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影响下的晋、蒙两地汉族传统商宅比较研究

    张昕 孙丽平

    

    

    摘 要:晋北和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汉族传统民居因“走西口”这一历史原因有着相近的特征,但因两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文化氛围及历史发展过程,民居的空间形态和建筑构造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研究选取晋北和内蒙古中部地区较为典型的商宅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院落布局、建筑构造及屋顶形式、室内空间、民居装饰四个方面对两地的汉族传统商宅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期对两地传统民居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走西口;晋北地区;内蒙古中部地区;汉族商宅;对比研究

    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9-0057-03

    “走西口”主要指明清至民国初年以来,长城以南的晋北、晋中、陕北、河北及周边地区的民众受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到长城以北的内蒙古地区谋生的社会活动。早期的走西口移民主要是求生的兵丁和民人,康熙年间为平定准格尔叛乱,清廷允许内地商人随军进行贸易,成为旅蒙商的肇始,这些商人大多来自山西晋中及晋北等地,初为行商,到乾隆时才有定居,是为坐商;后期其同族、同乡又随之走西口而来,带动了当地的商业和经济发展[1]。随着晋北与内蒙古中部地区逐渐加深的贸易往来,晋北的商宅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商宅的建造,形成了具有各自风格特点的商宅民居。

    由于商业普遍晚于农牧业等传统产业出现,因此商宅的出现也在农宅之后,而商宅正是在普通农宅的特征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现存的晋北的传统商宅主要分布在长城周边由军堡演变成的集镇和村落中,而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汉族传统商宅则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乌兰察布市的丰镇等早期晋商定居的地区。

    1 两地汉族传统商宅的比较

    1.1 院落布局的比较

    晋北和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商宅在文化上具有根源关系,两地的商宅院落往往保留有传统农宅院落的基本形式,大多都为规则有序的空间形态。两地的商宅一般出现在村落、集镇中,按空间区位和建筑功能又可分为店铺民居、作坊民居、大院民居三类[2]。

    两地的一些店铺式商宅往往是“前店后宅”的布局形式,这类商宅的院落一般呈条状,将店铺与居室空间区别和联系起来,多位于长城沿线的村落和集镇中,且店铺多开向街道,往往是多处商宅沿街排列,院落主体方位也主要适应于街道的走向,以至于部分院落呈现东西朝向的布局形式,如大同右卫镇、乌兰察布市隆盛庄村的部分店铺式商宅;作坊式商宅多将大门一侧的倒座房作为手工劳动的作坊空间,同时可在作坊内进行买卖交易,其院落形态与店铺式商宅相似,只是院落的布局形态一般不受街道交通的制约,多为传统的坐北朝南朝向,且尺度一般较小;大院式商宅主要分布在晋北地区的忻州和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呼市、包头等以商业兴盛的村落和集镇周边,家族成员和院落内民居建筑的数量较多,晋北地区多为多组院落组合穿插构成的院落群,而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大院式商宅一般以方正宽阔的矩形院落为中心在四面布置建筑,具体案例见表1。

    从现存的两地汉族传统商宅案例来看,晋北地区的商宅以店铺式和作坊式见多,为获得更多的铺面面宽和营业面积,基本是“前店后居”的布局形式,院落也是联系店铺与居室的交通通道和分隔区界,因此多呈狭长的特点,较大的商宅大院式商宅则一般由多个院落纵向或横向联系成院落群,且共用一个大门出入,这种商宅的院落较为方正,数量较少;而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商宅也多为合院式布局,其院落虽不像当地农宅布局那样简易实用,但形态也多呈现宽大的特点,店铺式和作坊式商宅的院落布局往往与晋北的四合院民居相近,进深较大,大院式商宅则往往为院落宽大的合院式布局,院落四周都有建筑围合,多院落组合的形式则较为少见。

    2.2 建筑构造及屋顶的比较

    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汉族传统商宅民居与晋北商宅的构造及屋顶形式无多不同,因在蒙地的商人多会聘请山西匠人设计和建造宅院,其设计手法和建造工艺也就同多异少。

    两地商宅的建筑用料和构造工艺较高,一般为抬梁式的屋架结构体系,多为4或5檩举架的形式,因此其建筑屋面多为多段屋椽形成的折线形,覆瓦后呈现曲面屋顶,一般为双坡曲面顶和“鹌鹑式”顶,其中“鹌鹑式”屋顶多为在单坡屋顶的基础上将后墙上的出檐部分做成短坡的形式,其前坡长、后坡短的形态结合了双坡顶和单坡顶的特点,既有双坡屋顶造型丰富和等级性高的属性,也保留了单坡顶后墙高大、防盗安全性高的特点,反映了商人的心理和现实需求(如图1)。

    2.3 室内空间的比较

    两地的传统商宅除考虑建筑的居住和储藏功能外,还强调了会客、办公等功能空间。在晋北地区,商宅的室内空间的布局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注重长幼尊卑等级及礼仪规范,室内空间往往对称布置,一般正房为长辈的居住空间,中间一间多独立为厅堂,用于会客、家族会议等礼仪性的行为活动。居中多设桌椅家具,摆花瓶,墙上挂对联、书画等装饰,两侧的开间多为居室卧房,较为私密,除火炕外,还常设有衣架、灯架、盆架、镜台、橱柜等家具,部分商宅还设有专门的祠堂祭祖空间[3],而随着时代的演变,商宅的室内空间也慢慢简化为以居住空间为主。

    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因最早“走西口”来的商人多为青壮年,家庭结构较为单一,所以汉族的商宅往往将正房的厅堂与卧室结合使用,中间往往设祭台,上置先祖排位或神像及各种摆件,墙上多挂先祖遗相,有的家庭在墙两边还挂有楹联[4],除正房外,一般还建有多开间的厢房、南房等居住、仓储空间,因用地面积普遍较晋北地区大,因此建筑的开间数也较晋北商宅多,面宽也较大。

    2.4 民居装饰的比较

    两地商宅的装饰艺术也大同小异,建筑装饰往往集中反映在影壁、山墙、墀头、屋顶脊饰的造型上,甚至使用了斗拱造型装饰。同时,两地的传统商宅多使用檐口飞椽,既加大了檐深,延伸了屋顶面,方形飞椽和圆形椽檐椽的组合也进一步丰富了建筑整体的造型和艺术感。

    此外,两地商宅的大门也往往会做成拱券形的石门洞,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车马等大型器具通过进行贸易,另一方面也有显示身份以区别普通农宅的作用。

    3 结 语

    综上所述,在走西口的移民影响下,晋北和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汉族传统商宅往往具有相近的建设原理和风格,建筑的空间布局多为满足商品买卖交易活动的开展,且由于财富的积累及对商业利益的考虑,其建筑布局和构造更注重装饰性和隐私性。但也存在功能使用和空间需求上的差异,晋北地区的传统商宅布局更为紧凑,也更注重建筑的等级观念,而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汉族传统商宅则更注重生活的实用性,建筑布局和等级观念也较晋北商宅有所简化,反映出两地汉族传统商宅同质异构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韩巍.清代“走西口”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社会发展[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朱向东,王崇恩,王金平.晋商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杨志勇.晋商宅院室內空间艺术特色[J].艺海,2014,(11):102-103.

    [4]殷俊峰.内蒙古呼包地区晋风民居调查与空间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作者简介:张昕(1992—),男,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居建筑理论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