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续命汤治疗中风后疲劳的临床研究

    张香妮 张瑾 潘慧滢 伍洁洁 张丽华 苏同生

    

    

    

    【摘要】目的 观察小续命汤治疗中风后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111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5例,西医基础治疗上,治疗组予以小续命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疲劳影响量表(FIS)及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中精力量表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FSS 评分、FIS评分降低,SS-QOL中精力量表评分提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后疲劳具有较好疗效,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中风;疲劳;小续命汤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2..03

    中风后疲劳(PSF)是中风后的常见症状,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常常表现为体力不足,不能坚持达到足够的时间和运动量,一般不能通过休息缓解,是慢性的疲劳,并伴有认知异常或过度,其发病率为30%~78%[1]。该病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并且它可能与更高的病死率有关[2]。本课题组采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后疲劳患者56例,观察其对患者疲劳严重程度、疲劳影响量表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包括脑梗塞及脑出血:具体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5年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关于脑梗塞及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5天≦病程≦6个月。

    纳入标准:符合中风后疲劳的诊断:(1)在过去的两周出现疲劳;(2)明显的疲劳、精力下降,或需增加休息时间,疲劳与体力活动不成比例;(3)有以下情形之一:①睡眠或休息难以改变或恢复。②动机保留而效率下降。③自我感觉须要克服这种精力的不足。④由于疲劳影响日常生活/任务。⑤活动后乏力要持续数小时。⑥对疲劳感的明显关注。(2)年龄在40~75岁;(3)有疲劳症状(FSS评分≧19分);(4)神志清醒,可配合回答问卷或可自已填写量表。

    排除标准:(1)年龄75岁;(2)病程6个月;(3)FSS评分<19分;(4)既往有中风病史且遗留有功能障碍;(5)严重失语、认知障碍或痴呆,不能配合治疗者;(6)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7)孕妇及哺乳妇女或近期有生育计划者;(8)有贫血、抑郁症者;(9)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8年6月~2019年1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三科住院的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或者MRI检查确诊,并且符合中风后疲劳纳入标准的患者,总计11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40例,女16例,其中脑出血15人,脑梗死41人,年龄42~75岁,平均(59.33±8.04)岁,平均病程(3.75±47.96)天。对照组55例,男42例,女14例,其中脑出血14人,脑梗死41人,年龄41~74岁,平均(58.90±8.28岁,平均病程(50.08±43.72)天。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等)对比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按2007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治疗组加用小续命汤,处方如下:麻黄9 g,防己10 g,人参10 g,桂枝9 g,白芍15 g,川芎10 g,炙甘草9 g、杏仁10 g,防风10 g,黄芩9 g,大枣3枚,制附片10 g,生姜3片。

    對照组加用安慰剂,处方如下:焦山楂15 g,焦神曲15 g,炒麦芽15 g。

    服用方法及疗程:2组均为颗粒剂,每次1包,开水冲泡后搅拌均匀,早晚餐后半小时温服。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

    1.4 评价与观察指标

    分别与治疗前、治疗后评定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疲劳影响量表(FIS)及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中精力量表。所有患者由一名未参与治疗及分组的医师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釆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统计推断以0.05作为检验水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釆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FSS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FSS量表评分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SS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FIS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FIS量表评分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S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SS-QOL精力部分评分比较

    见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SS-QOL精力部分评分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S-QO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风后疲劳当属中医“虚劳”范畴,临床表现为神疲懒言,头晕,腰酸腿软,自汗,心悸,脉虚弱等,病因病机多为气血不足、精血衰少、肝肾阴虚、肾精不足等。小续命汤首见于《小品方》,后收录于《备急千金要方》。文中记载小续命汤:“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在当时被奉为“诸汤之最要”[3]。该方由麻黄、防己、防风、人参、桂枝等药物组成,在辛散祛风同时配伍芎、芍养血和血,再加上参、附、桂之类益气助阳药物,起到辛散温通,助阳散寒,益气和血之效。