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整合+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
杨彦平
“后疫情”时代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怎么做?经过2020年近一年的“心理防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该走“融合+整合”的道路了。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学生经历了居家学习及当前常态化防疫下的学习之后,心理热线、心理援助、心理危机干预等成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从国家到地方,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不同群体的心理辅导与援助的文件也不断出台,可见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学校首先要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的有效运作,尤其是在防疫的关键时期,更是要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形成稳定的市、区、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保障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心理辅导室的有效运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实施,并在学校中积极开展个别心理辅导与社团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立于德育阵地之外的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有效整合,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比较缺乏或碰到瓶颈时,提倡专业社工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也可以尝试通过购买第三方心理健康服务的方式弥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不足。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和生命教育必须有效“融合”,树立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多种教育方式,挖掘与整合多途径的教育资源(如社会实践场所、职业体验基地、校外社团活动等),探索与推进“医教结合”教学新模式,为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帮助。
隨着当前中高考改革的推进,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生涯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的发展要求会更加具体,学生面临的选择与成长困境会更多。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和策略都可以尝试统筹整合、拓展延伸,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的同时,打通教育边界,跨界融合与交流,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