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其中,培养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主动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而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教书立人”的教育职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更加有趣而艺术化的教学手段,来渗透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更为正确地看待语文学科的学习,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亲切感;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9-049-02
【本文著录格式】陈磊.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J].课外语文,2021,20(19):49-50.
引言
据相关教育指导文件提出,小学阶段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要求层次的深入,只需建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即可,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还是要以启蒙和基础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就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对于学生的发展和人格树立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小学启蒙阶段就要使其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在中国上千年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之中,不乏爱国英雄、忠孝名人等文化故事的传承,需要通过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得以传承。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
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小学的语文教学是主要的培养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最重要的是做好自身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和活动中积极贯彻传统文化的亲切感。首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区域,一般来说,小学教室角落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地点之一。教师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在教室的一角粘贴与优秀文化有关的名人趣事,通过展示文字或者图片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学习期间,方便感受和学习名人故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间接引导学生对展示的故事进行阅读和理解,是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亲切感的主要方式。除了通过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前做好备课工作,为了能够在教学中起到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适当地引入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图片,制作幻灯片、文档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及时有效地结合多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亲切感,利用视频或者教学图片,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文化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际的教學中去。不仅如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涉及许多对美丽景观的欣赏、传播尊敬师长的美德以及对团结意识的促进等,这些教材内容都是基于现代小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对小学生产生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引导和启示,从而提升对优秀文化的亲切感。
二、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
对小学生进行优秀文化亲切感的培养,是要在教学中逐渐引导学生学习正能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陶冶自己的品格。想要达到这一点,不能只依靠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重课外活动对学生亲切感的培养,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文化相关的历史故事,必要时,教师可以采取竞赛等活动方式。例如,采取背诵、朗诵或者自我感悟发言等方式,来激励学生主动亲近优秀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在的教学中,大部分年级都会定期组织举行主题班会,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来讲解有趣的文化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自我展示,分享已知的文化故事,从而推动优秀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效传播。为了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展示自我,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公平评价,使学生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逐渐增长自信心,从容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教师通过这种课外活动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亲切感,但是,单一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并不能有效发挥优秀文化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教师还要注重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不断学习和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学会与时俱进,积极地为学生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在更大范围的教学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
三、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汉字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汉字从造字术的思想渊源来看,本就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以及社会习俗等内涵。因此小学语文任课老师在进行学生的识字教学时,要同时渗透及融入对汉字字形及字义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首先,从汉字的字形来看,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但不管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方正”,也因此汉字又被称为“方块字”,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尊崇的稳重方正的为人之道。其次,汉字从其字义来看也蕴含着古人鲜明的智慧,如“明”字,左为“日”,右为“月”,日代表太阳,月代表月亮,合在一起义为光明。
(二)结合汉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汉字不同于西方语言中简单的字母排列组合,它是一种充满着文化内涵和人情味的文字系统,基于这种文字特点,任课老师应巧妙结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传统汉字文化的兴趣。举例来说,汉字“辛”和“幸”在字形来看十分相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混淆,老师可据此编成顺口溜“辛苦一点,幸福十分”来强调“辛”字头上是一个点,而“幸”字头上是一个十;同时还可以教导学生“只有辛苦付出劳动,才能够获得幸福生活”的传统文化精神。总之,在识字的教学过程之中任课老师应充分渗透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连接,感受到汉字的文化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在古诗词和传统语言艺术中建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一)古诗词和传统语言艺术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
语文教学,尤其是启蒙过程中的语文教学,除了基本的识文断字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立身立人”的品格道德教育。而古诗词和传统语言艺术就是对学生进行品格道德教化的很好的媒介和载体。古诗词和很多传统的語言文化艺术都是出自文人大家之手,意在“劝人向善叫人方”的教化意义,如爱国精神、忠孝精神等等。首先拿古诗词举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长歌行》,就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其次,传统语言艺术中的歇后语,如“棋盘上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这句歇后语就教育学生在进行一项活动或学习计划时,只要开始了就要坚持到底、不能放弃。还有很多朗朗上口的对联,如“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则意在教育学生宽容和节俭的人格品质。因此,任课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渗透教学,使传统文化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中去。
(二)古诗词和传统语言艺术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开发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的开发时期,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可以刺激学生在古诗词和传统语言艺术的学习时,增进记忆能力和学习观察能力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之中,想让学生无形之中达到对诗词和传统语言艺术的记忆,就要结合语言实际意境,使学生生动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并从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举例来说,在古诗词《江南春》的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起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江水、山郭、酒旗、寺庙、楼台等,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诗词所呈现的美丽画卷,产生真实的心理感受和意境畅想,从而通过建立学生对传统诗词语言的喜爱激发其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
五、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先辈们世代传承的为人处世和修身养德的教化意义,对于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和学习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增强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启蒙学生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亲切感,是提升自身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优化自身的教学技能,在顺应现代化发展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从而有效推动教学进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J].文理导航(下旬),2018(18).
[2]吴绍芬.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亲切感的途径[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12).
[3]杨华勇.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A].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C].2019.
作者简介:陈磊,男,1966年生,甘肃天水人,大专,中小学一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