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的你》看学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2019年10月25日,由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惊喜上映。截至2019年11月9日,上映16天,电影票房已经突破13亿。该电影以校园欺凌这个前沿话题为主要背影,展现了两个少年在困境中的蜕变和成长。无论从主体、团队的精良制作、还是各方面使得电影的成功成为了必然。然而从社会工作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反映出了很多社会问题,也应该引起社会工作者的一些思考。

    学校教育跟社会工作的交叉使得学校社会工作应运而生。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工作大百科全书》中的定义是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的学生提供的專业服务,目的在于通过协调学校、家长、社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的功能,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无论是校园欺凌还是其他存在于学生群里中的问题,其背后都是社会、家庭、学生自身三方面发展不协调的结果,如果学校社会工作能够良好的发展和普及,我们就能避免类似的悲剧。

    一、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

    学校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在我国港澳台地区也相继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学校社会工作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比较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学校社会工作在内地进行了一定的本土化探索,但多集中于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例如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于2002年推动学校社会工作试点工作,38所学校实行“一校一社工制度”;2013年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为公办学校购买社工服务。但纵观全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在相当多的地区根本就没有出现,甚至很多人都不了解学校社会工作,存在把学校社会工作跟心理健康教育或者是传统教育制度下的德育教育混为一谈的情况。

    二、现行教育体制下推行学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在国家大力推行社会工作的大环境下,学校社会工作也应该发挥其自身优势,通过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来提升其作为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几方面的纽带。

    (一)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社会工作的辅助

    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由于社会发展的速度之快,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和严峻。中小学学生处在对社会建立初步认识和摸索阶段,面对是非和诱惑时常常容易判断出现偏差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面对学生适应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学业上的压力,如果学校社会工作能够介入其中,以学校社会工作者为主要媒介,通过个案辅导或小组工作模式帮助学生调节自身、排解不良的心理情绪,发挥学校社会工作的预防功能,那么问题学生所产生的问题事件会大幅度减少。如果电影中的角色胡小蝶同学在遭到校园欺凌的同时就有学校社会工作者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帮她跟跟欺凌者及其父母沟通、帮她跟老师做一些情况的说明、帮助她适应高三的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上的压力,那么胡小蝶就不会纵身一跃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主角陈念如果能够及时得到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就不会一味隐忍、压抑自身失手酿成大祸。在香港,学校社会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突出模式,已住校社工形式介入学校工作,其服务内容包括预防、发展及补救三大功能。[3]

    (二)家庭功能作用的发挥需要学校社会工作的指导

    近年来,从各种与学生有关的新闻的报道和一些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家庭功能的缺失也迅速蔓延甚至很多学生的负面新闻我们究其原因都是家庭功能缺失所导致的。离婚率持续走高、留守儿童比例逐渐攀升、父母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缺位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和价值取向,间接导致了问题学生的问题所在。即便没有严峻的问题发生我们也能看到当学生进入到青春期后家庭普遍出现沟通困难的情况。例如电影《少年的你》中几个问题主人公的家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隐患”。魏莱家境殷实、学习成绩优秀、长相甜美,但是父母的错误价值观和对孩子的高压政策使得孩子没有办法发泄心中的情绪,只知道用金钱解决一切问题,在欺凌同学中取得快感;罗婷单亲家庭、父亲酗酒。经常遭受父亲的家庭暴力又把这种暴力带进了校园,只懂得用拳头解决问题,却不知道这样有多么严重的后果。如果在这样的问题家庭出现问题之初就能有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介入,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会加深了解、父母就会在教育上更多的倾注精力,参与孩子的成长掌握孩子的变化

    (三)学校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工作的补充

    我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以往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都落在了教育工作者肩上。但我国学校的实际情况限制了一线教师作为思想教育角色的作用。大班制教学和课程改革已经花费了一线教师的大量精力和时间。除此之外,一线教育工作者还要承担相应的行政工作,教育工作者没有办法像专职的学校社会工作者那样全身心投入到学生的引导与家庭指导中,不能够用更严谨和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来干预学生及家庭存在的问题。而如果在学校设立了学校社会工作者,那么教师的负担将会减小,而学生和家长也会得到更有针对性的辅导。

    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长期性不可逆的过程,我们期望学校社会工作在全国更大范围推行发展,并结合中国教育的特点进行本土化整合。“只完成存在意义上的本土化并不能说是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只有真正如入一个社会体系之中,并在一个社会中真正发挥了作用才能说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2]

    我们不期待学校社会工作能解决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但我们依然期待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现有的教育制度的一个补充,作为现有的社会工作的一个亮点,发挥其该有的社会功能,为全人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晓凤.学校社会工作 [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5.

    [2]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 唐信焱.论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德育的存在关系—基于价值取向、功能作用和服务范围的比较分析 [J].基础教育研究,2016(11).

    作者简介:宋洋(1989),女,吉林延吉,延边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在读,2018级MPA,学号:2018050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