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 要:有效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传授给小学生相应的体育知识与体育运动技能,还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全面发展,将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魅力充分渗透到课堂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终身学习的价值观念。文章从打造快乐体育,创设体育情境,加强体育安全几方面入手,探究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小学体育;探究
近年来,党和国家给予了体育教育更多关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作为在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体育教育,应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育观念,加强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探索,充分运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优势,科学锻炼学生身心健康素质,促进小学体育教学与我国体育事业协同发展。
一、 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
目前小学体育课堂的现状不受到学校重视,课程安排上一星期只有一到两节体育教学,学校体育课安排比例较小,不能保证學生体育锻炼量。并且小学体育教师没有正确对体育活动做出指导,内容枯燥乏味,只是简单地做一些热身运动、跑步锻炼和学习广播体操,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这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甚至出现排斥体育课堂教学的情况。除此之外,学生做完老师指定的活动以后,剩余的体育课堂时间由学生自行分配,有些同学甚至把文化课程作业拿到体育课堂之中,这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家长层面
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家长普遍认为文化教育占据重要地位,为学生大量选择补习班。但却忘了学生的身心都应该得到发展和锻炼,家长应该鼓励小学生在文化课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要在体育方面有所加强,而不是错误地去引导小学生只注重文化知识。学生家长要正确地教导小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
(三)学生层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都转移到电子产品上,不愿意走出家门参与体育锻炼,并且在小学教育阶段的体育课堂中,由于教师对于体育课堂的不重视,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更愿意在教室里学习和看书,或者借口逃避体育锻炼。
二、 创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游戏打造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
研究小学生体育运动现状能够发现,大多数小学生欠缺体育精神,认为体育运动又苦又累,所以不愿意学习体育知识,更不愿意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体育精神的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小学体育教师需树立起阳光体育与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游戏活动,打造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自然而然地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激活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促使学生踊跃充分参与体育运动中,自行挖掘体育带来的乐趣,克服体育运动过程的苦与累,享受体育锻炼带给自己的成长硕果。
例如,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足球》课程中“脚内侧传接球”的技术要点教学中,为了避免课堂氛围枯燥沉闷,让学生可以轻松理解传球的助跑要点、支撑脚站位要点、踢球腿摆动要点、脚触球要点、随摆要点、踢球脚外展要点,并在训练中保持热情和认真投入状态,采取了游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找伙伴”游戏,学生8~12人一组,将喜欢的水果写在纸板上,纸板内容相同的学生为“伙伴”,小组学生围成一圈,只能将足球传给自己的“伙伴”,一旦传错人或者没接到,则由接到球同学开始自己与伙伴间的传球,10分钟后统计每组“伙伴”的有效传接球次数,选出最佳拍档,教师密切关注学生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缓冲、回撤、迎球等问题,通过“写纸板成为伙伴”的方式融入游戏,在示范中纠正学生动作技巧,便于学生理解与欢迎教师指导,整个训练过程充满“伙伴”间的欢声笑语和团结合作,学生潜移默化提升了体育精神,真正爱上了体育运动。
(二)创设体育教学情境,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要全面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理念,重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获取、分析,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提供与之相符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保证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实现提升教学有效性目标。在此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成熟完善,因此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解较为片面、模糊,教师要充分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根据小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现状,创设具体、生动的体育教学情境,降低学生体育学习难度以及压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悟程度,学生理解了体育知识,全面观察了体育动作技巧,学习效率和质量自然随之提高,顺利构建起高效体育课堂。
例如,在小学体育与健康《田径》课程中“跳远姿势”的教学时,教师仅用语言、图解、示范难以让学生全面观察和掌握蹲踞式跳远、挺身式跳远、走步式跳远三种姿势,教师示范的跳远动作完成速度较快,往往学生来不及观看助跑和起跳如何衔接时,便已经落地完毕,教学进度、方法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这时教师采取了多媒体教学策略,利用视频慢放、回放、暂停、重放等丰富功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结合自己对起跳姿势的疑惑之处,针对性观看相应视频片段,逐渐掌握了跳远的动作结构和关键技术,提高了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也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场所上进行创新,打造专属的体育游戏教学场地。教师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打造不同的教学情境,首先,可以利用指定的教室用作体育游戏教学。教室中配备多种多样的教学道具,以确保各项游戏的顺利实施。其次,利用室外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游戏教学的场所,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室外教学场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到大自然当中,这种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吸引力远大于室内教学,公园、高校都适宜作为室外教学场所来实现游戏教学。最后,带领学生加入到游戏教学的构建之中。例如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跑步训练时,可以构建《龟兔赛跑》这一主题,先对学生概述整个故事的故事情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再让幼儿模拟龟兔赛跑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教学环境的构建必须要符合生活化的教学主题和学生的接受范围,不能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盲目进行体育游戏教学,另外在进行游戏教学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和资源,避免浪费。
(三)重视体育安全措施,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由于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加之掌握的自我保护措施不足,所以容易出现磕磕碰碰,引起体育安全事故,危机学生生命健康安全,一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经历或者看到安全事故后,内心对体育运动十分抵触,影响了学生体育的学习与全面发展。对此,小学体育教师要重视体育安全措施,将其作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必备条件,在课前充分落实安全防护工作,及时消除可能存在的体育活动安全隐患,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教会学生相应的体育安全、体育健康、体育活动自我保护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在安全氛围中身心和谐发展。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慢跑训练前,先检查跑步场地安全条件,然后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告诉学生热身的必要性,引入慢跑体育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模拟训练慢跑中扭伤、磕碰、摔倒后的正确应急处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将体育课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四)增加有效沟通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互动交流也尤为重要,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都需要交流。通过师生交流的方式可以知道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爱好,作为教师也要仔细观察和倾听体弱多病学生的想法,帮助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完成体育锻炼。这样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培养目标,也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教学。另外,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和学生和谐相处,做到平易近人,不要严肃刻板地对待学生,独创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也有助于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氛围,更有利于体育游戏教学的开展。例如,在体育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广播体操,采用‘模仿学习法,由教师开始模仿动作,学生再跟着教师也逐一模仿。教师模仿做错学生的动作,纠错形式利于学生记住动作要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体育课堂的任务。
(五)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
在小学教育阶段的体育课中,时长一般在四十分钟至四十五分钟,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会被时间限制。此时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信息化教学模式,例如运用微课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具有时间短并且内容精练的优势,且这一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也可以利用好这一优势,将微课作为实践课堂的扩展与延伸。将复杂的内容利用微课,清晰简洁地为学生讲解与分析,组织学生在课下时间观看微课,有助于巩固课堂中所学的动作要领;也可以在课前观看微课,提前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了解所学知识,做到微课和传统课程的有效结合。
微课的主体分别是教师与学生,制作方是教师,而受众方则是学生。教师在微课中也起到重要性作用,在制作微课时应该注意将微课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统一。小学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中涉及了很多内容,包括田径、球类、体操、综合课等,例如长跑、短跑、健美操等运动项目,教师就可以运用微课对体育活动进行分解讲解,但是对于高难度系数的运动项目,教师要在实践课堂中进行动作要领的示范,微課起到辅助作用。
三、 结束语
总之,体育课是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新课改背景下应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改革优化小学体育课堂,采取有效方法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总结教学有效性经验,充分体现小学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亮涛.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J].读与写,2020,17(26):237.
[2]韩倩岚.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31(10):177.
作者简介:徐建跃,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