世留下的,除了经典的艺术歌曲的录音,倾囊相授的教学方法,更有对中国美声发展的赤子之心,对音乐艺术的不懈追求与创新精神。

    总??结

    斯义桂的“秀气”论力求打造主观与客观达到平衡的高质量声乐作品,中西方音乐艺术的融合在他的“秀气”原理中得到了完美实现。他的歌唱录音一直流传至今,对后来的学习者有着极高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他所教授的学生现如今已成为各大专业音乐院校的中流砥柱。

    本文对斯义桂“秀气”原理的两种要求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一方面论述了“秀气”原理是中国古代“含蓄”的音乐审美特点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在斯义桂歌唱艺术体现中论述了将重塑与创造相融合的声乐作品处理方式。作为新时代的声乐学习者,唯有不断地加强艺术涵养,完善知识结构,锤炼歌唱技巧,力求最大程度地发扬斯义桂的教学方法与歌唱的理念。而对斯义桂大量声乐作品系统性的研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注释:

[1]谢俊武.斯义桂的生平及演唱[D].上海音乐学院,2006.

[2]倪瑞霖.深情寄故园??心血育新人——斯义桂教授的声乐教学[M].1980:2.

    [3]倪瑞霖.深情寄故园??心血育新人——斯义桂教授的声乐教学[M].1980:4.

[4]王次炤.音乐美学基本问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229.

    [5]倪瑞霖.深情寄故園??心血育新人——斯义桂教授的声乐教学[M].1980:6.

[6]刘??方.《教我如何不想他》三个演唱版本的比较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8.

    [7]杨凯翔.斯义桂声乐教学中“秀气”美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8]高拂晓.音乐表演艺术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9.

    [收稿日期]2020-12-21

    [作者简介]刘虎成(1996—??),男,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董??兵(1971—??),男,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徐州??221116)

    (责任编辑:刘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