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地区优质小麦品比试验

    徐风云

    

    

    

    摘 要:在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开展了9个小麦品种比较试验,考察其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产量均在4500kg/hm2以上,其中,苏隆128和扬麦25达到6000kg/hm2以上,丰产性和抗病性均较好,适宜在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九麦2号丰产性和抗病性较好,抗倒性一般;宁麦24、镇麦9号和扬辐麦2号作为新引进品种,单产均在4500kg/hm2以上,具备丰产潜力,可以在本地区扩大示范种植。

    关键词:小麦;品比试验;沿江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2-0073-02

    当前沿江地区小麦品种结构比较单一,以宁麦13、扬麦20、苏隆128为主,产量在3750~4500kg/hm2。笔者对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生态环境相近的小麦新品种与本地常年种植小麦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以筛选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示范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望江县杨湾镇杨闸村农户胡仁元的旱地中,面积0.42hm2,属沙壤土质,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茬大豆。试验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

    1.2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有苏隆128、扬麦25、九麦2号、九麦1号、镇麦9号、国红3号、宁麦24、扬辐麦2号等9个品种。其中,九麦2号和九麦1号为九成劳改局农技中心推送品种,已通过安徽省预试。以扬麦20为对照。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3个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3.3m2。耕整、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事操作均按当地常规实行。参试小麦品种分收脱粒,晒干扬净,分小区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参试小麦品种全生育期变幅在194~200d,其中:九麦1号、宁麦24生育期最短(194d),苏隆128生育期最长(200d)。5月22日参试小麦品种全部成熟,同时收割。从生育期来看不影响下茬作物种植。

    2.2 经济性状 由表2可知,所有参试小麦品种基本苗充足,高峰苗合理,成穗率在51.84%~69.56%,有效穗变幅384.2×104~495.9×104/hm2;各品种穗粒数变幅较大,最低與最高相差10.63;千粒重以扬辐麦2号最高(49.85g),国红3号最低(38.07g)。

    2.3 产量 由表3可知,各参试小麦品种小区折合实产变幅4789.4~6446.0kg/hm2,苏隆128实产最高(6446.0kg/hm2),国红3号产量最低(4789.4kg/hm2);除国红3号较对照减产外,其余品种均表现增产。

    2.4 抗逆性 2018年11月下旬至2019年2月阴雨天气偏多,日照寡,不利于小麦生长分蘖,同时田间湿度过大,容易诱发纹枯病。2019年3月至收获,整体天气良好,降雨量偏少,利于小麦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赤霉病、锈病发生较轻。据5月17日田间调查,各参试小麦品种赤霉病发生级别较轻,大多在2级,病株率除苏隆128较高外,其余均较低;纹枯病感染级别在1~2级,扬麦20、苏隆128和九麦2号病株率较高;除宁麦24、扬辐麦2号外,其余品种锈病均发生较轻。前期阴雨天气偏多,日照寡,后期天气较好,适宜小麦灌浆,较少出现倒伏情况,后期灌浆充实,穗粒数、千粒重均较往年高。由表4可知,各参试小麦品种抗寒性较好,抗倒性除九麦2号、九麦1号外均较好;所有品种均感染赤霉病,但严重程度大部分为2级(1/4以下小穗发病),其中扬辐麦2号病株率较少,苏隆128感染病株率较多;纹枯病全部感染,发生程度在1~2级(病斑侵入不足茎周1/4);宁麦24和扬辐麦2号锈病病株率较高,其余品种均仅为5%。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期间,小麦前期虽然受到强降雨影响,但后期天气较好,病虫害较轻,早衰情况不明显,穗粒数、千粒重均较往年有所提高,各品种产量均在4500kg/hm2以上,尤其是苏隆128和扬麦25达到6000kg/hm2以上。苏隆128在连续几年品比试验中均为第一,在黄湖农场连续几年的大面积生产也获得了高产,是一个高产稳产品种;扬麦25丰产性和抗病性均较好。因此,苏隆128和扬麦25适宜在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九麦2号作为九成劳改局农技中心自主选育的参试品种,已通过安徽省预试,并参加了2020年省小麦区试,丰产性和抗病性较好,但抗倒性一般,因此需要在大田生产中进一步考察其丰产性和抗逆性。宁麦24、镇麦9号和扬辐麦2号作为新引进品种,在品比试验中单产均在4500kg/hm2以上,具备丰产潜力,可以在本地区一定面积范围内示范种植,但还需要对3个新品种稳产和抗性方面进行进一步考察;宁麦24和扬辐麦2号要注意锈病的防治。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