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纂《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的思考

    方自今

    摘 要:本文在阐述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纂修国家书目的历史传统背景下,分析了编纂《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的客观基础,指出了当下编纂《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的时代意义,并为实施编纂《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项目设计了具体可行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国家书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

    国家出版总目是一个国家所有正式出版物(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总目录,也称国家书目。它是一个国家全部出版物的历史与现状的记录,是揭示与报道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文献出版整体情况的总目录。同时,国家出版总目也是全面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一、项目背景:我国具有编纂国家书目的优良传统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典籍丰富,自汉代以来就确立了国家整理图书、编制国家书目的传统。历朝官修书目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图书概貌。我国历史上最早有计划、有组织的书目工作可追溯至汉代的《汉书·艺文志》,它以刘向、刘歆的《别录》《七略》为蓝本,是我国最早具有国家书目性质的目录文献。汉代以后,历代修撰正史几乎都仿照《汉书·艺文志》的先例,搜集“天下遗文秘籍”编纂以“艺文志”或“经籍志”命名的国家书目。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达到了古代官修书目的巅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总结之作。

    (一)编纂基础

    1.《全国总书目》的编纂与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总署于1950年1月发出《关于征集新出图书样本致各出版社的通知》,基本确立了我国的呈缴本制度。1951年8月,出版总署编印发行的《全国新书目(1950年)》收录了自1949年10月1日到1950年底全部征集到的图书,新书书目编纂工作即始于此时。1955-1957年,新华书店总店在《全国新书目》的基础上,编纂出版了《全国总书目(1949-1954年)》《全国总书目(1955年)》。1958年起,版本图书馆依据全国所有出版单位向其缴送的、公开发行的出版物样本开始编辑《全国总书目》。[1]从1956年开始,按年编辑,直至2005年终止纸版书目,推出光盘版。据统计,至2013年度已出版的《全国总书目》共收录书目290余万条。

    2.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书目》的编制情况

    1987年,由国家图书馆编纂了我国第一部“国家书目”——《中国国家书目》(1985)出版。其后,1986年本、1987年本、1991年本、1992年本、1993年本、1994年本相继出版。1995年,《中国国家书目》的编纂工作中斷。此后,因经费、技术等各种原因,国家图书馆没有对中文文献进行过回溯性国家书目的编纂。[2]

    3.其他形式的中国国家书目的编制情况

    1995年,由北京图书馆牵头,协同上海图书馆等共同研制完成了《中国国家书目回溯数据库(1949-1987)》项目。该数据库共收录1949-1987年中国出版的40余万条中文图书书目记录,涵盖了同期国家出版物数量的80%以上。除此之外,还有《建国五十年中文图书书目光盘(1949.10-1999.9)》,共收录图书100万种。

    上述几种书目虽然具有国家书目的性质,但是各有其局限性。如:《全国总书目》受编纂数据来源所限,出版书目与当年实际出版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不能如实客观地反映当时国家出版情况;《中国国家书目》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连续出版,不能整体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版工作的整体面貌。[3]因此,上述书目内容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已不相适应,亟需编纂出版一部能够如实反映新中国出版成果整体面貌的国家出版总目。

    (二)国际情况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通过的《关于图书馆统计国家标准化的建议》文件中,建议各个国家的国家图书馆编纂出版现行国家书目和回溯性国家书目。

    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90多个国家编纂出版了国家书目,较为著名的有《英国国家书目》《法国和世界法语出版物总书目》《德国书目》等。就编纂主体而言,国际上较为著名的国家书目一般都是由各国国家图书馆或全国性图书馆协会(学会)承担的;编纂方法则大多采用自动化手段、依照国际标准进行书目编制,按照固定的周期予以出版。

    二、编纂《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的意义

    (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化没有中断,延续至今的国家,其根本原因就是承载文化的典籍从未中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出版成果,既是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献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

    因此,编纂出版《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过程中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与作用。

    (二)全面系统地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成果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中,我国的出版事业尽管历经曲折,但还是取得了丰硕成果。由国家图书馆牵头,根据全国实际馆藏情况编纂出版一部《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既能系统梳理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的出版情况,又可展示、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事业的全貌,有助于全面系统地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成果,以实际工作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三)与国家图书馆已有文化专项互为补充,建设完整全面的国家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保障体系

    文献信息属于国家战略资源,这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共识。一个国家和地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积累和利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建设丰富全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保障体系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社会工程。

    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履行国内外图书文献收藏和保护的职责,指导协调全国文献保护工作;为中央和国家领导机关、社会各界及公众提供文献信息和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指导全国图书馆业务工作;对外履行有关文化交流职能,参加国际图联及相关国际组织,开展与国内外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

    2007年,国务院正式启动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迄今已有十余年的历程。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古籍普查工作,对我国现存大部分古籍进行了摸底,并先后公布了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大大改善了古籍存藏状况。[4]

    2011年,国家图书馆联合国内文献收藏单位,策划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得到文化部、财政部大力支持。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在各级图书馆的积极参与下,在学界专家的热情支持下,文献普查、海外文献征集、整理出版等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重要成果。民国时期文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保护。

    在上述项目的积极实施背景下,从文献保障体系来看,古籍文献与民国文献均已有相应的文化专项予以摸查家底,实施保护,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献则有待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揭示。

    因此,由国家图书馆牵头,组织实施“《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1949.10-2019)编纂”项目,不但可以发挥国家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优势,实现对国家总书库馆藏资源的查漏补缺,为全面保存国内全部有价值的国家文献,进一步夯实国家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基础提供解决方案。而且可以实现与《中国古籍总目(1911年以前)》、《民国总目(1911-1949.9)》内容的无缝对接,成功打造贯通古今、全面系统的国家及文献书目信息系统。

    (四)为各类型图书馆馆藏评价体系提供科学的评估依据

    馆藏结构和馆藏质量是评价一个图书馆的重要指标。不同的图书馆应根据各自的服务对象和职能范围,构建本馆有主有从、有专有博、互相依赖、互相配合、独具特色的馆藏体系。

    编纂出版《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可以为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尤其是新馆建设)提供优化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书目工具,也可以为各类型图书馆开展馆藏文献资源评价、图书馆发展研究等方面提供一个科学、全面的基础保障。

    (五)为出版行业提供方向性指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版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图书品种从每年0.8万种猛增到现在的20多万种。随着图书品种的增加,出版选题重复,出版资源浪费的现象也成为出版业的重要问题之一。

    编纂出版《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全面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式出版物,可以为出版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书目依据和方向性指导,有助于促进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的实现路径

    《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可以按照《中国图书馆分類法》的22大类目分卷编辑出版。预计收录书目信息约700万条。就出版形式而言,《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可以包括纸质出版物和数据库两种形式。

    (一)纸质出版物《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

    以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版本图书馆(图书在版编目中心CIP)现有书目数据为基础,经过书目信息采集、清洗、补缺等步骤,形成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纸质正式出版物(具有ISBN号或统一书号,不含港澳台及海外中文图书及非正式出版物)的书目信息。

    (二)数据库——中文书目数据库(1949-2019)

    通过采集、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的书目数据,在纸质版《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的基础上构建全面揭示书目信息的多主题、多角度、多信息点、多检索点的中国书目数据,为出版机构与文献收藏机构提供全面系统的数据平台。

    (三)组织机构

    作为新时期一种重大的文化工程,编纂出版《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因此,为顺利推进《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建议做好以下几点组织机构建设。

    一是成立《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工作委员会,最好能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图书馆、版本图书馆等相关主管部门及单位成员组成。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议编辑出版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对项目总体方案进行审定,指导各项目参与单位开展工作,负责书稿终审,对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进行把关等。

    二是成立《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编纂委员会。主要由项目参编单位中的书目专家组成。编纂委员会主要负责确定《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收录范围、编辑体例、成书规模、出版形式等事项。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为编纂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供指导意见,参与书稿审读等。

    三是由项目各参与单位相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负责编纂出版工作中的协调和具体工作。包括:编委会日常工作开展,汇总及落实专家的指导意见,组织相关会议,协调各参与单位之间的关系,监督出版单位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

    四、结语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5]

    当我们站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去认识编纂《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这一文化工程,就会发现,这既是贯通中华文脉的必经之路,也是及时总结、提炼民族文化成果的具体举措,是有效推动中华文明、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工程。因此,尽快组织实施编纂《新中国70年出版总目》,是图书馆界、出版界义不容辞的一项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金玉玲. 全国新书目[J].图书馆学研究,1996(7):53.

    [2]毛雅君.中国国家书目工作回顾及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7(7):45-49.

    [3]文榕生.中国国家书目探究[J].图书馆论坛,2011(12):207-213.

    [4]中华古籍保护计划[A/OL].[2019-05-26].http://www.nlc.cn/pcab/.

    [5]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A/OL].[2017-01-25].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作者单位系国家图书馆出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