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思维的图书出版质量管理策略浅析

    于玲玲

    摘 要: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学的理念引入图书出版质量管理工作中,以图书出版全流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为出发点,结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探索,对图书出版质量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可供出版社同仁参考的图书出版质量管理策略和方法。

    图书质量问题一直是出版界老生常谈的焦点话题。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图书质量的日益关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连年持续开展了多种出版物质量专项检查工作,面对严峻的图书质量形势和国家明确的政策要求,各出版社都相应地采取各种对策狠抓质量。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以下简称“水电社”)历年来高度重视图书出版质量管理工作,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提质量、创精品,打造的多种出版物荣获了国家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是对该社图书质量的高度肯定。笔者拟结合水电社近年来在图书出版质量管理方面的实践探索经验,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维视角浅谈切实有效做好图书出版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些见解和策略,供同仁们参考。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1]全面质量管理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全面”二字,是具备全员、全过程、全面的“三全”管理,具体表现在:①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所有的员工,在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到质量管理活动中来。②全过程的管理。包括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生产制造到使用的各环节都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有关因素控制起来,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③全面地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各个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用全面的方法管理全面的质量,包括运用各种定量和定性的统计工具和研究方法来开展质量管理活动。[2]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科学化的管理模式,理论强调以质量为中心,在图书出版质量管理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对提高我国图书出版质量水平有着极高的现实意义。

    二、图书产品的质量定义

    图书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同时包含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这决定了图书质量不仅包含产品的外在形式质量,还包括内在精神内容上的质量。内在质量是指图书的内容是否有利于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如思想倾向、艺术水准、学术价值等,即图书内容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外在质量是指图书在编辑加工、校对、装帧设计、印刷装订等生产过程中的达标状况,主要是指图书外观所具有的审美功能。[3]根据2004年12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通过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要求:“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刷四项,内容、编校、设计、印刷四项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不合格。”本规定适用于依法设立的图书出版单位的图书质量管理 。[4]

    三、图书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策略

    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特点以及图书产品独有的质量属性和定义,图书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也应该具备全员性、全程性和全面性三个特点,出版单位在构建图书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三全”特点的具体要求,采取相应策略,切实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一)“全员性”策略

    1.强化质量意识

    图书的质量与参与图书出版流程的所有人员都息息相关,出版单位的任何员工都应提高质量意识,全员都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要清楚地认识到质量是图书的生命,图书质量关乎出版单位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领导层要加强质量意识,领导对质量的认知、观点和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全面推进质量工作开展的基础。水电社近年来把图书质量管理列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实行奖惩措施和一票否决制度,把图书质量与个人经济利益紧密挂钩,兑现奖惩,对优秀者给与奖励,对造成质量损失的处以经济惩罚,并把质量作为年度干部职工及部门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大力加强各级人员对质量的重视。

    2.明確落实责任

    有效明确落实职责分工对于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将责任落实到人,既可以将工作分解落实到细到小,可以增加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水电社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社长担任组长,总编辑担任常务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全社出版物的质量问题进行指导监控。同时,明确加工编辑、复审、终审、责任校对、美术设计、正文设计、责任印制等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到岗位合理分工,人员落实责任。

    3.重视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保证图书质量的基础,编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出版物的质量,一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编辑、出版工作人员队伍是图书质量的根本保证。只有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促使编校质量不断提升,才能保证图书质量。水电社为完善编校队伍的梯队建设,制定了《青年编辑导师制管理办法》,建立了青年编辑成长成才的长效机制。同时,积极组织培训活动,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教授就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出版业务知识等问题开展业务培训,此外,还鼓励编辑参加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训中心、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编辑学会等部门组织的面授和网课培训等活动,加强本社编校人员的业务水平。

    4.培植作者团队

    来稿质量差是目前导致图书出版质量下滑的一个显著因素,没有高质量的来稿,就很难有高质量的精品图书,而高质量的来稿需要优良的作者资源,出版单位应花大力气把作者的开发和培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让出版社和作者形成一种长久稳定、互助共赢的合作关系。水电社近年来以建立“科技出版著作基地”为主要抓手,先后与50余家水利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一半设立了科技著作出版基地,加强与行业内单位的合作,进一步凝聚了优秀选题资源和作者资源,不断夯实专业出版领域。

    (二)“全程性”策略

    1.重视选题质量

    选题是出版流程的源头,选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图书的内容质量,关系到图书的价值,因此,抓好选题是出版单位保证图书质量的基础工作。水电社在选题集体论证过程中,首先,把正确处理好图书规模、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关和政策关,确保书稿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其次,水电社鼓励选题创新,立足本专业策划优秀选题,同时高度重视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的策划工作,2011年以来,水电社策划的21个选题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22个选题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19个选题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

    2.坚持“三审三校”制度

    “三审三校”是出版流程的核心工作,其目的是使书稿问题逐次减少,达到出版的标准。为落实好“三审三校”工作,水电社设有审稿中心和校对科分别负责社内稿件的复审、终审和校对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三审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的要求。在“三审”人员的选择上,加入对专业性和学科交叉的考虑,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要求选择复审和终审人员。同时,为规范文档,水电社制定了审稿档案,其中包括初审报告、初审总结报告、编辑加工整理小结、复审报告、复审小结、终审报告及终审审核意见及结论等内容。

    3.加强印前质检

    印前质检是图书出版前最后一道质量控制流程,对保证图书质量十分重要。在下厂印刷前增加印前质检关卡,对不合格品及时进行修正,预防或减少不合格品进入市场,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水电社设有专门质量管理岗,对书稿进行印前检查,把好下厂前的最后一道质量关口。同时,做好深化质检后期的服务工作,结合日常质检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定期预警机制、反馈机制、交流机制和培训机制,全面提高编辑的质量意识和专业素养。

    4.狠抓印装质量

    图书印装是使图书由精神文化产品转化为商品的物化过程。图书通过印装工序来体现图书的外在质量,实现图书的使用价值。狠抓印装质量是提高图书质量的最后保障。水电社近年来高度重视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3·15”质检活动,实施图书印装质量的抽检工作,通过对当季度出版的图书进行印装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承印厂家沟通研究解决方法,避免出现不合格品。

    (三)“全面性”策略

    1.健全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提高图书出版质量的重要保障。水电社通过制定《编辑部门管理办法》《图书质量管理办法》《关于执行国家出版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规范的责任落实方案》《图书编校质量差错判定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常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保证了各项出版工作的有效运转,提高生产效率,使出版质量的各项指标落实到位。

    2.建立信息系统

    水电社自2011年起,着力发展数字化图书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了ERP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对图书出版流程各環节进行全面管理,具体包括:选题立项、合同申报、图书发稿、项目信息,进度控制,三审作业,发稿管理,预算管理,制版登记,装帧设计,核准管理,印前管理,项目印制,项目用纸,生产样书,费用核定,批量核定,个税次付,项目追踪等。通过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体系这一管理手段,既做到对项目信息的实时控制,又节省了人力,有效提高了出版效率,加强了图书出版质量管理的全面性。

    四、结语

    质量是出版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和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条件。图书出版的竞争,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图书质量的竞争。图书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包含多环节、多因素、多人员的复杂工程,图书出版单位应大力重视图书质量管理工作,积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切实提高图书质量。

    参考文献:

    [1]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M].杨文士,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2]李晓春,曾瑶.质量管理学[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建明.提高图书质量的几项措施[J].编辑工作论丛,1997.

    [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选编[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4:252-260.

    (作者单位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