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广播融合发展历程、趋势与策略研究
刘茜 谭艳
【摘要】本文以1996年广东珠江经济台率先在网上实时直播、开启广播融合发展探索之旅为起点,对我国广播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的融合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我国广播融合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指出“广播+车联网”“广播+区块链”和“广播+物联网”是重点布局领域,提出广播融合发展应以技术为驱动、以市场为引领、以政策为保障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广播 ?融合发展 ?网络化 ?移动化 ?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G222 ? ? ?【文献标识码】A
从1996年广东珠江经济台率先在网上实时直播,开启广播融合发展探索之旅,我国广播媒体不断自我革新,践行融合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这24年里,广播媒体先后经历了网络化、移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革新浪潮,在生产流程、传输渠道、接收终端、平台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构建出新的产品形态、营销模式和产业生态,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研究以技术要素对广播融合发展的驱动作用为主线,参考市场要素与政策要素对广播业的影响,对我国广播融合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与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对广播融合发展的趋势与策略进行分析。
一、我国广播融合发展历程
(一)第一阶段:广播触网 先行先试
1994年4月20日,我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家庭中的第77个成员。1995年5月,当时中国电信管理机构——邮电部正式宣布向国内社会开放计算机互联网接入服务,国内的互联网时代就此开启。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广播媒体纷纷触网,将电台节目“搬”到互联网上,开启了广播网络化发展的新阶段。广东珠江经济台可谓是这一趋势的急先锋,1996年首先尝试在网上进行实时广播;1998年,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将华语、英语、德语和西班牙语4种语言的节目送上互联网。截止到2000年底,国内20余个省级电台上网,48个地市级电台开通网站。
在广播网络化发展的初期,广播媒体以网络为新渠道,为听众提供实时的或可供点播的广播节目,增加了广播的接收终端,打破了传统广播节目收听的时空限制。听众不仅可以在收音机上收听广播节目,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网络上进行节目点播回放。需要了解的是,这一阶段电台网站大多是将已播出或正在播出的节目原封不动地通过网络传播出去,可谓传统广播的网络版,并没有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进行网络广播节目的重编,广播网站的内容同质化问题明显。这一阶段互联网普及程度较低,宽带用户数量不多,通过网络接收广播节目的受众数量非常有限,电台网站的受众市场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宽带用户数量逐渐增多,传统广播融合发展的探索也从建立电台门户网站向打造专业网络电台转变,从提供传统广播节目网络版向成为独立内容制作者和提供者转化。第一批网络电台大部分由广播电台创办,也有部分由商业网站创办。2005年7月13日,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正式开播多语种网络电台INet Radio,节目内容由资讯、谈话、音乐和外语教育四大类节目组成。同年7月28日,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广播网”开通银河网络电台,节目整体定位于前卫和时尚,内容丰富、风格新穎。在银河网络电台推出一年后,日均网站浏览量突破百万,注册用户超过10万人,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相较于电台门户网站,这一阶段兴起的网络电台更好地将互联网的交互性、个性化、丰富性等特征与传统广播相结合,推出了丰富多样的网络音频节目,满足受众需求。
在这一时期,播客的出现也对广播的网络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播客,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并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技术。2004年8月,世界上第一个播客网站“每日源代码”在美国诞生,此后播客迅速风靡全球。2005 年 4 月初,中国第一家播客网站“土豆网”正式上线,随后相继出现了一批播客站点,如“播客中国”“播客天下”等。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站也纷纷注入播客元素,如银河网络电台在2006年3月1日改版时加入了播客元素,新浪网在2006年12月20 日开通新浪播客。播客在互联网上产生的影响甚至波及到传统电台,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推出《波歌播客秀》节目,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推出了《播客风暴》节目。“播客”概念一时间沸沸扬扬,维基百科全书中的一篇文章更是把“播客现象”称作是“2006 年中国大陆网上的新焦点”。这也是由于播客技术允许受众生产和上传内容,所以大大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
(二)第二阶段:移动优先 全面融合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将自身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点聚焦在如何将传统媒体平台和已经搬上互联网平台的内容转移到移动平台上。早在2010年前后,英国广播公司等一批国外主流媒体就提出了“移动优先”(mobile first)的概念,即将内容战略和传播战略的重点转移到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上。
国内广播移动优先战略的推进是与“两微一端”移动传播矩阵的发展相伴随的。2011年5月,作为微博的副业,新浪“微电台”上线,主流媒体纷纷入驻,开设自己的微电台。2012年,传统广播又找到一个对听众用户渗透更直接的途径——微信及微信公众号,主流广播机构2012年下半年纷纷将微信方式直接嵌入开路广播节目中,并且用在党的十八大会议报道中,借助受众音频元素来进一步改进和丰富广播内容。②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传播要顺应移动化趋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新业态。作为中国主流媒体移动传播矩阵的标配,“两微一端”快速建设起来。除了在微信、微博上开设账号,一批主流媒体也着手建立自己的客户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听听FM”和上海东方广播中心的“阿基米德FM”就是其中代表。与此同时,中央厨房和广播“云平台”建设应时而生。2015年,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云平台”计划逐步启动,随之湖北广电“长江云”、江苏广电“荔枝云”也引起关注。2017年全国共有23个省市的主流媒体开启了中央厨房式的建设项目,其中已有18个省市的中央厨房上线。③广播的移动传播矩阵逐步成型。
移动互联时代,商业网络电台也赢得高速发展的机遇,市场力量快速崛起。以“喜马拉雅FM”“蜻蜓FM”“考拉FM”为代表的音频集成平台一方面聚合受众生产内容,另一方面又进行市场细分,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内容。这种新兴的聚合音频平台迅速得到了资本市场和用户市场的认可,快速跑马圈地后,“喜马拉雅FM”等头部聚合音频平台快速成长起来。聚合音频平台的兴起需要海量音频内容,不仅大量知名电台主播在平台开设个人账户,把高质量内容投放在平台上,扩大传播范围,一批非专业人士也活跃起来,音频内容生产主体从专业人士扩充到非专业人士,从少数精英向大众扩散,深刻影响广播融合发展进程。
(三)第三阶段:智能升级 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整个世界。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开启了国内人工智能的新篇章。2018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深化广播电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創新为重点,推动广播电视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慧化发展。智慧广电是新时代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战略,移动优先和人工智能是其两大战略性支点。④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广播向着智能化方向不断迈进。
在内容生产方面,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广播内容生产流程和生产模式,人机协同内容生产正在成为新常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如2018年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运用AI语音研发了广播适用的语音文本智能化编辑系统,这意味着编辑记者剪辑屏幕上的文字就可以实现同步语音的编辑,并可以实现智能化修饰剪辑衔接过渡,实现表达的顺畅自然,颠覆了广播传统的编辑校对模式。⑤在内容分发与广告营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智能分发与精准营销的实现。科大讯飞公司发布的智能移动音频广告,可同时向“喜马拉雅FM”“蜻蜓 FM” 等多个媒体投放音频广告,提高了广告投放效率。⑥
各类智能终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广播的智能化进程。最近几年,各大媒体和互联网公司都加大了在智能家居尤其是智能音箱与“车联网+广播”方面的布局。早在2017年,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频客户端“中国广播”与阿里巴巴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成为首批阿里巴巴公司人工智能音箱(天猫精灵 X1)的合作伙伴。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京东的“叮咚”都已经与“喜马拉雅FM”“滴滴出行”等网络服务商进行了连接,新闻、音乐、导航等皆可通过语音完成互动。在“车联网+广播”的战略布局方面,“中国广播”客户端车载版与福特、CarLife、苹果 CarPlay建立合作,并通过 Smart Device Link(SDL)手机互联开源联盟进入丰田汽车车载平台。福建广播影视集团与福信富通网络共同研发了“广电车盒子”,在趣味互动、微信连接、语音声控、抓拍举报、行车记录上表现突出,属于“广电+车联网”的智能终端产品。
二、我国广播融合发展趋势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不仅是更高速率与更大带宽的空中接口技术,也是能够面向更多业务应用和更好用户体验的智能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以5G为通信技术基础全面落地,改变现有的各种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如果说从1G到4G的创新是效率和安全性不断提升的渐进性创新,那么5G带来的“万物互联”将是颠覆特征的破坏性创新。对于广播而言,将要面对的是一场技术、产业、监管以至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全面变革。
在这样的大变革背景下,广播的融合发展应该找准突破口,选择重点,提前布局。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车联网+广播”“区块链+广播”以及“物联网+广播”几个业务板块应该是广播融合发展值得关注的领域,也是未来广播融合战略布局的重点所在。
(一)车联网+广播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能够将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连接起来,实现人、汽车、路和云空间之间数据互通,从而实现智能交通、智能汽车和智能驾驶等功能。连入车联网的智能汽车中控屏将集合语音导航、电子地图、实时路况信息、语音通话、车载娱乐和信息交互等功能,成为全新的移动智能终端。随着我国进入5G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加紧车联网市场布局。平安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我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接近600亿元。
长期以来,广播以其可移动的无线传输技术优势一直是车载音频系统的主要内容来源。因为场景化收听和伴随性服务的优势,交通广播受到广大车主和司机的欢迎。随着车联网的普及,汽车将由“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变,车载智能终端将成为内容资源平台,整合大量高质量、多维度、多领域的内容以满足用户的各类场景化需求。“车联网+广播”的模式让用户通过语音交互就能收听各类广播节目,在传受互动上更加智能化,解放司机双手,增加出行安全,车载广播服务也将从“陪伴性”向“功能性”转变。
车联网的发展在给广播融合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在“车联网+广播”的环境之下,广播电台应当清晰评估自身在市场上的优劣势,明确自身定位——究竟是成为资源整合者还是内容提供商,找准参与车联网带来的这场智能交通变革的切入点,并确立战略方针,有效利用市场上现有的车载平台,逐步布局市场。
(二)区块链+广播
区块链是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相连形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的方式保证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作为一种构造信任的机器,区块链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下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目前,区块链在金融、民生等领域已得到初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区块链+行业”正在成为各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2019年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召开会议,指出要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技术能力,使区块链在媒体融合、广电5G发展、广播电视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深入挖掘区块链技术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的融合应用场景,加快推进广电行业转型升级。在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由国内12家省级主流新媒体作为首批成员单位组建的全国首个区块链新闻编辑部成立,并推出首个“两会流媒体杂志”,定期刊登各家主流媒体的核心新闻产品。
对于广播媒体而言,区块链技术能够对信息传播的每个环节加以追溯,对信息的准确性进行核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广播生产,广播内容来源、采集过程、使用情况都将被记录下来,能够有效追踪和确定版权所有者,保护广播内容版权不被侵犯,降低新闻失实的风险。除此之外,在广播内容协同创作、人员管理、广播内容传播等方面也有广阔应用前景。
广播媒体应用区块链,首先应当努力打破现有技术瓶颈,积极与区块链技术结合,运营搭建好技术基础,积极探索区块链与业务发展的有效融合方式。其次,要加快学界和业界的联合,培养一批掌握区块链技术的复合型传媒人才。与此同时,积极构建区块链媒体实践的系统化制度规范和监管体制,健全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法律研究和标准建设规范。
(三)物联网+广播
如果说,在“車联网+广播”与“区块链+广播”领域已经有一些先行先试的实践,那么在“物联网+广播”领域的探索基本还停留在概念阶段。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将用户端延伸到物品与物品之间,实现了物物相系。基于物联网的连接,每个智能设备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收集端和输出端,每个智能设备都可能被媒体化,这就意味着未来“万物皆媒体,一切皆平台”。这对新闻传播业的重构可谓是颠覆性的:传媒业生产、传播与反馈的价值链条将彻底分解并重组,从业者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也将全面更新,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都将重构。
随着 5G标准的全面商用和深入推广,万物互联的高速移动互联时代正在到来,万物皆媒会迅速从概念阶段走向实操阶段。对于广播媒体而言,“物联网+广播”的布局势在必行。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是传统设备的智能化,对于广播媒体而言,就是要在收听端口的全面智能化的基础上,以智能音频平台为基础平台,构建音频智能交互应用场景,因此场景化将成为“物联网+广播”的关键。如何理解场景、如何切入场景,是物联网时代广播变革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三、我国广播融合发展策略
5G时代,我国广播融合发展的过程是整个产业格局重构的过程。技术要素、市场要素和政策要素是这场产业变革的主要影响因素。下面从技术、市场和政策三个维度来分析我国广播融合发展策略。
广播融合发展要以技术为驱动。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到5G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每一次技术创新带来的变革都呈现出颠覆性的特点,即任何一家媒体一旦没有跟上技术的发展,及时完成自身变革,将面临彻底出局的危险。传统媒体中的纸质媒体就是一个例子:及时进行技术变革和自身转型的报刊在竞争中存活下来,而没有跟上技术创新步伐的报纸大量关停。事实上,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之前的数次技术革新对广播的影响相对较小,而5G时代车联网和物联网的普及对广播的影响则是不容忽视的,积极拥抱新技术、完成自身改造是广播在5G时代求生存的基础。
广播融合发展要以市场为引领。任何新兴技术本身并不会直接对产业产生影响,它一定是通过新兴技术的商业化运用来征服市场,从而实现对产业变革的驱动。所谓广播媒体要拥抱新技术,并不是简单地加大技术投入,而是要基于新技术做出用户市场认可的创新型音频产品和服务,解决好新技术的应用场景问题。以市场为引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将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有机结合起来,用新技术去真正解决好用户的痛点、难点和兴奋点,才是广播拥抱技术、进行融合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5G时代,对于广播而言,理解市场、理解用户、理解场景和理解技术同样重要。
广播融合发展要以政策为保障。纵观整个广播融合发展历程,最近十年的发展速度和创新速度大大超过以前。这不仅与网络技术发展的加速度有关,更与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和保障相关。网络经济、数字经济都遵从梅特卡夫法则,即网络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入网终端越多,网络价值越大。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普及方面做得越好,相关鼓励性、引导性政策发布越密集,越有利于推动我国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从而给广播乃至整个传媒业的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广播的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某一家媒体的事情,更要遵从整个国家构建新型传播体系的大局。
注释
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广电全媒体发展研究》,武汉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殷一丁、邓炘炘:《2012年广播业的“常规”和“非常规”变动》,《新闻与写作》,2012年第12期。
⑦殷乐、高慧敏:《融合与创新:2017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报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年第3期。
祝燕南:《人工智能头雁效应与广播电视再腾飞》,《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年第1期。
孟伟、王浩洁、张睿:《2018年广播媒体发展述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年第2期。
邵华冬、郑萌:《2018~2019年媒体广告市场现状与趋势》,《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4期。
张婧:《从5G加速车联网应用,看广播融合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传媒科技》,2019年第10期。
(作者刘茜系成都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谭艳系成都大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编辑:聂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