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要紧的是锤炼自己的真实本领”
徐永寿 罗洋
“一个人,一辈子,一所学校,干一件事”,大理州实验小学校长周嗣昌用他浑厚响亮的声音,笑着向记者这样总结自己的经历。
1981年,周嗣昌从大理师范学校毕业后,便进入大理师范附小任教。跳出农门,进入城市,多年的教师梦得以实现,他为此欢欣不已,从一开始就格外珍惜自己的工作。但那时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和這所学校的缘分竟是如此之深,一结就是40年,而且至今还在延续......
在这40年里,他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全省数学教学大赛冠军、云南省特级教师、云南省名校长、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指导教师、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在这40年里,学校经历了重建、更名,扩大办学规模,获评“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云南省实验小学”“全国特色学校”“全国文明校园”,成为当地人眼中的“小清华”,办成了教学质量位列全省第一梯队,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很难说是学校的发展帮助了他成长,还是他的成长反哺了学校的发展,因为他这40年的人生已经完全地和这所学校融为一体,和学校同呼吸、共命运,互为表里。
好学童年? 人生启梦
周嗣昌1962年出生于祥云县的一户农家。1969年,一位庞姓老师来到周嗣昌所在的自然村办起了教学点。周嗣昌至今记得那场别开生面的入学“考试”——老师让来报名的孩子挨个用一只手绕过头顶摸自己的耳朵,能摸到就入学,摸不到,就等下一年。7岁不到的周嗣昌摸到了自己的耳朵,他顺利进入教学点读一年级。
周嗣昌的母亲是一名受过小学教育的普通农村妇女,她很在意孩子的学习。周嗣昌入学后,母亲常常在家带着他预习第二天要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数着蚕豆教他算术,在煤油灯下一句一句地教他读课文。在母亲的悉心陪教下,周嗣昌总能很快掌握老师所教的内容,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他因此深得老师“器重”。有一天老师因事外出,便“委托”他代上一节课,任务是读一篇新课文。老师走后,他鼓起勇气登上讲台,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看着眼前这个熟悉的同学摇身一变成了“老师”,脸上写满了新鲜、好奇的神情。周嗣昌一本正经地教起来,反复领读那篇课文,下课的时候,看到所有的同学都会读了,他才如释重负。
命运的神奇之处就在于,那些在童年无意间埋下的种子,常常会不自知地萌发、生长,引领我们的人生。一年级时当老师的这次经历,看起来像一阵微风拂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它却已悄悄把一粒教师的种子埋进了周嗣昌的心里。
1979年,周嗣昌考入大理师范学校,那粒在童年埋进内心深处的教师种子开始疯长,主导了他今后的人生。在师范就读期间,他暗暗发愿——将来一定要当一名优秀教师。因为这一愿望,使他在平时的学习中比别人更努力,3年的学习为他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1年,作为大理师范学校当年的优秀毕业生,他被推荐到大理师范附小任教。
潜心钻研教学? 十年磨成一剑
周嗣昌当年进入的“大理师范附小”就是今天的大理州实验小学。追溯起来,大理州实验小学的前身缘起于1921年“大理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开设的“师范附小国民班二班”。后来“师范附小”曲折发展,或撤并,或改建,或搬迁,始终未能定于一址。
1959年,作为大理师范学校的教育实践和教改研究基地,“大理师范附小”在下关文化路附2号正式兴建。虽然校名后来于2015年改为“大理州实验小学”,但校址一直延用至今。背靠大理师范学校的独厚资源,大理州实验小学在建校伊始便拥有在当地最优秀的师资——大理师范学校每年最优秀的毕业生,总是被首先推荐到大理州实验小学任教。1981年,周嗣昌作为当年的优秀毕业生被推荐进入大理州实验小学时,学校已经云集了不少优秀教师。
作为一名出生农村的青年,对成为教师、入城工作发自内心的珍惜,使他在教学中不敢有丝毫懈怠;身边优秀教师朴实、严谨作风的感召,更一步激发了他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斗志。甫一入职,他便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研究教材、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家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1984年,大理州实验小学的学生受邀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小学数学竞赛,周嗣昌班上一名叫卫刚的学生作为学校的参赛选手之一参加了这次比赛,并最终获得二等奖。卫刚不仅是这次比赛中全校唯一一名获奖的学生,也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一个在全国性竞赛中获奖的小学生。卫刚的获奖,在师生、家长中引起不小的轰动,当地报纸也在第一时间刊登了卫刚参赛、获奖的消息。人们由此知道,大理州实验小学有个叫周嗣昌的年轻老师数学教得不错!
学生的获奖,坚定了周嗣昌心无旁骛钻研业务,提升教学水平的信心;来自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认可,让周嗣昌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激励着他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勤奋、认真、努力。
1991年,从教10年的周嗣昌经学校、市、州层层选拔,代表大理州参加了“云南省首届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10年的潜心钻研,课堂锤炼,让周嗣昌在教学上颇有心得,再加上他在这期间进入云南大学物理系进修,系统学习了高等数学等内容,使他对小学数学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使他在课堂上总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随手抓取的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现象,引导他们探索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与逻辑。
周嗣昌在这次竞赛中展现出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幽默高效的教学风格,赢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赞赏,获得了这次竞赛的第一名。经过10年的磨砺,周嗣昌在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树立了醒目的里程碑。
初窥办学门径? 确立奋斗目标
1991年,周嗣昌在继续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始担任大理州实验小学的校长。在此之前,他已在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副校长等多个管理岗位上历练过。但这些负责一面的岗位和校长要全方位负责学校发展的岗位职责,在精力和能力上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在教学上游刃有余的周嗣昌,在学校管理上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
又如教学方面,学校除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外,还积极构建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行的课程模式,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有机统一。在教学管理上,学校始终紧抓备课、上课、批阅作业、个别辅导和考核五大教学环节,形成了“朴实、自然、灵活”的教学风格,创建了“负担轻,质量高,学得活,能力强,后劲足,有特长”的教学特色。
再如教育科研方面,学校把“科研兴校”定为发展动力,坚持以教研组为核心,狠抓校本教研。首先,把课堂教学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和重点,坚持“人人做课”“人人说课”“人人议课”,力求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能达到“优质、高效、创新”的目标。其次,认真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都要结合实际,确定不同层级的课题,科学规范地开展实验研究,并形成阶段性和终结性的物化成果。最后,学校创办了《大实教育》校刊,每学年出两期,既是学校的办学成果集,也是学校的教育科研论文集。
方方面面的成果汇集,最终使大理实验小学形成了“办学目标明,育人环境优;队伍素质好,教育质量高;学生负担轻,学习能力强”三大特色。2012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特色學校”,周嗣昌本人也被评为“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
在特色品牌学校建设的目标引领下,大理州实验学校发展动力强劲,除前面提到的“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云南省实验小学”“全国特色学校”“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外,还先后获得过“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首批教育科研实验学校”“云南省办学水平优级学校”“全国中小学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平安和谐校园先进集体”“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荣誉。
锤炼真实本领? 追求没有句号
在学校不断整体优化发展,收获丰硕成果的同时,周嗣昌作为先进学校的校长,总被邀请去各地分享他的治校经验。他吹糠见米,贴合需求,操作性强的讲座,特别受一线教师和校长们的欢迎。
2009年,大理州实验小学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并将周嗣昌聘为“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指导教师”。此后,大理州实验小学通过“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和“教育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助力工程”,每年举办两期校长培训班。每期13天的学习时间,学员校长全天候跟随周嗣昌了解、学习大理州实验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在2009年至2019年10年间,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2位校长接受了周嗣昌的培训,把大理州实验小学的管理经验带回自己所在的学校。
2017年,周嗣昌被云南省教育厅遴选为“云南省周嗣昌名校长工作坊”主持人,率领12名来自大理和2名来自怒江的共14名校长,秉承“引领、示范、辐射、合作、服务、共赢”的理念,进行校园治理的课题讨论、研究和相关经验的总结、推广。
作为一名追求教育家型校长的教育者,周嗣昌总是把他对教育现象的观察、探究和思考所得进行梳理,撰成一篇篇基于学校实际情况,透过现象深入教育本质,阐述自己办学思想和方法的文章,刊登在《大实教育》上分享给校内外的师生和家长。
在一篇名为《我的“大实教育”》的文章中,他将自己这些年的教育实践、思想总结为“大实教育”:“广义来讲,我的‘大实教育指我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大理州实验小学的教育。36年一所学校,26年担任一所学校的校长(文章发表于2017年),要说办学思想,大理州实验小学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狭义而言,我的‘大实教育是‘大而‘实的教育。‘大指的是教育的大境界、大胸怀,它代表的是大教育观。‘实指的是管理理念的朴实、管理措施的夯实和管理成效的殷实。”他进一步将自己“大实教育”近40年的实践提炼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项培养目标”“四个坚持”“五个抓手”。一个中心,指学校教育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依法治校和科研兴校。三项培养目标,指培养有爱心的孩子,培养习惯好的孩子,培养会学习的孩子。四个坚持,指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五个抓手,指定位发展方向,狠抓目标管理;夯实发展基础,狠抓教师管理;围绕发展中心,狠抓教学管理;坚持立德树人,狠抓德育管理;注入发展动力,狠抓管理改革。
除了学校治理类的文章,他每期刊登在《大实教育》的议题涉及党建、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家庭教育、青年教师培养、素质教育与减负、校园文化建设等。从他每期至少一篇的发稿量也反映出,他是一个勤于动笔,善于著述的布道者。
在采访快要结束时,记者请周嗣昌谈一谈自己从教40年的心得。他说:“一直以来,无论做什么,我都用‘一个人最要紧的是锤炼自己的真实本领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我现在也常常用这句话激励我的同事们。我总觉得人无论做什么,最要紧的就是锤炼自己的真实本领。做普通老师时,我最重要的事情,是不断锤炼自己教书育人的真实本领;做校长后,我最要紧的事情,就是不断锤炼自己管理育人的本领。这是我的座右铭,分享给各位,和大家共勉。”
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周嗣昌40年在教学专业、教育思想、校园管理上的探索、实践、锤炼,无疑是这句话最生动、最鲜活的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