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创作特点
包文华 吕靓伟
[摘?要]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以谍战题材为背景,以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创作的。这部红色题材的舞剧表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合在一起,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爱国的信仰高于一切的精神。“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是这部舞剧的金句。整部舞剧以叙事的方式来展现,融合了多种舞蹈形式,细腻地刻画了每一个人物的性格、每一个故事情节,同时运用多种编创手法以及舞美效果,加之影视技术的运用,使整部舞剧呈现达到完美。
[关键词]舞蹈编创;人物塑造;影视技术;舞美设计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8-0152-03
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的诞生是由韩真、周莉亚担任编导,上海歌舞团担任演出任务推出的一部优秀作品。在编排这部舞剧时,编导首先带演员们去参观了当时李白烈士的故居,使演员们更深入地去感受当时故事发生的背景。整部舞剧尽可能地还原了历史,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运用艺术的编创手法再现了故事的始末,也还原了每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这部舞剧同时也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纪念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舞剧的每一帧画面都精美绝伦,让人沉浸其中。
一、舞剧角色的塑造
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的积累,而生活的点滴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所以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的一点一滴,从生活中发现艺术的美和价值。《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作品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迹,编导在刻画人物性格的时候,更多地让演员去自己寻找,去感受承担人物的性格。编导在舞剧开排第一天给演员们留的作业,是人物即兴模仿。演好演活一个人物,首先是深入了解这个人物,然后再真真切切地去感受这个人物,只有真的了解了这个角色的内心,才能更自然真实地表演出来。韩真说过:“动作来源于生活,越自然越真实……内心深处要达到那个点,不要花架式的舞台表演,否则无法完成戏里面特定的人物角色,而角色需要一步步去塑造。”在舞剧中八名烈士英勇牺牲的那一段,演员们迟迟无法进入状态。周莉亚导演说了一句话:“在这一段容不得任何人开玩笑,必须严肃起来,革命烈士都在天上看着呢”。这句话让所有演员都非常地受触动,只有想象自己进入到那个充满战争硝烟的时代,想象着自己是革命烈士,有着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才能更深入体会到舞蹈角色的内心。
“舞蹈演员对不同舞蹈角色的塑造,必须从实际生活中加强其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使舞蹈演员形象塑造,更加贴近真实的艺术表演环境,努力营造积极舞蹈艺术表演环境,进而以演员形象塑造刻画舞蹈角色的多元性。”[1]演员也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对于历史题材类的舞蹈,更要多去了解历史,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所需要表演的人物特征。舞蹈编创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去深入了解、还原当时的历史情景,更细腻地去体会每个角色的内心并表达出来,大到一个动作,小到一个指尖和眼神,增强舞蹈感染力,才能把舞蹈中的角色演得更加逼真。舞蹈演员表演艺术感染力,则是在保障舞蹈艺术表演专业性的同时,在舞蹈演员形象塑造及角色刻画方面,更好地进行舞蹈艺术解读,使其能够充分地融入舞蹈艺术表演环境,为舞蹈艺术更好的传播与推广夯实基础。
二、舞剧刻画的人物形象
这部舞剧刻画的人物形象分为点、线、面三种表现方式。点,可以作为细节,更能展现情感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线,则是能增强舞剧的气势;面,则是更能展示舞剧的美感。首先,《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舞剧是一部红色题材的舞剧,但是它又是一部区别于其他红色题材的舞剧。它没有那些红色题材舞剧程式化的动作,更多地是用艺术的手法把生活化的动作加以美化,它的每一幕动作更为细腻,更能展现出人物的内心,刻画好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在这部舞剧中,演员用肢体语言演活了每一个人物形象,使每一个人物栩栩如生的站在了舞台上。在“线”的运用中,编导设计的舞蹈开场是所有演员站成一排,就这样很简单的却很明确的交代了所有主要人物。剧情的开端,黑衣人撑着伞横向穿梭在雨夜中,横排形成的线视觉上的效果更加有气势,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神秘高冷。快速的步伐,加之带有紧张气氛的音乐,把阴森的氛围烘托到极致,交代了整部舞剧的一个紧张急促的基调。
一部叙事性舞剧,人物之间的关系尤为复杂,通过肢体语言去表达是有一些困难。在“点”的运用中,编导巧妙地运用了,单、双、三人舞穿插表演的办法,精彩的把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演义出来。其中,三人舞更能表现出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比较有戏剧性,例如在电梯的那一段,狭窄的空间,三个人各有心事,对内心独白戏加以表情,把局促紧张的气氛烘托得非常完美。双人舞更能表现出情感,如李侠和兰芬的双人舞,他俩双人舞部分不仅表达了爱,更多的是信任和依赖。在李侠楼上发电报,兰芬楼下织毛衣,那一段温馨而又美好。双人舞的动作舒缓抒情,动作流畅连贯而又饱含深情。李侠的动作干脆利落,而兰芬的动作轻巧轻盈且柔美,有刚有柔,映衬得十分和谐。他俩有很多托举的动作,加之眼神对望,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俩人的情浓和爱意。他们两个的感情温暖而又炽热,把当时地下工作者追求平凡感情的内心完全地表现出来。女特务与男主管的双人舞,女特务强势性的动作表现了她的独断专横,男主管角色的阴险狡诈,暴露了两个人狼狈为奸。雙人舞的情感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自然而又真实,而独舞可以表现出人物性格特点,在对李侠的动作设计中,动作设计的比较干脆利索、快速也很连贯,让观众更多地感受到他的睿智和动作敏捷。“点”的运用,使得剧中性格人物非常的饱满真实,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鲜明,以情感为主线贯穿整部舞剧。
在“面”的运用中,用集体舞来展示。《渔光曲》这段群舞整体场景设计非常唯美。在弄堂的清晨,晨光中美丽动人的女子穿着旗袍,生炉火,买早点的场景,把人间烟火的美好气息演绎得非常逼真。舞蹈演员坐在小板凳上,手持蒲扇轻轻煽动,一边扇一边轻轻吹气,恬静而美好。随着音乐舞者们缓缓流动,款款而舞,动作轻盈柔美,延伸的指尖,婀娜的身段,每一个动作和造型都十分的典雅优美。使舞剧中每一组的动作,都十分的精美,动作连贯流畅,细腻而又饱含情感。统一的动作形成整齐唯美的画面,可见“面”的运用,把舞蹈独特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舞剧独特的结构特点
“舞蹈作品的结构与布局是表现作品主题思想、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2]舞蹈作品的结构在舞蹈中起到了大框架的作用,小到舞句,大到舞段都在舞蹈的结构逻辑下来完成整体舞蹈的衔接组合。而不同的舞蹈结构有着不同的舞台呈现,产生不同的舞台效果,为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所以舞蹈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舞剧中,戏剧的因素要多一些,舞蹈因此更容易成为戏剧的附属品。而要编排好一部舞剧,就是要拒绝做戏剧的附属品,要把舞蹈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表演。新的时代要求创新,我们要摆脱传统的舞剧模式,发展新的舞剧创作思维。在创作过程中,“新的舞剧创作首先将舞剧认为是舞蹈,而不是戏剧,由此对于戏剧性的认识也由纯粹的情节、行动等转换为情感内核的发展变化所引发的戏剧性,以及由舞蹈动作的情感性表达所传递出来的戏剧性。”[3]张继刚先生曾说过:“创造最稀缺的就是创意”。在《永不消失的电波》这部舞剧中,编导真正做到了有创意,有创新。舞剧中编导构建了一个区别于其他舞剧的独特舞剧结构——叙事结构。首先,舞蹈本体是“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为了掩饰舞蹈拙于叙事的缺点,编导巧妙地运用了心理为线索来发展舞剧,而以心理为线索更多地是用情感来推动舞剧情节的前进,这样做看似叙事,实则是抒情。这也是整部舞剧编创的巧妙之处。其次,编导还以多重时空的手法来叙事,紧张的情报传递是一个时空,人物之间的情感又是一个时空,舞剧中人物的行动又是另外一个时空,各个时空相互交叉交错,使得整个舞剧的结构层次更为丰富饱满。舞剧编导周莉亚说道:“在整部舞剧空间的时空上运用叙事切割的方法,把段落本有的画面打碎并进行重新组装,还采用了‘倒带的方法。而舞剧中重要的叙事原则就是假定空间中的真实性,真实空间中的假定性。”如舞剧中李侠和兰芬的剧情采用了倒序的办法。在舞剧的开始便展示了李侠与兰芬结为夫妇,而后的相识到相恋在舞剧的后续才娓娓道来。在四组双人舞那一段,运用了平行的空间的手法,讲述李侠和兰芬的故事——相识到相恋。当然舞剧中的独特结构只是一方面,要使舞剧结构有完美呈现必然离不开其他技术的帮助,影视技术的使用对于空间的分割、转换使得舞剧结构更加完美,视觉效果更加惊艳。
四、舞剧影视技术的运用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随着影视技术慢慢引入舞蹈中,“以影视为媒介的舞蹈传播恰恰改变了舞台传播的传授结构,使舞蹈的呈现发生了内在变化”[4]。在《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舞剧中就采用了电影中几个表现手法,如“长镜头”“蒙太奇”。电影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部舞剧更富有戏剧性,也更有新意。在舞剧的开始就采用了“长镜头”,演员们撑着伞匆匆行走在漆黑的舞台上,微弱的灯光,紧张的音乐,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氛围,这一组动作在“长镜头”的运用下一贯而成,十分流畅。舞剧中兰芬被特务劫持和李侠在裁缝店寻找密码想要求知方掌柜被害真相时,借助平行的两个舞台画面将两部分舞台表演分开,在兰芬扣动手里的手枪击毙特务,李侠顺利拿到情报的同时将两个舞台空间合并使得舞剧达到高潮,把电影中蒙太奇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这种多形式的舞蹈结构,更突出整部舞剧的艺术气息。空间的分割,观众的视觉效果更为清晰,同时视觉效果也很独特,对环境的渲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更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使舞剧的叙事的内容更为明确,让观众观看的时间线更为明了。这一舞剧叙事的手法及电影方法运用,为舞剧增添了新的亮点。
五、舞剧的舞美设计
《永不消失的电波》这部舞剧中,每一帧的画面都非常精美,宛如一部精致的电影。而剧中的服饰更是增添了舞剧的美。整体服饰款式精致,颜色素雅。旗袍的做工都十分讲究,质感很高级,素色居多,给人感觉十分典雅和高贵。旗袍服饰根据演员身材量身订造,勾勒出演员完美的身段。例如人物兰芬的旗袍款式朴素,搭配柔和颜色的衣料,整体感觉整个人朴实而又温柔。《渔光曲》那一舞段更是展示了旗袍的魅力,展现了演员们婀娜的身段,纤细的腰,典雅的气质,表现出了东方女子独有的魅力。女特务的服饰偏中性化,显示出干练与帅气。舞剧中每一套人物的服饰都非常符合人物形象,使舞剧人物性格塑造更加形象化。
舞台灯光对于舞剧来说非常重要。对场景分割,环境渲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舞台的开场,编导用了LED光源的成像灯,运用成像灯的功能,只映照出舞者的上半身和道具雨伞,随着演员的快速流动,整个场景幽暗局促,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还有在《渔光曲》那一段中,光照从舞台的一侧打过来,代表了清晨的日光,整体光感柔和且温馨,把舞台场景塑造的十分美好祥和。这是舞台光色对舞剧的影响,柔和的灯光在观众视觉认知中有着温馨美好,宁静的含义。而黑灰这些暗色系,则是让观众更多地感受到压抑紧张的氛围。同时也运用光影的舞台效果,使空间进行分割,达到延长整体空间的作用,让人对舞台空间充满遐想。比如在独舞的时候选用追光,渲染环境的同时,也塑造了人物内心的活动,塑造了人物形象。还有在裁缝店窗户外投进的窗影。这种光影使观众视觉看的更为真实,空间环境塑造得更为逼真。以此看来,“舞蹈灯光不再限于仅用灯的表达方式,而尝试着光影结合的方式創造更丰富的舞台空间”[5]。
结?语
这是一部令人看完后回味无穷、久久不能平息的舞剧。精彩的剧情,美轮美奂的舞台灯光、变换的舞台背景和独特的舞剧结构,加以影视技术的运用使得整部舞剧犹如一场影视大片。精美的服装更是增添了整部舞剧的质感。剧中人物情感细腻且人物形象鲜明,演员情感饱满,真真切切地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有着视觉冲击的艺术盛宴。编导采用这些独特的编创手法和科技技术,是“真”与“虚”的结合,“真”就是演员表演的情感真,还原历史,细腻地去表现情感,再度进行人物艺术创造。“虚”就是舞台背景在影视技术的运用下,不同时空交错,平行时空等切割空间产生的视觉虚幻。这是一部现代化,充满了现代元素的舞剧,但更是有着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文化内涵的舞剧,它为以后的舞剧创作提供了新的理念。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