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自信的抑郁女孩
一、自我伤害的小叶
小叶,14岁,八年级女生。进入八年级下学期后,小叶对上学流露出畏难情绪,不想去学校,并伴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如胃痛、肚子痛等。家长多次带她去医院检查,都显示身体无器质性病变。小叶在班级里基本没有朋友,上室外课或者去食堂吃饭时常常落单,课间也常一个人呆坐着。渐渐地,小叶越来越不肯去上学,小叶妈妈每次都要连哄带骗地要求她去学校。小叶的状态越来越糟糕,长时间情绪低落,并开始用刀划伤自己的手臂。家长感到问题严重,带小叶来心理咨询。
二、原因分析
小叶的个性内敛、敏感,十分在意并习惯于照顾他人的感受。她的表达意愿弱,成长中有多次“被欺负”的经历,从未反抗过,心里不舒服也不会说出来。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做事情一定要做好,如果没有把握做好一件事就干脆不做。目前她有自卑感和自我厌弃感,觉得自己“恶心”。
小葉的同伴交往一直不顺利,上小学时就有多次人际交往受挫的经历。七年级时她在班上有两个要好的同学,但后来这两个同学分别休学和转学了。班上其他同学已经形成固定的圈子,她很难融入进去。
小叶的妈妈自女儿上小学后就没有自己的生活,她全身心、全方位地照顾孩子。小叶事事都要听妈妈的,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小叶妈妈还在没有征求小叶意见的情况下停掉小叶在校的兴趣班和社团活动,小叶对此耿耿于怀。小叶的妈妈情绪不稳定,常常需要小叶去照顾她的情绪,小叶感觉“妈妈太黏我了”。小叶的爸爸因为工作关系很少在家,不能及时给予小叶精神上的支持。小叶出现身体不舒服、不愿意上学的情况后,家长不能理解,觉得她是假装的,进一步导致了小叶的不良状态。
三、咨询过程
小叶妈妈带着小叶一起来到咨询室。咨询师对母女俩进行心理评估后,转介小叶到专科医院,诊断结果为中度抑郁,医生建议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心理咨询。小叶办理了休学,在明确保证治疗、遵医嘱等安全协议的前提下,开始正式进行咨询。咨询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第一阶段(第1~4次咨询)。
这一阶段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小叶情绪低落,自我评价很低,并且求助动力很弱。她自述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每天都很难受,觉得自己“恶心”。针对这一情况,咨询师运用人本主义疗法,以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方式做好陪伴和支持,初步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小叶开始主动要求与咨询师见面。小叶和咨询师共同商量了后续的咨询目标:改善情绪,提高对自我的接纳度、肯定度,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
第二阶段(第5~12次咨询)。
这一阶段以处理情绪和提升自我接纳度为主。小叶多次反复诉说从小到大的负性事件,情绪比较强烈。咨询师主要运用绘画技术结合叙事疗法,给予小叶充分的理解和抱持;运用短期焦点解决技术中的量尺问句、例外问句等提问方式,帮助小叶看到成长中的例外事件以及自己的优势,增强对自己的接纳。咨询师用叙事治疗中的问题外化技术对小叶反复提及的一种特别难受的情绪开展工作。咨询师:“如果那种难受的情绪有一个名字会是什么?它长什么样子?”小叶给这种情绪起了一个名字,花了较多的时间和咨询师一起讨论它的样子,如“它有眼睛,看上去不太聪明的样子,只会呵呵笑,总是跟着我,我很讨厌它……”咨询师和小叶一起讨论如何与情绪和平相处,这个过程对缓解小叶的情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阶段(第13~15次咨询)。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小叶的整体状态有所改善,语言表述、情绪状态等方面都有明显好转。咨询师请小叶对自己的状态做一个评估,小叶给自己打了8分。她说打8分是因为她觉得只要自己愿意,就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自己能力强,音体美方面都很擅长,学东西很快。
咨询师用心理绘画对小叶进行评估,与第一次评估相比,小叶的房树人绘画有了柔和的色彩,且以暖色为主;房子的窗户打开了,风吹着窗帘;树干更加挺直有力。小叶妈妈反馈:孩子能够勇敢表达自己了,不愿意做的事能直接说出来,生活中会主动尝试一些事情,如去学跳舞、给家人做饭等。小叶自己觉得咨询可以暂时停止。
四、咨询反思
本案是一次长程咨询,来访者被诊断为中度抑郁,以药物治疗为主,辅助进行心理咨询。在整个咨询阶段,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治疗情况保持了持续关注。规律的、持续的咨询过程,对来访者改善情绪、提高自我接纳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感受到,来访者的家庭尤其是其母亲的状态对来访者的影响很大,所以对家庭做了一些必要的指导,如在咨询第一阶段建议小叶妈妈连续21天每天写家庭日记,观察孩子,并记录自己的状态,咨询师每天给予适当的回应和指导。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对帮助家长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及改变教育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夏晓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